聚合阅读

中国会展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中国会展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经过上一世纪最后十几年和本世纪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会展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向,中国会展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方式、区位格局、业态内容、产业链体系、市场化进程、发展条件和竞争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与世界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中国会展新常态。“新常态”一词,在很短时间内由经济思想界演变为世界和中国的决策语汇,成为当前分析经济形势与发展未来的热词。在“新常态”视角下,世界与中国,正面临一个新的时代;同样,中国会展也面临着新的局势,新的转折和新的机遇,需要转变思想理念,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模式,谋求新的飞跃。何为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尔·埃里安提出,特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国家经济陷入低速增长、甚至衰退的经济现象,是国际投资界描述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增长低于平均水平的特定用词。经过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美经济持续20多年相对繁荣的“大稳定”,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西方思想界的深刻反思。时至今日,埃尔·埃里安仍然坚持,虽然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是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高失业率和政府债务高涨的“新常态”并未结束。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甚至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停滞可能成为新常态。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为世界经济增添新的变数,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负责人鲁奇尔·夏尔马在美国《外交》杂志撰文说,过去全球投资者常聚焦GDP增长、就业和贸易,并以此来预测投资。现如今,市场更关注政治变化,尤其是新领导人如何推动经济改革。这已成为观测世界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西方思想界,“新常态”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经济发展表现为低增长、高失业和高债务“一低两高”的基本特征;二是在宏观政策应对上,长期以来,传统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可能无法适用新的经济现实,需要探讨新的治理良方。因此,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新的风险因素不断呈现,以往的药方有可能不再是万灵妙药,世界经济处于理论的探索期与政策的实验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去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象特征作了精辟的概括:“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新常态”首先意味着经济现实的变化,曾经助推中国增长的各种经济要素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在增速、结构与改革三方面取得了更科学的平衡;经济学家将这种新常态概括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大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还意味着宏观政策的变化,注重微调控,不搞强刺激,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全面总结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新常态”更意味着思维模式的变化,人们观察到,中国高层决策正在突破传统思维,打破传统惯例,从全新的角度和更多的维度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中国会展业新常态主要特征经过上一世纪最后十几年和本世纪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会展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向,中国会展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方式、区位格局、业态内容、产业链体系、市场化进程、发展条件和竞争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与世界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中国会展新常态。1.行业规模初具,增长速度趋缓。据商务部会展业典型企业调查统计,2013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览7319场,同比增长1.8%;展览面积9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据测算,2013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到3870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10.6%,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人民币的0.68%,与2012年基本持平。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人民币的1.5%,与2012年基本持平。据统计,2013年,会展行业带动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30.7%,按2012年基数测算,会展行业带动社会就业人数达到2700万人次。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委员的统计,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2013年办展数量只比2012年增长5%,展出面积增长3%;同时,以2011年全国被调研城市为基准,追踪这些城市近三年的办展情况变化,发现从2011年~2013年,全国办展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办展面积呈上升的趋势:2011年被调研的城市办展总数量从2011年的7333场下降至2013年的6904场,同比下降5.8%;展出总面积从2011年的8173万平方米上升至2013年的8956万平方米,同比增幅9.5%。统计数据表明,办展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展出面积仍保持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回落到一位数,早期两位数,甚至20%的年增长速度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会展发展速度成倍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一段时期内很难再次出现,会展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似乎成为一段时期内的新常态。会展发展方式发生质的飞跃,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内涵发展转变。会展内部结构优化发展,政府主导综合会展活动减少,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提升;区域结构发生变化,中西部发展加快,比重增加,趋势良好;展出面积增长速度高于数量增长,成规模展会比重增加,展会规模效应凸显。2.区位格局渐变,多种业态并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展会区域集约化程度较为明显,北、上、广位列前三,引领全国发展;东、中、西分布不均,中西部份额增加,但东部地区主导地位仍然较为明显;七成以上展会聚集在十个会展强省(市),全国四分之三的展会集中在展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24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2013年共举办展览会1696场,占全国展会项目总数的23%;展览面积达到2584万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27.5%。按地区划分,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12省、区、直辖市(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办展5034场,占全国总数的69%,展出面积6594.02万平方米,占全国总展出面积的70%;中部地区9省、自治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举办展览1083个,展出面积1456.51万平方米,分别占比15%和16%;西部地区办展1201个,展出面积1341.38万平方米,分别占比16%和14%。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出国办展参展、各类会议、节庆活动等日益受到会展业界的重视,取得较为长足的进展,初步形成了会、展、节庆、活动多业态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态势。3.产业链体系完备,多行业协同推进。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推进,直接为会展服务的产业链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项目策划与运作为龙头,场馆设施提供与服务、技术设备提供与服务、工程设计与实施、食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会展物品运输与物流等产业链服务环节,金融、海关、检验检疫、邮电、通信、法律等商务服务系统,以及安全、消防、交通、环境等会展产业链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大大改进,有效地保障了会展产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会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助推会展发展,实现了跨界融合发展。近年来新技术在会展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从现场数据的收集统计,到线上线下展会的共同发展;从信息新技术的应用,到会展科技资本的融合,都充分体现出“会展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总体趋势。时至今日,几乎所有展会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型展会几乎全部实现了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的结合,网上成交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实体展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APP在展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时尚标志,O2O的方式也被会展业界所普遍采用。2014年中国会展企业新三板融资成功,开创了会展行业与资本市场合作的先河,而此前世界会展云基地和数码研究基地的投资建设则体现了会展资本向数字技术的渗透。除了会展产业链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融合发展,会展与金融、会展与科技、会展与旅游,以及会展与其他产业合作、融合不断创新,拓宽了会展产业发展的领域,丰富了会展跨界融合发展的内容。4.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化进程加快。近些年来,中央加大了会展行业管理、规范的力度。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八项规定明确指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相关中央部委开展了对各级政府主办展会和论坛活动的清理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有关部委率先垂范,首先拉大了一些机制性会展活动举办的时间间隔,由一年举办一次改为两年举办一次;国务院根据“停办一批、限期市场化一批、加大间隔一批和保留一批”的原则,对全国500多个政府主办的会展活动进行了清理、规范。政府逐步从具体会展活动操办中超脱出来,政府主办展会、论坛数量减少,质量提升;“重形式、轻内容”现象得到遏制;领导出席规格、频率得到有效控制,财政开支大规模压缩,去行政化效果明显;市场化运作力度加大,一些政府主办会展活动华丽转身,或委托专业化会展企业市场化运营,或实行政企分开运作。政府会展推向市场,政府办展市场化运作,一方面活跃了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建立公平公开开放的市场规则清除了制度障碍,加快了整个行业市场化的进程。5.发展条件改善,市场竞争加剧。首先,会展场馆条件大为改善,数量足,设施新,功能齐全。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316个,可供展览面积1237万平方米。2013年,全国在建会展场馆13个,面积达154.49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全国会展场馆总数将达到329个,可供展览面积将达到1391.49万平方米。其次,会展人才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地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会展企业和会展人才落户当地,很多企业也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进、培训会展人才。与此同时,全国会展教育风起云涌,据统计全国有数百所院校设有会展专业或方向,每年培养学生数以万计。会展教育的兴起,为未来会展产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储备了会展专业人才。再次,会展政策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政府部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不少地方政府成立了会展管理、促进专门机构,推出了一些推动会展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最后,会展市场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取得阶段性进展。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陆续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少省、市、区还颁布了一些地方性行业标准。在发展条件改善的同时,随着大规模会展设施的建设、地方会展优惠政策的实施,中国会展市场会展设施之间、会展城市之间对会展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展览机构的介入,更加剧了竞争激化的程度。中国会展业新常态应对之策应对会展新常态首先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分析会展实际功能作用,给会展产业以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其次,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分析会展市场供求关系和实际市场资源,真正做到目标确定切合市场实际,题材策划源自市场需求,活动运作符合市场要求,应对举措利于市场发展;再次,跳出会展谋划会展,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发挥会展平台桥梁作用,做好产业会展,助推产业发展和产业提升,做大、做强会展产业。最后,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互动调节、共同推进的作用,创新思维,精准发力,围绕市场培育和市场规范出招,通过市场化手段奏效。1.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宏观把控。随着会展行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必须加强对会展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认真研究会展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定位,将会展产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当前,要认真调查研究全国会展资源和发展优势,摸清家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找准会展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研究制定《会展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会展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根据会展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对会展硬件设施建设进行宏观把控,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调节功能,促进会展产业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2.加强行业协调,促进和谐发展。会展是一个综合型很强的行业。本质上讲,会展属于一类外在的表现行业,会展是平台,是桥梁,是形式。发展会展更为重要的是会展所承载的具体内容,亦即推动会展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基础和产业结构条件。严格意义上讲,会展资源并不掌握在会展主管部门手中,而是散布在各类、各级产业和市场管理机构,要加强产业会展资源的协调和整合,调动产业部门和社会各界发展会展的积极性,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谋划会展活动,扶持促进做好产业会展;只有做好、做专产业会展,才有可能做大、做强会展产业。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地方会展资源的统筹和协调,鼓励特色化发展和差异化竞争,减少竞争损耗,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办展、同质化竞争。3.加强市场培育,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大会展改革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会展项目审批制度,简化手续,缩短流程,变项目审批为过程管理和事后评估,变审批为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会展法制建设,加快会展立法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会展行业发展和规范的法律体系;出台《会展业促进管理条例》,明确界定会展参与各方的法定地位、权利职责和行为规范,实行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真正实现会展经营、管理法制化。研究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推动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行业中介组织建设与融合,发挥行业中介组织“服务、协调、自律”的作用;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展览评估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统计制度,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仿冒、剽窃等非法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4.加强产业链打造,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会展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会展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活动策划、会展运作和现场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出台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制定专业化服务标准,加强规范管理;建立会展服务资质评定制度,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包括专业展馆标准化体系、国际展认定标准、展会及展馆统计标准体系、绿色展会标准等)进行服务资质评定;改进、完善会展统计体系,建立权威的统计监测体系,提高会展统计资料数据的可信度。5.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强市场引导,鼓励发展特色展会,形成具有地区和行业特色的差异化展览格局;加强会展市场主体培育,推进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加大本土展览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强强联合,打造会展企业航母;下大力气培育本土会展品牌,扶植专业品牌展会,加大品牌展会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品牌展会影响力;鼓励创新发展,鼓励采用先进技术,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品牌展会走出东莞,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采取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会展企业落户东莞。6.研制行业促进政策,助推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全国会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研究出台有利于促进会展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建立国家会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国会展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讨解决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会展企业的实际影响问题,落实国家财税(2011)110号文件精神,推动认定会展行业为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行业,同意其代收代垫金额予以合理扣除后计征增值税。

2015年02月04日

中国会展业期盼BAT的加入

中国会展业期盼BAT的加入

中国会展业发展研讨会实事求是地说,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会议和展览数量、组织水平和项目质量都取得大幅进步。尽管,2012年12月,中央的一系列措施抑制了大规模的不必要政府会议和政府主导展览项目,公款消费以及因此引起的政府会议支出下降迅猛,当初业内甚至担心这些措施会对会展业造成消极影响。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忧非但不必要,而且还有意料之外的好处——迫使政府收起那只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手,开始敬畏媒体和公众了,将属于市场的交给市场。然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更新频率与市场需求,会展业似乎无法阻止新鲜血液的进入。一步之遥表面的繁荣,并不能保证可持续的发展加速度。况且,这繁荣,经不住资本的拷问:人均收入如何,人均利润如何,投入产出比如何?2013年会展业产值估计是3870亿元,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8%。比较一下,2013年国内旅游收入就达到了2.63万亿元(不含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诸君也许立马会说,这么比较有意义吗?是的,如果单纯比较产值和占全国GDP的比重,旅游业和会展业不是一个量级的,因此,会展业似乎永远上不了头条。但不妨看看背后驱动各自发展的力量。在会展业,无论是展览主办和会展场馆方面,国有企业都担当着老大的角色,会议产业链上民营企业较为活跃,但普遍散而小,做得有规模的还是那些国有企业。与政府关系紧密的社团、事业单位作为会展主办方,办会办展方式仍然具有典型的政府味道。相对于旅游业,仅由旅游局这个单一机构来管理不同,各地的会展业主管部门常常有贸促机构、会展办、商务局、旅游局四个“婆婆”,这四个角色不是互相博弈,就是懒政。会展业有几个上市公司?但旅游概念的上市公司又是多少家呢?旅游业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却不愿进入会展业,不仅仅是因为投资回报低,这里面还有一个准入的问题。因此,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差距,绝不只是产值、税收、创造工作机会这三个关键指标上的一步之遥。太阳照常升起会展业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这跟国企的角色有很大干系。做好了是应该的,但却缺少令人值得为之奋斗的激励机制;做不好就要追究最高层和经营团队的责任,这势必造成国企领导回避风险以免出错的蜗牛心态。因创新就要冒一定风险,于是乎,创新只能成为一句“高调”的口头禅。只有具有企业家精神,才能驱动企业成长。而社团、事业单位则把持着宝贵的资源,行事方式同样过于谨慎,没有开放的胸怀,缺少把项目做大做强的意愿。市场竞争不充分,还有一个原因是政府始终舍不得松开那只手,政府依然过度参与,市场机制未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社会资本进入存在障碍。在服务业,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2月10日,《中国贸易报·会展周刊》的“会展大咖秀”栏目沙克仲的一篇文章:“会展‘老大’们还缺什么”,对主办方提出了质疑:“我们展位供不应求,我们不差钱,中国是个大市场,老外不敢不来,你不来有别人来。我们的一些展会主办方仍然一如既往地‘自信’和沾沾自喜。我们的一些‘老大’们不缺‘自信’,缺的是扎根在骨子里的服务意识。”民营、外资会展企业也在发展,但总体而言大家“相安无事”,没必要你争我斗,也就少了一股锐气,没有了并购、重组、重大投资,更想不到要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2014年,除大连北方国际展览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海大虹桥国家会展中心落成、APEC会议在北京举办,会展业里让人们津津乐道的重话题实在不多。阳光灿烂的日子10月底,阿里巴巴推出新独立航旅品牌“去啊”;百度也投资了去哪儿网。10月22日,阿里巴巴等四家投资方对快的打车完成B轮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12月9日,滴滴打车宣布获得D轮融资,规模超过7亿美元,其投资方之一为腾讯。12月17日,百度与全球打车软件鼻祖Uber签署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百度付出的金额估计是6亿美元。12月15日,专攻出境旅游的途牛旅游网宣布与弘毅投资、京东商城、携程旗下子公司“携程投资”以及途牛首席执行官与首席运营官签订股权认购协议,途牛将向上述投资者出售1.48亿美元的新发行股份。为何阳光照不到会展业这个领域?真的是因为会展业总的盘子太小?笔者不认为会展业总产值不够大,但遗憾之处在于中国缺少美国那么一个权威的定期发布的会议业统计报告。笔者赞同某位会议场地预定和注册服务网络公司总裁的说法:会展业的从业人员相对而言不爱学习新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等新生事物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兴趣,缺少紧迫感。如内部变革一时半会儿不能发生,那就借助于外部力量。都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过后寸草不生,但大树底下也是好乘凉啊。目前,BAT正在布局商用WiFi,后者被视为又一大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甚至被称为“入口中的入口”。商用WiFi市场主要分商场、餐厅等固定场所和公交等交通工具。细想之,作为商用WiFi的主力市场之一,酒店、会议中心、展览场馆等固定场所,全国一年下来接待多少人次?酒店订房,差旅涉及到的机票、高铁车票、出租车、娱乐、餐饮,会展需要的印刷服务、小礼品,这市场得多大!如BAT进入,会展业将面临又一次洗牌?拭目以待!

2014年12月24日

储祥银议中国会展业“新常态”

储祥银议中国会展业“新常态”

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对外贸易经济大学教授--储祥银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览7319个,同比增长1.8%;展览面积9391万平方米,增长4.5%。会展经济产值38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0.6%,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0.68%。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三项费用指标下降13.3%,亏损面建校,盈利面提升。特别是,在经济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新常态的同时,会展业也呈现“新常态”,储祥银将其特征表述为“增速减缓、结构优化、竞争加剧、治理细化”。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我国会展经济的增长速率平均在5-6%之间;同时,会展个数的增长速度低于面积的增长速度,意味着会展的单位面积同比增大,例如上海去年平均每个展会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达到德国的水平。对于参展企业来说,在参展费用降低39%的情况下,收入却增长了30%,呈现结构优化的趋向。但是,随着各地展馆建设会展业在地区间、展馆间的竞争也在加剧。截止2012年,全国5000平方米以上展馆316个,可供展览面积1237万平方米;2013年在建展馆13个。储祥银举例,北京很多展览已经“东南飞”,广州的会展业也面临上海等地的竞争;而国际会展巨头也竞相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手段参与到国内会展业竞争中。对此,储祥银认为,在认识上,要以“新常态”的眼光来看待会展业,要看到其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的现实。首先要正确认识会展业发展的定位,“当前很多城市将其看成支柱产业,明显定位过高”。其次,正确认识政府的功能定位,应该立足在宏观指导、政策支持、条件的提供和市场的培育。第三,正确认识市场功能作用,会展业有本身的市场规律,会议可以打造,展览则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如果条件不具备,滥打造会展中心,效果会非常不尽如人意”。最后,储祥银建议,对于会展业的治理要趋于细化,并提出六条政策措施:一、加强会展业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快会展立法,完善法律体系;二、健全会展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改“以批代管”为日常市场监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三、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形成开放、透明、高效的市场规则,加强对品牌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四、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五、加强政策扶持,研究优惠政策体系,出台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营改增税收政策;六、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会展企业走出国门,增强国际竞争力。

2014年12月22日

中国会展业规模扩大效益好转

中国会展业规模扩大效益好转

中国会展业规模扩大效益好转由商务部服务贸易与商贸服务业司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撰写的《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2014》10月19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对外发布。《发展报告》集中了商务部会展业典型企业调查统计和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分析的数据资料,对2013年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的规模、展览场馆建设、区域发展格局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对2013年会展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科学研判,对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会展行业管理、协调和促进会展行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发展报告》将为会展界同仁进一步了解我国会展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趋势提供权威的信息资源,也将为政府部门加强会展行业总体规划和统计分析、制订产业促进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不仅能够促进供需对接、畅通流通渠道,对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也有强大拉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会展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各类展会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有效拉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旅游等众多服务业增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商务部10月19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发布的《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会展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标准体系、行业组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会展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会展就业人数持续攀升,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根据商务部相关统计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行业调查,结合部分省市典型资料分析,2013年,我国会展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境内展览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据商务部会展业典型企业调查统计,2013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览7319场,同比增长1.8%;展览面积9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据测算,2013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3870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10.6%,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万亿元人民币的0.68%,与2012年基本持平;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万亿元人民币的1.5%,与2012年基本持平。会展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三项费用指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较2012年下降13.3%,亏损面大幅缩小,盈利面大幅扩大。出国展览市场稳定新兴市场国家表现活跃据中国贸促会统计,2013年,全国102家组展单位共赴75个国家实施经贸展览会计划1492项,比2012年减少2.4%,其中参加国际博览会1422项,占实施总量的95.3%,单独举办展览会70项,占实施总量的4.7%;全年出展项目净展出面积64.74万平方米,比2012年减少7.2%。参展企业约4.7万家,与2012年持平。2013年,虽然欧美仍是我国出国办展的主要目标市场,但新兴市场国家表现更加活跃。出展项目数排名前10位的目的地国家分别为德国、美国、俄罗斯、巴西、阿联酋、印度、南非、土耳其、墨西哥和法国,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占7个,其展览项目数占全年总量的39%,参展总面积占全年总量的33.3%,参展企业数占全年总量的35.9%。会展设施大型化趋势明显会展业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使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各地竞相投资建设会展场馆设施。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316个,可供展览面积1237万平方米。2013年,全国在建会展场馆13个,面积154.49万平方米。建成后,全国会展场馆总数将达到329个,可供展览面积将达到1391.49万平方米。单体会展设施大型化趋势明显,在建、待建场馆单个平均面积均超过10万平方米,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和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更是高达40万平方米。会展就业人数持续攀升据统计,2013年,会展行业带动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30.7%,按2012年2125万人次基数测算,目前会展行业带动社会就业可达2777万人次。会展行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综合拉动效应日益凸显。

2014年12月15日

陈先进谈中国会展业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

陈先进谈中国会展业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

陈先进谈中国会展业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会展产业日渐形成市场加快发展陈先进称,我国会展产业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具体表现为办展主体多元化、场馆投资多元化、服务模式多元化,市场相当开放。同时,企业经营国际化。国外展览公司在我国设立办事处、代表处;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品牌展移植到中国;在会展企业发展中出现了收购兼并和资本运作。去年一年,整个亚洲一共是15个收购兼并项目,中国10个,占到三分之二。陈先进指出,我国会展项目和企业愈发优质。全球共有900多个UFI认证项目,中国大陆地区从2004年的20个UFI会员增加到2013年的84个,增长非常快。而展会认证数,从2004年的22个增长到2013年的64个,数据说明整个国内的企业和项目如今都已接近国际水平。审批制度放开不断优化办展环境据了解,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举办展览活动不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这也是国外展览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审批管理制度不完善、手续繁杂导致审批时间长,特别是多头审批造成了多头办展、重复办展的不良后果。陈先进称,在2002年10月国家正式取消了国内展览会的审批制度,国内展不需要审批,登记就行。2004年,展览公司开始对外资开放。2013年新审批制度开始改革,采用备案制,放开了国际展会审批中很多限制。陈先进指出,全国省、市一级政府会展管理部门有74个,会展协会组织49个,会展机构9个。这些机构、组织从制度上保障了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各地出台相关鼓动办展政策,为展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由“大”到“强”转变挑战依旧严峻尽管如今中国会展业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从会展大国变为会展强国还存在诸多问题。陈先进指出,无论从政府、展馆、组织者,还是服务供应商,都各自面临新挑战。首先中国政府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转变职能。陈先进称,中国政府需要从一个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身份,转变为专业裁判员。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政府不能肆无忌惮的像过去一样冲到市场里面,跟大家一起去办展会,而要学会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互相配合。对展馆来说,中国展馆太多,供求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个相对短时间的不平衡。场馆一旦建好,投资者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尽快把投资要收回。不止出租场地,还要自己来办展,既做房东又做房客。在此前提下,如何维持整个市场的公平性和市场竞争的客观性是未来展览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对展览组织者而言,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怎么真正能像我国经济发展一样,从数量转变为质量。据统计,今年,上海整个展览数量增长是负的,但展览面积是正的,陈先进认为这将成为一种常态,怎么从数量的增长变成质量的增长,如何把中国从一个展览大国变成一个展览强国,这是展览组织者面临的考验。那么作为其他的服务供应商所面临的考验则是可持续发展。陈先进称,现在展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用心思太少,一个展览会做完以后一大堆垃圾,对整个环境影响非常之大。由此可见,我国会展业未来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的基础上,逐步从规模化发展转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2014年11月19日

简述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

简述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

会展业产业化趋势全面对接,产业互动会展经济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形式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会展经济所具备的产业化特征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会展经济的产业内涵不断延伸、会展经济产业效益快速增长和会展经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国外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会展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致为0.2%,而目前我国该比重仅为0.004%。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0.1%,届时我国会展经济将发展到相当规模。国际化趋势宏观调控,扩展竞争对于众多国外展览公司来说,我国会展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服务贸易准入壁垒的取消,使他们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渠道更加畅通,并使国内会展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发展。另外,入世能给国内会展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展技术。面临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会展界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对内抓紧制定行业法规,对外尽快熟悉国际规则。法制化趋势健全法规,规范市场与国际会展业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会展业的法制进程却十分缓慢,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会展的现行立法,包括关于会展审批管理的规定、关于举办者主体资格的规定、关于展品进出关、运输等的规定及(地方政府规定。随着会展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会展业的法制化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会展法制体系会逐渐健全,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创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集团化趋势渠道多样,优势互补集团化是国内各个产业部门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它是伴随市场竞争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我国会展行业的集团化可以分三步走:一是采取横向联合、纵向联合、跨行业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组建会展集团;二是开展品牌竞争;三是实行海外扩张。品牌化趋势规模导向,品牌支撑国内已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会展企业或展会,如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然而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国际性会展公司或展览会相比,无论在品牌的知晓度上,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会展业的品牌化应主要围绕三个内容来进行,即培育品牌展会、建设会展名城和扶持领导企业。专业化趋势专业定位,专业运作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会展业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并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层次、更多类型的参展商,结果造成展览会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近几年来,国内会展界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一是展会内容的专题化。二是场馆功能的主导化。除了会议或展览需要有明确的定位外,场馆也应该有比较清晰的主导功能定位。在会展发达国家,一些国际性的品牌展会总是固定在某个或几个场馆举行,这样既便于会展公司和场馆拥有者之间开展长期合作,又有利于培育会展品牌,我国会展企业应吸取其中的成功经验。三是活动组织的专业化。生态化趋势绿色理念,潜力无限中国会展业的生态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注重场馆的生态化设计。在兴建会展场馆时将从会展场馆选址、建筑材料选择到内部功能分区,突出生态化的特色。(2)大力倡导绿色营销理念。在组织整体促销或展会主办者在对外宣传招徕时,都将更加强调自身的生态特色和环保理念。(3)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注重节能降耗和三废处理,在布展用品的选用上也应做到易回收的材料优先。(4)以环保为主题的展览会将备受欢迎。

2014年09月24日

中国北京商博会打造 “中国会展第一品牌”

中国北京商博会打造 “中国会展第一品牌”

中国北京商博会打造“中国会展第一品牌”2014第二届北京国际商品交易博览会(简称商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召开,以“机遇、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商博会。商博会紧扣时代脉搏,以“民生、民风、民福(福祉)”为己任,以“品牌培育、一会多展、服务至上”为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将“商博会”打造成为“中国会展第一品牌”让更多参展商借助商博会平台得到广泛知名度、美誉度、企业更有生命力,品牌具有公信力,在广泛群众中形成良好口碑传播效应。商博会愿与企业一起共同成长,从点点滴滴做起,全程化服务意识,在企业品牌传播、销售覆盖、营销渠道的建立与企业一同拓展市场帮助企业实现最大化效益,实现共赢。通过商博会品牌培育八项措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品牌传播最具影响力,公信力最佳品牌好企业。借助商博会一会多展资源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政策扶持最优惠,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高端科研项目、产品成本最低廉、产品质量最过硬、产品技术最先进。为广大民众衣食住行、生活幸福指数提升而贡献。通过商博会服务意识与企业自身服务形态上,形成有效对接,借助商博会智能化数据分析、帮助参展企业在会展前、中、后的各个阶段通过数据分析呈报给企业,为企业在战略、策略上提供一份市场数据分析报告。商博会今年将以九大主题展区共同展示涵盖了,城市合作展区、国际贸易展区、健康产业展区、现代农业展区、特色文化展区、佛文化用品、宝玉石.原料、辅料及设备特装展区、渠道加盟展区、消费品展区,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同时,也助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一会多展真实意愿。例如:现代农业、健康产业、消费品、满足了人们柴米油盐酱醋茶基本生活保障,从而提升民众对生活必需品品质认识与见解。特色文化、佛文化展区让广大民众了解更多中华文化传承,底蕴深厚。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渠道加盟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文化强国国际地位,展示中华文化艺术风采,也就是所谓民风。国际贸易、城市合作、宝玉石展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追求更高品质生活。围绕国际商务贸易往来,引领时尚潮流,创建生态城市,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提升,一切为了民生福祉改善。

2014年08月19日

中国会展经济高峰论坛----樊纲

中国会展经济高峰论坛----樊纲

中国会展经济高峰论坛----樊纲我演讲的主题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及其相互关系谈会展业的看法会和展各有各的特点,按道理来讲会可以在人口稠密地区去办和人员稀少的地区举办,还有的喜欢到人口稀少的很休闲的地方去举办,但是展的话,应该需要一定人口密集的地区去办,它一定是大都市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呢,我们可以思考中国会展经济的区域性差距,总体来说,经济发展要求会展经济的发展,要求旅游,饭店,餐饮,交通,服务等等围绕会展经济这一系列的发展,但是这一切会有地域的差异,那么研究地域的差异,我现在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场景,现在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已经发生的地域场景,我们现在观察到的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膨勃发展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而不仅是三角洲,沿海地区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有主要的地位,不仅仅是现在的现实,而从长远来讲,中国经济的城市化、工业化也将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这是个什么道理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在现代社会当中的现代工业的和现代技术条件下,新的经济的增长部分,在我们吃饱饭以后,脱离农业社会以后,现代经济发展的部分将取决于和市场的远近因此取决于交通成本的大小,交通成本是总的概念,交易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经济发展要求成本的降低,要求提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交通成本高低的问题,因此回顾过去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二三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最终都是沿海地区,现在全世界有统计,地理经济学有研究,全世界80%的人口生活在离沿海和大江和流域不到100英里的范围里,100英里相当160公里,地理因素区位位置的因素还不说是气候的因素在经济当中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一个现实就决定了像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内陆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转型时候一定面临着一个区域的重新分布,过去农业社会有一汪水一块田就可以养一群人,因此他不在乎在什么地方,但在现代社会交通的因素,离海和江的远近就起到作用,因为讫今为止,人类最便宜的交通手段就是水路,水运,这就决定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将主要在沿海沿江地区,现在带来了令大家困惑的总问题,地区差距怎么样缩小,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怎么办?收入的差距怎么缩小,收入差距的缩小一方面包含了要改进一些内陆地区交通环境的,交通条件,这样就使交成本降低,这就是为什么搞西部大开发,要在内陆地区修路,改善了条件,降低了交通成本也许有些投资成为可赢利的,但是即使如此,交通条件再好,公路修的再好,还是要花很多的时间,还要花很多的交通费,才能把东西运到那里,提高成本,因此还不能根本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但是地区差距的缩小又回到了经济学的基本道理,地区差距的缩小最终不是使各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平等,而是各各地区人均收入的平等,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研究的是人搛多少钱的问题,因此最终经济学所说的地区的平等,不是这个地区的经济规模它搛的总量要和沿海地区的相等,而是地区的人均收入均等,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说在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距的情况下,一定要导致人口迁移,导致内陆的人向沿海地区迁移,使经济规模小的地区的人向经济规模大的地区迁移,从而去分享经济规模大的地区总产值,最终使一些经济规模小的地区少数人分享少量的财富,发达地区多数的人分享较多的财富,人均集居地和人均收入区异开,这事实上是所有世界上大的内陆国家所谓收入均等含意所在,所谓消灭地区差异的含意所在,想想美国,想想澳大利亚,美国在上个世纪初1990年的时候,全国60%人口分布在中部地区,应当是个农业社会,然后到了上个世纪末80%的人口分散在两个沿海加一个湖区,内陆基本上是没有多少人口了,才形成了现在这种经济格局,因此中国的地区差距就缩小,有两个因素可以导致,一个是一定的资本包括公共投资,一个是人口大规模迁移,这就决定了尽管中国今后地区差距是要逐步的缩小一定要缩小,但是经济的总量将更多的集中在沿海地区,工业化将更多的集中在沿海地区,城市化将更多的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国的城市化就是全国到处的城市化,而是将来可以预见在沿海地区形成大量的城市群和城市带,形成高度密集的人口带,高度密集的人口地区来分享沿海地区较大的经济规模,这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沿海地区,由全中国人民来分享,但是这个道理就是在经济总量的分布上是不一样的,城市化的分布是不一样的,因此华南、华东及其整个沿海地区将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讲这些就是要论证华南、华东及其整个沿海地区的将来的会展也就是展包括会,毕竟有很多商业会议要在商业密集的地方来开,会展经济的潜力将和它的经济发展成正比,据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途,这里面也就涉及到一个我们宏观经济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全国会展经济热,会不会出现会展设施的供大于求,大量闲置,这是我们所担心的。上海要搞世博会、北京也要搞世博会,如果全国各地的省会都要按沿海经济一样来搞展会,那么对我国来说是一种灾难,大量资金和设备的闲置,这也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事情,所以将来怎么在这方面进行调控,避免出现一哄而起,重复建设的问题,这方面需要政府的调控,市场经济你可以不管他去考虑去搛钱不搛钱的问题,基本上都要由政府投资,因为他是带动经济的原因。会展经济1:9的效益,基础设备本身是不盈利的,公共设施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带动的后果,都是为了讲排场,比较虚的东西,因此在这方面怎么纳入宏观方面的管理,从华南地区来讲也应该一样,人口密集的地区也不是要通通开花,但也要有一定的集中。第二点讲的是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问题,会展应该说是传统产业,这两年新技术发展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大量减少展览。我在这里不能夸大网络技术的作用,因为他不可能取消人类基本的因素,所谓展除了解产品和信息的功能之外,还有人际的交流、交易问题,面对面的讨论,以及直接的触摸感觉,这些就是基本的会展艺术,因此我想会展活动将来仍然不可避免,仍然是有大的发展前途,现在在我国会展经验、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应该思考怎样才能使会展更有效。第三个讲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想会展经济一定是个专业化的经济,要使会展成为一种经济,必须进行专业化的运作,这个专业化的运作不仅仅是组织会展的人的专业化,专业化的含意是社会化的专业性的协作,这个包括旅游、餐饮、宾馆、交通等必须学习发达国家的运作,这些问题都有专化的运作,比如组织会的人搞内容的就专搞内容,他可能是一个要求办会的机构,到了后勤安排交通、住宿等有专门的公司来负责,有专门的公司来安排场地设计、布置等,一个会议并不是说要一个单位去养一批人,这样下来更有效率,这样每一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这才是会展经济的经济,经济的意思是什么呢?高效益,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来参加,就可以扩大更多的规模,就可以持续的稳定的发展,这些公司、这个单位的发展就能带动整个会展业的蓬勃发展。

2014年04月08日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战略前瞻----萧灼基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战略前瞻----萧灼基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战略前瞻----萧灼基主要研究金融证券会展经济、旅游经济、房地产经济,是我最近几年稍稍一、展经济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所发展的经济形式,在世界各国会展经济都发展迅速。第一方面:会展经济的功能,会展经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本身就是高效益,无污染,而收益率是非常高的。从国际上来说,一般会展经济的收益和投资比率大约的20%。在各行各业中,会展经济可以说的高效益的经济。会展经济给会展的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利润。美国一年大约要举办两百个左右的大型的国际会议,仅仅是办投资者获得的经营收入,经营的利润就是300亿美元,它所带动的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所提供的经济成果就相当可观了。萧灼基说:“会展经济所带动其它经济的带作用,那就是九倍到十倍。也就是说,给会展也受益1块钱,那么其它行业受益的就是九块到十块钱,它能带动旅游业、餐饮业、购物业以及其它消费领域,它的带动作用是相当大的。以香港1990年以来,给参展业15亿港币,酒后业受益216亿港币,给餐饮业的受益635亿港币。会展业的受益和其他行业的受益会带动其它行业的受益,我们国内的现在没那么高。据初步估计是1:6,对会展业的受益是其它行业的受益的6,但是这种带动作用也会逐渐增加。第二方面:会展业的社会效益是非常高的,它的带动经济效益不是以倍数来说的,是很高的。比方说,在每一次的会展业中,鉴定的贸易协定、技术合作协定以及投资协定,可能大大的超过了会展业本身的受益,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大多数的贸易会展业已经不是单纯的会展,而是把会展与商务谈判结合起来。因此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以最近的十年来,我们中国会展业对经济的供献来说:至少与会展业推动出口时间而言,推动国际贸易120亿人民币,这是我们非常粗略的统计,而且应该看到会展业它不仅仅是在经济上,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除了这一些,会展业还在经济上起着很大的作用。比方说广州的广交会,刚才何主席已经讲了,有了92次,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后,它在经济方面的作用比较大话,那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是通过广交会在发挥我们政治上的影响,好多和我们没有建交的国家通过广交会认识中国,来和中国建立一些经济关系,正是推动本国和中国的建立友好关系,甚至是外交关系,这方面对当时打破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经济封锁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老一辈同志都知道的,这不仅是经济的作用,广交会的作用远远不止经济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前,实际上是我们一种对外贸易,对外掌势,以及对外工作、室外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最近我看到我们贸促会的一个简报,我们贸促会的一个代表团到南美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很小,都还没和我们国家建交,是和台湾建交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打进去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准备在这个国家,现在国际贸易促进会的代表去了,下一步就是要咱们办展览,从展览使得当地的群众了解中国,这个使到当地的群众要求和中国建交更亲切的经济关系,以及外交关系,这个是作为我们国际外交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其次,从当前来讲,发展会展行业对进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信息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许多会展,它不仅是展示,而且研讨,现在很多展览会都同时举办论谈。最近几年我们的广交会都设了很多论谈,北京的科技周不仅是展示而且也有许多论谈,通过这些论谈,一些学者和专家、官员从多层次、多方面的来探讨当前国际的一些重大问题,也探讨国内的一些重大问题。那么这样不仅有助于各个人民之间、各个地区的、群众之间的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而且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展览会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的会议。大家可以从这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大家可以从这里交流信息,交流体会,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展览会本身也是竞争的市场,同类产品在市场上较集中的来进行展示本经济途径,我们可以在这里学到外国一些新的技术,新工艺,新的产品,我们也可以从这里学到外国的金融管理新的理念,新的方式,这对我们既是一种竞争力,开进的机会又是一种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仅是把展览作为一个商务活动,而且要把它当作一种技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同时也要把它当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展示经济对推动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对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会展经济有这么大的作用。现许多国家,由其是著名的城市都把会展当成重要的支柱行业,这个展览会它不仅是在经济上的作用,对提高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改善声调的观宏的投资环境有着很大的作用,比方说云南的世博会,世博会从筹备到开会(因为我是云南省的经济顾问,我几乎每年都到)我能清楚的感变化非常的大,原来云南的老城区是破破烂烂的,当时刚开始规划云南世博会的时候,我们都怀疑能不能够在三年时间里把整个昆明市改变,当时我个人是缺乏信心,当时提出参展的要几百万人,我表示怀疑,我说几百万人是什么概念?云南昆明的机场适不适应?昆明的酒店有没那么多床位?昆明的汽车、效通能不能适应?特别我还提出来昆明的翻译人员怎么样?来自全世界几百个地区和国家、讲几十种,上百种语言,有没有那么多翻译?我甚至提出来云南有没那么多厨师?他们有的吃中餐、有的吃西餐、有的吃回民菜、有的吃各个特殊的风味,你都有那么多的厨师?当时我个人感到信心不足,但是仅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世博会就开幕了,而且这个在国内外反映相当好的。世博会已经是成为一个长期的久远的中心,也是已经成为吸引广大的中心学生到那里参观学习的一个地方,世博会到现在已经是有九百多万人参加,去年是有九百叁拾万人参加,现在变多了。世博会去年的门票收入就相当可观,但时世博会的投资也相当大,两百多亿,整个昆明的城市建设焕然一新,如果没有世博会推动,昆明的城市建设要到现在这个水平,我看至少要十年,世博会是加快了昆明城市的建设。上海2010年要举行世博会,我想十年以后的上海肯定城市面貌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所以说会展经济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公是从经济上、社会上、城市建设上会展经济有意义,那么从政治上会展经济也有重大意义,比方说,一些国际性会议、大型国际会议、重要国际会议也是在那里开的,它这样在政治地位、国际地位会有很大渠道,像我们中国举办了A太平会议,、A太平会议不是会议经济收入多少,而是展示了中国的崭新面貌,至使到国际上所看到中国是经济增长很快,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个很好的投资环境,这一点比任何的可观经济收益可能要重要的多,这两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增加,外商在中国的投资的增加,跟我们成功的举办、A太平会议都有重大的关系,但是全世界投资的安全系数下降的同时,人们看到中国投资的安全系数是大大的提高了,对今年我们利用外资可能超过以往利年的水平,现在我们没有算总帐,到十月份为止,我们引进外资是477亿美元,估计今年超过500亿,我们已经连续九年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今年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这些都和我们举办大型会议是分不开的,所以上面讲的当前会展经济在世界上的发展比较迅速的,会展经济作用是越来越大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当世界会展经济表现出几个重大的特点和趋势,第一个重大的特点和趋势就是在会展中间就是会议和展览是密切的结合,有些重大的展览都伴随着一些重大的会议,刚才讲的会议论坛,除了进行商务洽谈以外还进行阿得里式教育,使得会议不仅是一种商业性的活动,而且带有一定休闲性活动,有些重大的国际会议虽然没有谈判,虽然没有商品展示,但重大的国际会议中间,由于相互了角,那么商务往来也起了很多的促进作用,目前很多国家领导人(赴方)都带着一大批企业家,带着一大批可以进行谈判语气的,所以就不仅是举行一些会议了,不仅是交流一些探讨了,而且是有实实在在的贸易、商务活动,现在不仅是一般部长级的访问,而且总统级的都带着一大批的企业家,都准备了一大批要谈判的清单,所以说会议展览、经济效流、政治活动都结合的非常密切,这是第一个趋势。第二个趋势,全世界会展的布局正在发生变化,过去80%的会展都是在欧美。即美国、德国(德国是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法国、英国这几个国家,它在全世界的会展率也就是市场80%以上,最近二十年来,逐渐向东方发展,在地区附近上逐渐向亚洲发展,所以欧美的市场份额从80%降到60%,那么20%份额逐渐分配到其它国家,像日本、香港,像香港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国际会展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在这种情况下,从这种趋势来看,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发展的比较快,特别是我们中国,那么会展的市场我们可能分割了更多的份额这是第二个趋势。第三个趋势,会展不仅是一个商务、商品的展览,而且是多功能的,全方位的,这个通过在会展的中间,有技术的演试,有培训,有效流等等,那么会展已经建立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文化活动。如果仅仅看到会展的商品展示是很不够的,它是一种多方面的,一种综合的。这是第三个趋势。第四个趋势会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挥作用越来越大,通过会展,不仅可以树城市品牌,而且会展国即东道国的一些名牌产品国际上的树立,这个非常重要,通过举行会展,会把本地的名牌产品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当今会展所表现的一些特点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借鉴,但我们在考虑发展会展经济的进修,我们应该吸取国外一些成功的、成熟的、有利的经验,这是我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从目前我们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会展业起步比较晚,但是最近四年来发展的比较快,刚才讲会展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我们四年前,我们才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其实那个时候我们也有会展,比方说,广州有广交会,在北京有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展览馆,这是很有名的,但那个时候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会展是不可能成为一种经济形式,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产业,而最近十年来,我们的会展业发展的非常快,大概每年都在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那么如果是以20%的速度在增长,那就非常可观了,我们的经济增长率每年平均就是百分之九点多,我们的进出口贸易平均每年是16%,会展以20%的速度在增长就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我们会展中间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方说我们的管理比较混乱、多头管理、政治多门、重复展览,双比方说我们会展市场比较混乱,短期行为非常突出,甚至有些主办单位弄虚作假,欺骗客户,欺骗厂商,又比方说,我们缺乏一种宏观的管理和行业的资历,这方面都不够,比方说我们有经验的会展专家也很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但是存在这些总是没有关系,我总是这么看的,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如果一切都那么顺利,一切都那么规范,那是不正常的,因此有些不规范,有些规范是必然的现象,我是这么看的,我不仅是对会展经济这么看,对房地产、对资本市场也是这么看,我们应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大家都知道我是专门研究金融市场的,有人叫我说什么时候你都是讲利多的话,数额是许多,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要从资本市场我知道的敝端问题,我不比别人少,我也知道很多,这些问题对于行政部门来说,对于市场来说,对企业来说都是应该认真的研究办法来对待的,但是问题怎么看?你是把这些总是解决一些看得奇然味乏,你是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必竞我们是在转轨过程的国家,我们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或者说计划经济这一套已经不适应了,而市场经济这一套还没完善建立,那么处在这一个转变过程就有一定的混乱,或者说一定的问题,甚至或者出现一定的违法、违纪现象带有它的必然性,并且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混乱,这种敝端可以是发展的代价,也是改革的代价,任何事物都有代价,如果说发展没有代价是不可能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他们发展初其,在资本原始纪录当中代价是非常重的,大家可以看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下四章,专门讲到资本的原始经录,这个马克思非常气愤的讲,资本世间每一个毛孔都带着血和坑脏的东西,这写得很深刻,资本的原始记录的历史是用血和火来写在人类的历史上的,但是付出这个代价以后,它可能得到一个新的生产方式,可能得到一个新的文明的成就,我们现在正以我们的发展中间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人发展中的发展眼光来对待,我们也必须通过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它这个问题很多,那么总是很多,一个办法,停下来整顿,不发展,那么停下来整顿不发展这种整顿好吗?静太的整顿是整顿不好的,那问题很多,现在我们来推倒重来,推倒行吗?我说推倒谈何容易啊!不是我们在打牌,推倒以后重新洗牌那很简单,这个资本市场要推倒要花多大成本啊,我是讲经济的,所以我往往要讲成本,推倒一个资本市场,我看第一个成本,我们现在从资本市场上,资金市场上,资本市场上得到八仟多亿资金,这八千多亿资金一仟两百多家企业它能把这资金还回补余吗?现在资金已经投资在生产中间、建设中间、经济利益中间了,拿不出来的,股市上有七仟成股民,流通过程中间所投资我估计有两万亿,那么这两万亿资金如果推倒了,可以形成股票,股票可能形成一张废纸,那么这两万亿资金谁来补偿?第三个资本,现在股市上的从业人员,包括中介机构,研究机构,传播媒体,这些所谓证券从业人员,我觉得至少有50万,那么这50万人的就业谁来解决,谁来安置?而且这50万人一般来讲的薪水都比较高,工资比较高的,那么属于我们现在能够找出一个部门能够安置这群素质比较高,工资比较高,年龄比较轻的从业人员吗?这是推导成本,还有推导,还有一件很重要、重大的社会成本,如果把指导74万股民血本无归,那么很多人的投资在股市里头的都是血汗钱,那么这样地只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而这种成本谁敢来做呢?存在推倒了承担,拿什么来承但?是由美国人当时的模式呢?还是拿日本人的模式?还是拿香港的模式?那么这些模式可能在他们的国家是适用的,但能不能到咱们中国来,那理论可以带到中国来,政策可以带到中国来,但唯像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的条件不能搬到中国来,有些人一开口就是美国如何好了,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叁万多块钱,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壹仟块钱23%,美国已经实现了几百年的市场经济,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能够赶上来吗?美国的银行制度跟我们中国也不一样,美国是实行悔约经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是悔约经营,我们到现在在法律上还是废约经营,我们早在查违规事情、查什么违规情,你的规不对了啊,外国它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可以紧密结合的,我们是严禁银行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那一样不一样,很多不一样,就算是美国的市场很规范,也不是就说美国的市场规范的问题,这几年发生的问题还少吗?就在美国也发生问题,那么一到中国来就肯定不发生问题吗?所以我说推倒啊成本很高,重来按照什么模式,如果重来以后呢?还不还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还出现了问题再回来推倒,那推倒以后重来,重来后再推倒,推倒后再重来,改变制度以前,我们是中国的动力态度,政治运动态度,政治运动打倒一批,重来一批再打倒一批,那个叫做政治上的责承,那么政治上的责承已经给我们国家的经济,给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那么我们不能够在经济上搞这种,推倒中呢就是要这种,我就不说了,那个讲过头了,讲得离奇了,我只是讲一个就是说我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国外的经验我们要借鉴,但是我们必须要立足于中国的情况,虽然中国目前会展经济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要写到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呢?虽然我没有专门做会展的,但是讲半截还是可以的,我也看了不少材料,这些问题我都就该看了发展中的问题,那个随发通过发展来解决,总体来讲,我们的会展经济发展基本是健康的,昨天晚上我就讲这些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人意见很大,可以讲出改革开放中的很多问题,方方面面都有问题,官吏贪污、市场不规范弄虚作假,不仅是市场有弄虚作假连大市文明都可以弄虚作假,大学教授都可以弄虚作假等等,我就碰到过教授弄虚作假,我都碰到过,这个有一年我到陕西的安康带学生去调查,我还改到,就一个骗子,以北大教授的身份到那里去了,结果当地人没弄清楚就把他带上宾馆,最后我们先去的学生发现了,也有这个情况,我讲这些问题可以讲很多,但是我讲这二十年,尤其是最近的4年,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相当好的,可以说在座的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如果你说现在这么多问题咱们退回到改革开放以前,行不行啊?我看没一个人同意,如果你说这东西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好,那我们搞计划经济吧,发票给你发羊票、肉票、肥皂票、香烟票行吗?在座的很多年青人中这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我说有人对改革开放有点不满意,好了,那我说我们不开放了,回到改革开放以前行了,不行,真正这二十年来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是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是发展的,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我们要认识到所以说对我们会展经济中间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以下我对我们发展会展经济提出了几条建议,建议的总的题目叫“打好基础,突出重点。”第一,要重视会展的所有者,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规律展览来加快我国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竞争,我们不仅要发展国内的会展业,我们也要重视在国外展览,这样中国的展览来加快我们的现代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第二,是要发挥两种作用,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这点我要谈到,这个我们对政府的作用有着片面认识,有人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事情找市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事情找市场,这个说法也不是完全不对,但是太过绝对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些事情不找市长还是不行,市政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方说,制定政策,这是政府的特权,你没有政策,你怎么发展,比方说,进行总体设计,战略设计,你没有市长也是不行了,每个部门都很难做总体设计,战略设计;比方说,进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这里头要发展会展,牵涉到土地,投资,银行,旅游,服务各行各业,只有市政府才能够有协调的能力,任何一个单位都没有协调的能力,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提供信息,提供服务等,就说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完全说市场经济不要政府是不行的,美国标榜的所谓立度发达的市场国家,而且是实行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国家,这是美国政府你们知道它的作用多大吗?美国政府几乎集中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的参数1/4到1/3,通过财政的手段集中在政府手里,美国政府设有一家雇佣企业,但是美国政府的叫做政府采购,可以决定你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持有,我看这个采购很厉害,你说美国政府没有作用?所以说不能片面说政府没有作用,但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过去计划经济不一样,过去计划经济是计划划化、行政化、指定化、那么在市场经济不可能什么都是拉计划化、行政化、指定化、应该发挥市场基础作用,其实我觉得广州创造经验就是广州修的高速公路,这些是最早的,就是拉一种政府来提倡,群众来投资,最后来回收,那么这个在国外就标品,那么这样就是把整个广州的路建设发展起来了,那么我们既要发展政府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在会展行业的发展中间同样是这样,如果没有政府的客观的布局,宏观的调控制,那么谁都来办会展,我看可能办的很多很乱,那谁知道质最不高。第三,要把会展行业立足现实需要,有一定的超前眼光,会展行业就是要立足现实需要,叫做适度发展,如果过度发展,会降低效益,如果发展不快,那会影响会展行业的发展,所以要适度发展,日前我们中国从一些情况看来是发展还是不够的,比方说,我们一些大的场馆的建设还是很落后,比方说,这个像最大的会展国家德国,德国现在有230万平方米的展馆面积,其中最大的汉诺威这个览馆室内居室的是47万平方米,室外展览是29万平方米,那么它的总的展览场地可以提供60万平方米,那么我们中国呢?最大的北京国际会展中心6万平方米,差距啊!北京有好几个展览中心,展览馆加起来不到12万平方米,上海最大的光大会展中心3万5千米,全部加起来不到1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所有的会展中心加起来也不够国外的一个小型的会展中心,国外小型的会展中心10万到12万平方米,这样说,我们中国的会展场地还远远不够,但这个会展又是可以又是需要,根据经济的发展逐步地发展,如果我们非常靠前看起来不错,但是它的投资非常大,利用中费用非常重,那么回收期间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的话,那回收期间就比较长,投资效益就要降低,我们就应该做亲身的研究,做可行性的研究和战略分析,来找出最合适的发展规模,说到这点,这个我觉得我们有些发展规模缺乏前瞻性,往往一个大的基础设施建起来后就显得小了,这个我讲的北京机场,北京机场当时设计的时候相当的先进也相当的大,1998年北京机场建成以后,我们都很高兴,我觉得过去我们从国外回来后,一到北京机场就觉得心里很难过,感到国外有一些小小的地方机场都比我们的大,不仅国外、境外当时我们看到台北机场也比北京机场大得多,感到很不舒服,那么98年以后我们感到北京机场不错,等到2000年就发现北京机场太小了,所以必须要选址,北京人从2000年就开始要选择新的机场的领地,因为新机场的建立从选址,设计到建成要8年到10年的时间,那么现在的北京机场不仅不能适应奥运会的需要,而且现在已经是拥挤不堪,该变成火车站了,就这么个情况,这种情况我们说是一种前瞻性的眼光,我们有的马路的修建,也是这样,北京当时设计二环路的时候,就感到二环路不得了是的设有灯的,如何,如何,但时当时二环路有些很多隐患,但是没有钱就是过几年再修,结果,过了几年以后,二环路在扩建,要修地下管道了,要扩展路面了等等,中国有句话叫“穷人吃贵东西”本来你可以一次到位的,它多次到位所以增加了造价,那么这个我们就说应该有前瞻性的眼光,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如果没有前瞻性的眼光,建立起来以后很快就会变成落后的东西了,第四,每个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应该突出特点,创造名牌,就是你这个城市适合放在那一类会展,不要把每个城市都拉成中国性的会展,有些大城市像广州、上海可以发展成中国性的会展,但是更多的城市应该根据城市的特点发展成专业性的会展,可以突出这个城市的会展的品牌,我觉得不仅是会展也是一种产品,也需要品牌,如果这个城市的会展的收市很好,服务很好,参展的人员很多,这样就提高它的品牌的价值,好多商家,好多参展商就愿意来参展,好多经销商就愿意来这里进行洽谈,所以说就应该创造品牌,不一定是说多就好,应该是有特色,有品牌。第五,要把会展、旅游、房地产、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会展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会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量条很难的,尤其是旅游、房地产、中央商务区。这样一些建设是密切相关的,那么要建立一个会展中心,就要把相关的服务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够单打一,不能够欠考虑。展馆的建设,仅仅考虑这个是不够的,包括城市的交通、购物、宾馆、餐饮及城市的许多老环境。第六,我们既要重视展示洽谈,又要重视学术交流、技术交流。。要把会议和展览结合起来,不能够单打一,只讲展示。不进行交流,那么那样的展示从早期来讲效果比较好,但缺乏后劲,缺乏一种文化的推进。第七:要把经济效益和信誉效益结合起来,并重,就是我们发展会展的经济,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要考虑赚钱,但是不能什么钱都赚,而应该考虑树立一种信誉,如果这种信誉不高,那怕是一次会展能赚钱,以后就不能够可持续利用了,所以我们说,我们考虑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要会展的场地措施、收费便宜,而且要树立一种信誉,使人感到你这里来展览的客户、展商都是信誉比较高的,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而你这个会展的知名度也都是比较高的,你应该为自己树立起信誉,树立起一种无形资产,所以不是短期的效益所能代替的。第八:要把商品的展示和文化教育的展示结合起来。有些它不仅是商品的展示,我觉得有些文化展览也非常重要,文化成果的展览,象我在加拿大参加过中国文物的展览,给我印象非常深,感到我们那么多地精品能够在国外展览,这是宣扬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使得好多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更深的了解。这个我们不仅要举办国内的、文化的艺术展,而且可以举办一些国外的、文化展、艺术展。使我们很多人不用出国门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的会展不要忘记了文化展览这一块。第九:我们要准备竞争,应该给外国客商以国民待遇,要外国客商到中国来投资,到中国来经营会展事业,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不仅是要更好地从事商品交流,而且要更加开放中国的市场,也包括会展市场,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承诺要开放服务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想,要不怕竞争,要迎接竞争,要通过竞争来提高自己,不是关起门来把自己封闭起来提高,那种提高是提高不起来的。这里在座很多同志是从事旅游业的,在旅游业方面我们有一个经验,80年代初,当时在讨论是否允许外资进入宾馆业,但是有人不同意,认为宾馆是解决一个高收益的行业,怎能够向外国人开放呢?但结果我们还是开放了。而且20年来,不仅外商在旅游业的投资,我估计有100亿美元以上,而且把我们中国整个的星级宾馆的水平大大提高,不仅在硬件上跟国际接轨了,而且在软件上、在服务上也同国际接轨了。我们现在可以在国内星级宾馆,四星级、五星级宾馆看到,它跟国外上四星级、五星级的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国内的硬件上、软件上、收费上差别不大,这就是我们不怕开放、不怕竞争,只有从开放中竞争中才能促进我们的加快改革,促使我们加快提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来迎接与外商的竞争。第十: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会展专业人才。会展作为一个行业,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同样需要有大量的专家,这不仅是展所的设计专家、策划专家、招商专家、贸易专家、海关关税专家、金融专家、投资顾问、法律顾问,这包括行业专业人才很多,还有翻译,特别是法律和金融非常重要,不要说好象说商品的展销,不是的。这里有很多法律的问题和金融问题,那么有应该有一支高素质的会展经济的专家,那么这支专家队伍还是足,这方面我们为发展旅游、发展会展我们还需要培训,建立一支素质高的专家队伍。

2014年04月08日

袁再青:中国会展业与行业强国还有差距

袁再青:中国会展业与行业强国还有差距

“2013品牌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第十七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于12月17日—12月19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袁再青: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与各位在第十七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相聚。我谨代表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出席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欢迎,对此次盛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每一年品牌中国高峰论坛,都有着不同的主题,记得去年我们在这里讨论了中国品牌的转型与驱动。那么今天我们将在这里讨论品牌人的梦想与尊严。每一年品牌中国高峰论坛又有着相同的诉求。那就是点评中国品牌人的年度贡献,寻找这一年中为中国赢得尊敬的年度人物。企业的领导者,行业的引领者往往是塑造不同品牌风格的关键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被品牌人物赋于特殊气质的品牌,先天就拥有更多打动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能力,寻找这些以个人魅力影响品牌的行业精英,寻找为中国品牌赢得尊敬的企业领袖,正是我们今天在此相聚的原因。那么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会展业在全球的影响力。我们结合中国会展行业的实际发展,研究中国会展业的政策,应用,推动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我们现在中国的会展业在世界上已经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大国。但是和会展行业的强国比起来还有差距。我们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国会展业的强国梦。前几天我们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年度会议上,专门为中国会展业的著名品牌开展了品牌建设的推广活动。我们也希望能够以会展活动为契机,为本土品牌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更好的平台,为中国的品牌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与品牌中国的产业联盟保持着良好而密切的合作关系,我想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携手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为推动中国品牌的群体崛起而不断努力。最后我要祝愿第十七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以及今晚举行的2013品牌中国年度人物电视颁奖盛典,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2013年12月20日

中国会展业向市场化国际化转型

中国会展业向市场化国际化转型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称,中国会展业发展正向市场化转型,由政府主办的会展将越来越少。广州琶洲论坛暨2013会展人年会10日在此间举办,该年会前身系广州会展经济论坛。而琶洲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主办地,展馆周边展会活跃,被称为琶洲会展经济圈。陈泽炎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会展业办展规模和数量等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初步估计2013年中国有7500场展会,展览面积共计近9500万平方米,广交会等展会在促进中国与海外经贸交流合作方面作用明显。“中国目前的会展活动提供了三大平台,分别是生产性功效服务、生活性消费拉动和政府性工作手段,政府主导会展活动会给予资金支持,带动会展业兴旺,但却不利于会展行业的良性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政府主办的会展活动将越来越少,中国会展业逐步向市场化转型。”陈泽炎说。陈泽炎表示,2014年,政府主导会展项目会进一步减少,会展行业发展将更活跃,国有会展企业、民营会展企业、合资会展企业、外资会展企业等将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合作和竞争。陈泽炎还预计,在政府加快转型的形势下有望成立中国会展协会,中国会展业将逐步走出国门,从出国参加海外展会,到与海外合办国际展会。而琶洲论坛的举办则是中国高端会展经济论坛中,由“官办”转型为“民办”的首例。其前身“广州会展经济论坛”,曾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海珠区政府、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等联合举办。该论坛不仅在今年更名为“琶洲论坛”,更从策划筹备到组织实施,完全由论坛主办方广州琶洲会展经济促进会和承办单位进行市场化运作,自筹资金、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2013年12月16日

第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合作论坛明年1月在无锡举行

第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合作论坛明年1月在无锡举行

中国贸促会(CCPIT)成立于1952年5月,是由中国经济贸易界的代表性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全国民间对外经贸组织。贸促会主要开展促进对外贸易、引用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活动,致力于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以及经贸界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中国贸促会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和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三家全球性非政府展览组织合作,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更为中外会展业之间搭建起了一个高端平台,成为中外会展业之间和国内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CEFCO已经成为中国会展业界的品牌论坛,在国际会展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从规模和人数上来说,CEFCO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展览专业论坛。往届论坛共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位会展业及各界人士参加,其中境外参会代表达1000人。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展览公司和会展业相关组织的330余位中外嘉宾先后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2013年在重庆举办的CEFCO论坛将主题定为“探索畅想定义新成长”,论坛通过对大选后国际经济趋势的分析与讨论,对会展业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2012年的CEFCO论坛则以“轻松点,成功多一点”为主题,就旅游目的地会展潜力开发、新兴媒体的影响以及政府对会展业的社会管理职能等内容进行了深度交流,探寻中国会展业的成功之路。2011年CEFCO论坛以“谋篇布局新视野”为主题,探讨会展业的未来趋势以及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中脱颖而出,从而提升中国会展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各方代表齐会江南,共商良策。论坛每年共有600——700家知名人士参会,其中包括近100人来自海外。CEFCO论坛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不断创新思路,致力于打造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论坛,将中国会展业做大做强。2014年1月9至10日,CEFCO论坛将在无锡市举行,而今年正逢论坛十周年,届时还将举行论坛十周年纪念活动。相信在“开放?合作?共赢”的宗旨下,CEFCO论坛将开启更多中外展览界合作的新窗口。第十届CEFCO论坛将下设一场全体会议及四场分组会议。会议将着眼于国内外的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解读会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历届参会规模来看,本届论坛预计将吸引500多名全球会展业界精英和商界人士齐聚无锡,为会展业未来发展共商良策。借助于前九届扎实的基础和中国会展业蓬勃发展的态势,第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必将又是一次国际会展业的年度盛会。

2013年12月10日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