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中国会展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中国会展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中国会展教育发展十年论坛

中国会展教育发展十年论坛

中国会展教育历经十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开辟专业到独立院系,日前已经正式拥有了“户口”,所取得硕果累累,充分表明了中国会展教育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从近日在上海旅游高专举行的“中国会展教育发展十年论坛”上,更是首发了全国会展本科专业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实际从事会展本科专业教学的高校达55所,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天津。无论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还是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上海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都是国内最多,达11所。 会展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会展教育发展十年论坛侧记 为总结中国会展教育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加强全国会展院校之间的交流,促进会展院校和产业之间的对话与合作,1月12日-13日,由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与会展学科组和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会展教育发展十年论坛暨首届全国会展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兄弟院校、会展企业、行业协会等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院)长贾铁飞主持。 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与会展学科组组长马勇教授、校(院)长杨卫武、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秘书长、副会长龚维刚先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杨卫武校(院)长代表学校(院)对全体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相信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会展教育会越办越好,一定会为会展产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贴近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上午,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大会主题,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与会展学科组组长马勇教授、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全球主席陈先进、副校(院)长贾铁飞教授、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LV)williamFHarrah饭店管理学院新加坡分院助理院长BlillBai、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会展管理系主任FionaLindsayShen、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监邵馨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康、上海励展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艺等8位嘉宾应邀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会议期间,副校(院)长高峻发布了由会展管理系主任王春雷等执笔的首份《全国会展本科教育统计分析报告》。据报告显示教育部审批的55个会展本科专业分布在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十年间,随着我国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会展教育也呈现出在多个区域快速发展的态势,重庆、湖北、辽宁、湖南、河北、陕西等地都有两所以上的高校开设会展本科专业,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的高校也先后获批开设会展本科专业。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会展本科教育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天津5个省市的31个会展本科专业占据了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 接下来的时间里,百余位与会代表结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会展教育、我们怎样在做会展教育、我们需要怎样的会展研究、会展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核心课程建设”等议题,进行了专题对话和圆桌讨论。在思想与思想的交锋中,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下,与会代表就如何更好地办会展教育、如何更好地与行业贴近、如何更好地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知。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两天的会期紧凑、丰富而高效,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引人深思的专题对话、富有新意的教材展示、令人难忘的考察活动等让人深切感受到,各界对更高会展业发展质量的理解与追求正指引着中国会展教育朝国际化、规范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与会代表高度认同必须重新审视会展业的社会功能和会展教育的重要使命,并一致认为,通过创新与合作来推动会展教育发展,是提升中国会展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还发布了《中国会展教育发展上海宣言》。同时,会议还成立了全国会展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及学科带头人联席会,这将成为今后全国会展院校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据悉,截至2012年9月,全国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或会展技术与艺术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达到55所,设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专业或相关方向的院校已超过200所。本次会议是会展本科教育十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会议,在会展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01月15日

2012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在舜耕会堂开幕  

2012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在舜耕会堂开幕  

12月1日上午,2012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暨济南会展经济论坛在舜耕会堂开幕。记者采访获悉,济南收获包括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年度中国十佳品牌展会项目、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中心在内的三项殊荣,为泉城会展业十年交出完美答卷。 2012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暨济南会展经济论坛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济南市政府主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支持,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处、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属展览行业协会承办。据悉,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已举办两届,是内容丰富、学术研讨前沿、精英汇集的盛会,更是一次全国会展业内相互交流、合作共赢的盛会。 恰逢泉城会展业走过十年历程,我市会展业继荣膺“中国会展业十大影响力城市”和“中国会展业十大品牌城市”后,又荣获由本届年会授予的“2012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称号。十年来,济南凭借独特区位交通、配套设施、政府支持、产业及市场、人文旅游资源等优势,经过不断摸索、探索,现已跻身国内会展强市之列。 由济南好客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组织的中国(济南)国际儿童产业博览会,荣获“2012年度中国十佳品牌展会”称号。作为本土培育的展会,本届童博会由济南好客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据了解,该公司去年刚刚成立,凭借骄人业绩当选,被业界称为国内会展行业的一匹“黑马”。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收获“2012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中心”殊荣。 据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前三季度办展116场次,展览面积165万平方米,参观人数626万人次,实现交易额915亿元,拉动相关行业收入123亿元,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不同程度增幅。这一系列数字,证实济南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强大带动作用。 山东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元清表示,在国际经济萧条、国内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市会展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再加上2012中国会展业年会的落地,济南会展业此次获得的3项殊荣,都彰显济南会展业在全国的地位,可以说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上游水平。(记者鲁婧盖幸福)

2012年12月03日

俄罗斯入世对中国会展业影响几何?

俄罗斯入世对中国会展业影响几何?

历经18年努力,俄罗斯于2012年8月22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由此成为俄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国。中俄经贸关系的改善,给中国会议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9月2日APEC会议在俄罗斯开幕,俄罗斯精心筹备此次会议,不惜投入将近7000亿卢布,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新建50多项工程,显露出俄在入世后对会议产业的重视程度。 对此,业界看好中俄在会议产业的合作。有专家提出“中国会展企业进军俄罗斯”的设想,这一设想符合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但是认为只要中俄经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国会展企业就能长驱直入俄罗斯市场,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从有利方面看,俄罗斯成功入世后,约1/3的商品自入世之日起即下调进出口关税,1/4的商品税目将在3年内调整到位。到2015年,俄总体关税水平将比目前下降约3.5%,达到约6%,部分敏感商品的保护期为5年~7年,以上因素确实十分有利于中方扩大对俄商品出口。在中方对俄进出口贸易的带动下,中国企业赴俄参展办会的需求有望增长,最为看好的领域是汽车、石油、机电产品、纺织品、金属制品、鞋靴类轻工产品和杂项商品等。但是,因俄罗斯在申请入世过程中已开始逐渐降低关税,根据入世承诺,其关税减让最终水平与现行关税基本持平,只有0.1%的谈判商品最终关税水平低于现行关税,从短期来看,俄入世对中俄贸易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俄关税降低就将刺激中国会展企业赴俄办展的积极性。客观看来,俄降低关税对中国会议数量增长影响不大,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会议产业的整体拉动作用。 从俄罗斯对外开放力度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来看,其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服务贸易协定涉及的155个分部门中的116个领域作出了市场准入承诺,其中包括通信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金融服务、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等领域。俄入世将扩大其市场开放范围,提高服务市场的规范性,有利于中方在相关领域扩大对俄服务出口。值得关注的是,俄对中方的旅游业开放度加深,且旅游与会议关系密切,俄在旅游业乃至会议项目审批、市场标准、通关手续的放宽,更加有利于中国企业赴俄参会办会。 除此之外,中国会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俄罗斯对会议城市的鼓励、奖励政策契合度较高,有利于中国会议产业在俄发展。需指出的是,会议产业虽然属于服务业,但扩大出境办会参展与扩大出口商品不同,中俄经贸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从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而中国企业赴俄办会参展若运营得不好,则会使企业陷于亏损境地。 中国会展“进军”俄罗斯的设想,从局部看来,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会展产业影响更大,从整体看来,与其说俄入世将对中国会展产业产生影响,不如说对中俄双方会展业均将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俄罗斯入世将促使其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与规模,改善投资环境,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从中俄双边经贸关系看,这将有利于扩大两国间的贸易与投资规模,有利于中方扩大货物及服务出口,有利于俄吸引更多的中方投资。虽然俄入世对中方可能构成局部不利影响,但整体上对中俄双方将产生积极作用。中俄双边经贸环境的改善,将拉动双方各自在对方境内的会展需求。 其次,俄在WTO服务贸易协定涉及的155个分部门中的116个领域作出了市场准入承诺,旅游服务也在其中。旅游业与会展产业的关系最为密切,会议可作为展览的前期预热,通过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俄将扩大其市场开放度,提高服务市场的规范性。 最后,俄入世将推动其市场化改革进程,以改变目前我国赴俄参展办展审批复杂、手续繁琐的现状。另外,俄在改善通关环境方面,开始推进出入境手续和货物通关便利化的改革,这将降低中国企业出境参会办展的劳动成本,提高会展筹备工作效率。 总之,俄罗斯入世,短期内中俄双方会议有望比展览增长更快,从中远期看更有利于中俄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2年10月31日

成都蝶变“中国会展之都”指日可待

成都蝶变“中国会展之都”指日可待

2011年,成都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达398个,会展业直接收入39.69亿元,同比增长22.5%;拉动消费335.7亿元,同比增长23.0%。 2011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把成都初步建设成为会展品牌集聚区、国际国内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西部休闲节庆之都,成为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中国会展名城。”2012年6月,《成都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成都市首次将会展业纳入“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成都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之都”。这不仅会对成都市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变化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四川省乃至中国会展业发展意义深远。 有利条件:综合优势大 目前,八大展会已签约成都,包括2012中国商界木兰年会、2012亚洲教育论坛、中国施工装备展览洽商会等。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等国际顶级会议将齐聚成都。成都是继上海、香港、北京之后,《财富》杂志选址中国的第四座城市和中国西部首个城市。2013年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第4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重大国际盛会也将在成都举办。成都打造“中国会展之都”的拥有诸多有利条件: 经济增长强劲 2011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6854.6亿,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由第6跃居第4;同比增幅高达15.2%,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201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79.1亿美元,增长53.9%,地方财政收入680.7亿元,增长3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6亿元,增长1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3亿元,增长18.4%。这些数据在中国同类城市中均位居前列,从中可以基本可以看出成都经济整体规模和良好发展态势。 交通全面迅捷 成都市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成渝铁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达成铁路、成灌快铁先后建成。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彭快铁即将竣工。成渝高铁、成兰铁路、成蒲铁路等项目已开工,西成客专、成贵高铁等即将开工,川藏铁路等已纳入“十二五”规划。成都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47条,航线总长17万公里,运输能力达9亿吨公里。已与国内外129个城市实现通航,其中国内通航城市83个。国际、地区通航城市46个,运营航空公司总数47家,数量均居中西部榜首。成都是中国西部高速公路枢纽,是108、213、318、319、321国道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昆、沪蓉、厦蓉、成彭等高速公路的交汇点。 科技实力雄厚 成都已成为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成都地区目前各类人才总量已近20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9.86万人,经营管理人才14.32万人,技能人才57.0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8.02万人。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极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 会展暂露头角 成都的会展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展览、会议、酒店等硬件条件,不但能满足国际大会活动的需要,服务等软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使成都会展业发展迅速。成都每年举办的各类会展节庆活动数量、展览面积在逐年递增。西博会、糖酒会等更是吸引了大量国际商务人士,彰显成都作为西部会展之都的重大吸引力。目前,成都会展业在中西部排名第一,已成为中国五大会展中心之一和中西部地区办展首选之地。 政策建议:挖潜力,搞配套 成都会展业经过多年重点打造,由弱到强,已跻身于全国会展业城市前五,且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前景无限广阔。要把成都打造成“中国会展之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成都会展业品牌 对目前已连续多年举办,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四川电视节等,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品质,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美誉度; 对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成长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促其迅速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结合四川的资源优势、风土人情创办新的常年性知名品牌,如举办巴金文化节、李白文化节、杜甫文化节、三国历史文化研讨会、世界川菜展示与交流大会、成都休闲文化节、成都茶文化节、中国成都麻将大赛等; 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化程度高、影响力强、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按照展会规模、知名度、参展商质量、观众人流、展品质量、运作水平等标准,每两年进行一次重点会展项目评审认定。对获得认定的项目,作为市政府重点支持展会,按档次规模给予资助;鼓励争取国际认证,鼓励支持相关机构或会展项目申请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性组织,取得国际认证。 积极培育会展业主体 大力发展会展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改革、改制、改组等多种形式,鼓励创办新的会展企业和会展业服务机构。注重培育一批集展览、策划、咨询、工程、服务、广告、宣传、旅游等于一体的会展龙头企业;鼓励会展企业广泛开展国内外联合,引进省内、省外、国外会展企业;对引进的国内外专业展览公司,按照注册资本、历年办展个数、累计展览面积、累计参展商数量、累计专业观众数量等划分等级,根据业绩给予奖励;通过企业主管部门、协会、商会,建立稳固的会展企业联络通道;对有一定规模的新建会展企业,给予税收和金融支持,对于正常经营的会展企业给予补贴、奖励、减负等优惠;支持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重组等形式不断壮大会展主体实力;建立会展企业等级评定制度。 推动展会市场化运作 逐步改变大部分重点展会属政府主导型展会,由政府作为展会直接运营主体的状况,加快展会市场化转型步伐。政府管理重点应转变到规划引导、政策指导、加强服务、协调推进上来,转变以临时设立组委会及其下属临时机构为运作主体的组织模式,通过招标、合作、委托等多种形式,逐步将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培育的比较成熟的展会推向市场,交给专业展览公司运作经营。 加强会展业监管 成立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会展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博览局,市属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工作配合,提高服务水平; 成立会展业综合机构,进行成都市会展业全面整体规划。成都市虽已成立了博览局,但职责较单一,涉及面较狭窄。会展业的会议、奖励旅游、节事活动三种业态的规划、管理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建议成都市将市博览局更名为市会展业局,其业务范围扩展至广义的会展业,并赋予一定的权限。对成都市会展业如前所述内容进行全面整体规划的细化并加强展会监管力度。

2012年10月31日

政府展会和市场展会应兼容发展

政府展会和市场展会应兼容发展

政府展会和市场展会应兼容发展随着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壮大,会展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改进,中国会展市场建设与完善问题才提上日程,并逐步取得突破。中国会展市场属于中国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市场体系的缩影,中国特色市场体系的基本要素、发展进程,乃至目前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必然会在中国会展市场中反映出来,需要伴随中国市场体系的改革深化逐步完善。市场展会和政府展会是会展市场共同存在的会展组织运作形式,不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市场展会也需要政府支持,不排斥政府的参与,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政府支持甚至成为展会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政府展会中也有符合市场需求,采取市场手段运作的展会,也不会排斥市场运行机制。近年来,中央政府多次对政府主办会展活动进行清理规范,中央外办和国务院分别对国家机制性会展活动和省部级政府主办的会展活动作出明确规定,要求限期转型升级,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一些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明文规定,对会展市场化形成了倒逼机制。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化成为会展业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政府展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政府该不该办展会?政府能不能办展会?会展市场上还能不能有政府展会存在?业界看法各异,一些政府部门多少有点茫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以至于一些该出台的政策迟迟没有推出,该扶持的展会不敢理直气壮地支持。本文从会展市场和市场展会的基本涵义和性质特征出发,就政府展会与市场展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期待与业界进行沟通、交流。会展市场的基本涵义和开放性特征百度百科对市场的解释为“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上的市场是指为了买和卖某些商品而与其他厂商和个人相联系的一群厂商和个人。”广义的会展市场定义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组织或个体实现供给或需求、从而取得效益的,一系列集中时间、空间的交易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根据这样的定义,笔者认为会展市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会展市场不简单地局限于交易场所,会展交易场所只是会展市场的外在表象形态,是其内涵的一部分;会展市场也不仅限于会议、展览等活动项目本身的交易,不同于其他商品类市场,会展活动项目的交流和交易虽不能不说是会展市场的一部分,但远不能代表会展市场的本质含义,不能涵盖会展市场的全部内容;会展市场是会展活动的汇集、总称,是所有会展参加者参与其中,共同打造的行业氛围、环境和体系,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作用的对象和磁场,是会展行业经济关系的总和。与会展活动本身的性质特征相对应,会展市场开放性特征非常明显,这表现为:涉及领域全面性。会展活动所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可能有会展活动,会展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参与群体广泛性。会展活动的参与主体很多,范围很大,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公民无不参与其中,扮演各自角色;表现业态多样性。会展有多种表现形式,会议、展览、节庆、活动都可以说是会展的表现形态,仅就展览讲,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展洽会、交易会等都属于展览范畴;传递理念先进性。会展活动展示的一般都是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产品,传递的都是最先进的理念,对于所在行业的发展、创新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活动组织开放性。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以及其他形式的会展活动涉及内容及其参与者的开放性特征非常明显,内容开放、题材开放。对内开放,对外开放,门槛很低,境内企业、境外企业乃至个人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在世界各地举办会展活动;功能划分多样性。会展集展览展示、宣传教育、信息传递、交易促进于一身,公益性、准公益性和市场化等多种性质的活动同时并存;调节手段复杂性。不同功能属性的会展活动不可能以一种模式进行管理,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调节,公益性活动需要按照公共产品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节,准公益性活动需要采取公共产品与市场结合的手段进行调节。同时,由于会展活动的特殊属性和规律,即使市场化的会展活动也不能完全套用纯市场化手段调节,也需要按照市场加公共产品的手段进行调节;行业和谐包容性。会展行业参与者身份特征多样,各类所有制企业、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行业中介乃至个人都可以作为行为主体,策划举办会展活动。不同形式、不同属性、不同内涵、不同角色和谐共处,共存共荣。中国会展市场培育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我国现代会展起步较晚,会展活动散见于其他行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业体系,会展长期处于较为随意、茫然的发展状态。相当长一段时间,展览处于垄断状态,只有一些政府部门、政府色彩较浓的行业协会和贸促系统机构可以主办展会。中国会展市场较长一段时间处于相对混乱状态。政府管理职责不清,缺位、越位和不到位同时并存: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会展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不明;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不同内容,国际、国内不同范围,展览、展销不同性质,分属不同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多头审批、多级审批,不同审批部门掌握的标准不尽一致;某些情况下,一些政府部门还承办一些会议和展览活动,集会展审批、监管与运营于一身;重审批,轻管理,以批代管;按业务分工多个政府部门审批,似乎大家都管,但从行业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大家都不管,行业缺乏必要的政府主管部门,政出多门,缺乏必要的产业政策指导和统一法律法规协调。经营主体成分复杂,政府部门、准政府部门、商协会、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同在会展市场角逐,市场竞争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扭曲,会展市场有失透明和公平、公开和公正。会展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必要的市场管理规范和法律依据,行业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既有的行业组织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凝聚力,行业自律能力较弱,市场竞争较为混乱,鱼目混珠,仿冒、欺诈、蒙骗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壮大,会展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改进,中国会展市场建设与完善问题才提上日程,并逐步取得突破。中国会展市场仍然处于培育和发展之中,一方面,中国会展市场属于世界会展市场的组成部分,世界范围通行的会展规律、规则、惯例和运作手段都应当吸纳、融入中国会展市场体系,应当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会展运作、协调、促进和规范的经验,加快中国会展市场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会展市场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中国会展市场属于中国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市场体系的缩影,中国特色市场体系的基本要素、发展进程,乃至目前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必然会在中国会展市场中反映出来,需要伴随中国市场体系的改革深化逐步完善。市场展会、政府展会的本质特征与相互关系市场展会是指市场导向的,符合市场需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具有市场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展会;市场展会只是会展市场诸多展会中的一种,许多公益性、准公益性展会不一定切合市场需要,有些采取市场化手段运作,有些不一定采取完全市场化手段运作,但也需要举办,也会产生某些特定的经济关系,也有存在的必要,也应当是会展市场的组成部分。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是一对经济学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导向型展会与政府导向型展会。政府导向型展会按政府职能性质和参与程度,可以有政府发起、政府倡导、政府支持、政府协办和政府主导等多种类型;有些政府导向型展会政府并不参与具体意见,更没有资金投入,只是名义支持,只有政府主导型展会政府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和投入资源。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将政府导向型展会统称为政府展会,市场导向型展会简称为市场展会。市场展会和政府展会是会展市场共同存在的会展组织运作形式,不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市场展会也需要政府支持,不排斥政府的参与,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政府支持甚至成为展会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政府展会中也有符合市场需求,采取市场手段运作的展会,也不会排斥市场运行机制。政府为了特定目标和目的,发起推动、策划培育,投资兴办某些展会活动,虽然不一定切合市场需求,或暂时还没有市场需求,也应当获得社会、会展业界的宽容,也属于会展市场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政府举办的一些会展活动一般都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外交、产业甚至人文等特殊意图,综合性较强,一般市场展会做不到,也与一般市场展会基本功能和出发点不相一致。政府综合性展会与专业化市场展会的矛盾冲突并不特别直接和具体。政府对会展活动、会展行业的重视和资源投入对会展业界来说是一件好事,是通过二次分配的手段将社会资源向会展业界倾斜和转移,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会展业获得的资源更多了,减少的是其他行业占用的社会资源。政府利用职权、影响力,行政化办展,严重扭曲市场机制的行为应当坚决反对。政府展会首先应当去行政化,应当朝着市场化方向努力,加强市场化运作力度,逐步减少对具体展会活动的投入,加大对会展行业的扶持;地方政府会展政策优惠竞争,可能会导致会展市场调节失灵,某种意义上扭曲会展市场机制,应当尽量避免,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关键不在于政府办不办展,而在于政府以什么方式办展,政府参与运作的程度有多深,对市场机制的影响有多大,应当区别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笼而统之地反对政府办展。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体制条件下,政府发起、倡导乃至主办某些展会,只要不导致市场垄断和市场失灵,应当允许存在;即使市场经济发达,市场体系完善的国家也没有完全排斥政府对会展活动的参与,一些世界性会议和展览,没有政府参与根本无法申办。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健全,政府应当逐步淡出具体会展活动的微观操作,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集中精力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切实解决好所谓政府管理服务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营造兼容发展市场环境国务院《关于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明了展览业市场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展览业市场化进程”;“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展览业市场化发展”;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办展行为,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展展览业市场空间”。国务院文件还对市场化进程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到2020年展览业“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展会数量显著增长,展馆投资建设及管理运营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国务院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共同推动会展市场化进程。会展市场是全部会展经济关系的总和,内涵非常丰富,市场展会、政府展会都属于展会组织和运作方式的归类表述,都属于其中的组成部分;市场展会不是全部,不是唯一,更不是政府展会的对立,会展市场不可能只存在单一市场会展形式,应当欢迎多种形式共存,共谋发展;市场化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既是方向,也是路径,判断市场化的基本标准包括会展题材市场化、运作手段市场化和行为主体市场化,会展题材的策划、选定符合市场需要,通过市场化主体,采取市场化方法运作会展活动,这一原则适用于政府展会,也适用于市场展会。政府展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政府办不办展会,而在于政府怎么办展会,采取什么手段办展会,政府展会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律,政府会展投入也应当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尽可能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和扭曲。做大会展市场才能做强市场展会,做好会展市场,理顺市场关系,市场展会才会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氛围,才能赢得更好发展机会;会展本身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行业,会展市场应当欢迎多种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多一个积极性总比没有积极性好。希望会展业界同心同德,共同营造各司其职,服务到位,诚信融合,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共圆中国会展强国之梦。

2015年10月22日

张敏谈会展业的前世今生

张敏谈会展业的前世今生

张敏谈会展业的前世今生2015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既涵盖了学界泰斗,也有业界精英,为来自海内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带来最新的传播资讯与研究动向,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进而深化对新闻传播学科和传媒业的认识。以下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会展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敏7月23日上午在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概况。被忽略的会展业进化史张敏介绍说,会展是一个现代名词,但是会展作为一种活动却由来已久。在国内外人类发展史中,会展活动大量存在于宗教、政治等领域。他指出,距今已有5千至3千年历史的三星堆遗址,证明了蜀地曾出现长时期大规模的原始祭祀活动,这种祭祀活动是原始的宗教会展活动。公元前22世纪,禹会天下诸侯于会稽之野即绍兴茅山,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大型活动,肯定治水功德,体现天下理想。公元前1045年,史载商末武王伐纣之初,有八百诸侯会盟津之壮举,千帆竞渡、鼓角连营。周秦之际,诸侯会盟多达数百次,其要者如葵丘、践土、黄池、徐州四大会盟,以及后来的秦赵会盟。其影响之深远,不仅确立了家国君父的天下秩序和克己复礼的君子人格,而且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统一国家的形成。孟子根据《葵丘盟誓》总结出国人五条天命,进而确立以孝为本、尊贤育才、敬老慈幼、权力公开、睦邻互惠等天下治理原则。这些有组织的现场集聚的以沟通为目的的活动,都是会展。除了介绍中国的会展历史,张敏还对西方的会展史进行阐释。西方文明史上最早的会展活动,当属古希腊奥运会和戏剧节。这两者均起源于原始宗教活动,其共同特点是面对希腊诸神和城邦公民,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公开举行,通过有组织的体育竞技或戏剧活动,在公平竞争的平台上,为城邦内部的沟通合作创造了条件,造就了奋发向上的公民英雄,成为古希腊民族不可或缺的特色化生活内容。在近代,会展活动的重心转移至经济文化、国计民生,形成服务社会的产业;会展活动的形式由显贵专权转移至公众自主;会展活动的核心由以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这些都是近代会展世俗化取向的表现。而在世俗化道路上,会展形式萌芽于原始社会民间自发的集市活动。张敏介绍,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以产业基础蓬勃发展为基础,展会活动出现产业化趋势,如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博览会”,标志着地方性集市贸易向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过度。铸造奇迹的当代会展业张敏讲述,从WTO开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会展业兴起,并服务于现代服务业。他指出会展的形式不是一层不变的,现代意义上的会展业包括多种形态,最高一级的有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等全球顶级会展活动,次一级的有APEC、东北亚论坛等国家重大会展项目,再次一级的有三大会展城市群、两个会展城市特区等全国会展城市。他认为,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兴起,得益于开放型经济的建设。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会展业所面临的挑战。当代中国会展业正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中发展。演讲最后,张敏引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曲《我和你》,来阐释会展活动的特征——现场集聚,“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以智慧与幽默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2015年07月28日

三点思考:如何利用会展做好营销

三点思考:如何利用会展做好营销

三点思考:如何利用会展做好营销一、在经营会展的时候,营销是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目前中国会展业的状况,如果会展企业对某个展览会的销售额不满意,一般会首先想到以下措施:1.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参展商对展览会产生兴趣,以扩大潜在市场的规模;2.通过严格控制成本和开展规模经营,降低展览会的报价,以增加有效市场购买者的数量;3.对展览会进行适当调整,以降低对潜在购买者的资格要求;4.制订更有竞争力的营销组合方案,力图在目标会展市场中占更大的份额。针对以上几点,作者看来:1.广告并不是多多益善的,成本是需要考虑的。因此广告发布的渠道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区别对待,有的可以吸引学术界的关注,有的可以靠强大的行业协会推荐,有的则要靠政府的相关部门支持。把力度放在行业最具权威的机构上,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国内曾有一次大型畜牧业展会,仅在国家畜牧协会下属的一个网站发布消息,就已经引起了业内的普遍关注,带来了良性循环,展位供不应求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2.展会价格不宜轻易改动。严格控制成本和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是每个公司在每个时期都应注意的事情,但笔者个人认为决不应该为了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而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降低展会报价。第一:价格是应该在作好市场预测之后就已经决定的,决不能因为没有完成销售额而降低价格,这样会使会展企业丧失信誉;第二:合理的成本节约是有限度的,也应是一贯的,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必将引起行业内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因此:价格的决定必须慎重,必须建立在详细的,真实的,审慎的市场分析基础之上,一经决定,应不再更改,否则,牵一发则动全身,带来的后患将不仅是公司本身的,也将波及行业。3.笔者认为此种降低参展商资格的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断不可取。虽然这种方法是可能会吸引到一些原不符合参展资格的客户,但会令绝大多数参展商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失掉的是更多的客户,展会的信誉甚至是公司的品牌。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展营销不是单凭某个或某群人靠游说或广告就能做好的,而是要经过有目标的市场调研,准确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订相应的营销组合方案,临阵抱佛脚是没有用的二、会展营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必须考虑到的是有些公司是否能够负担过高的宣传费用和过长的筹备周期。因此,笔者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使会展企业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尽快提高公司知名度,把握客户信息,奠定客户基础。以下是其中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会员制会员制大家都不陌生。这里笔者想结合会展业的特殊性,探讨会展业会员制的可行性及风险性。首先,谈谈会展业会员制的优势。同其他行业的会员制一样:会员优惠制度可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建立忠实客户体系,在目标客户中树立信誉,提升品牌。其次,谈谈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应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不能为了网罗更多的会员降低准入标准,增加会员管理的难度;第二:提供方便的入会渠道。所谓方便,是指方式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而不是不顾市场定位,尤其是对会员资格要求偏高的时候。第三:既然要建立会员制度,就要有相互利益关系。返还利益力度不足,就不足以吸引客户,就失去了会员制的意义;而返还利益过大,又会导致企业负担过重,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会展业会员制也同其他行业会员制一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品牌管理,成本负担,推广周期等。这里笔者所能想到的只是结合会展企业的实力和目标市场的情况,设定会员的最大人数,规避管理风险。三、用“会前会”和“会后会”促进展会营销通常的“会前会”指会前筹备会,即主办方将参展商集合起来,统一安排工作进程并当场解答参展商的各种问题。当然,这是一种可快速沟通的好办法,现在很多主办方都采取了这种方法。所说的“会前会”是指专门针对即将筹备或已经开始筹备的展览而策划的技术研讨会。这种研讨会技术性强,主题与展会密切相关,为展会服务。用个例子来说明这种研讨会。某公司在策划电子产品展时,根据行业热点,先筹备了一个“无铅技术”研讨会,主要请了以下四方面的人:学术界代表——讲解无铅技术发展史;政府代表——讲解无铅产品的政策内容;无铅制造的高端公司代表——讲解其公司对于无铅技术的应用;电子产品的客户代表——这是真正的目标市场。试想,在这样一个成功研讨会的造势之下,该公司的电子产品展览会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就已经抓住目标市场了。可见,这种“会前会”的优势在于:1.技术性强,容易吸引高端客户;2.在宣传上比单独宣传展会更容易让人接受;3.技术研讨会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商业会议,可以适当收取费用,不牵涉宣传成本提高的问题。4.可以被视为一种市场调研,投石问路;5.有效提升展会的档次。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一、“会前会”人数不应太多;二、在人员邀请上应走高端,宁缺毋滥;三、主题应与展会密切相关或者是行业内的热点问题。“会后会”其实是指各种展会的后继服务。目前在国内,这项服务似乎仍被忽略,但认为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服务方式,尤其是对那些举办定期展会的主办方,会后服务更显得重要。“会后会”不一定真的要会,要视情况而定。比如:会后主办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追踪参展商对展会各项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根据参展商的反馈进行改进。

2015年03月06日

母涛谈以智慧会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母涛谈以智慧会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母涛谈以智慧会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正如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所说,‘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小家’。信息化作为当下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发展因素,成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我认为,所谓智能化,最核心的就是信息化,智慧会展与传统会展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引入了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分析和服务。”成都市博览局局长、成都市贸促会会长母涛日前在第十一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分享了“智慧会展”与产业升级的经验和思考。智慧会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母涛认为,智慧会展首先是时代发展的“倒逼”效应。会展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广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升行业竞争力,逐步实现行业管理的现代化、会展设备的智能化和活动组织的网络化,推动会展业的品牌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倒逼”了会展业的智能化发展。第二,智慧会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伴随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会展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即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会展业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而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会展业的智能应用和智慧管理,打破会展活动时空的限制,将会展服务质量和运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第三、智慧会展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需要。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少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成都是全国首批20个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之一。会展与城市有一种高度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会展业在拉动消费、助推产业、服务民生、扩大开放、营销城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助推器”,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催化剂”,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加速器”。另一方面,会展业对城市高度依赖,会展活动的举办离不开公安、交通、工商、质监、卫生等有关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因此,智慧会展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都建设智慧会展的思考和实践母涛介绍说,围绕会展的平台功能,结合成都会展信息化的应用成果,成都积极探索建设智慧会展,包括智能应用、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布展和智慧服务等五大方面。一是建设大数据中心从去年底开始,成都市博览局正致力于建设成都智慧会展大数据中心。该中心以成都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为需求,以大数据库为基础,确立切实可行的数据采集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可视化等先进技术,完成会展数据的筛选、运用与展示。通过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便利地对成都会展行业整体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和分析,完成对成都市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科学化评估与决策,有效推进对公众的宣传、推广及成果展示,进一步增强未来在智慧化应用方面的扩展,做到全市会展信息的共享与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成都市博览局智慧化办公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APP)。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集会场服务(预约、洽谈、交流、交易等)、会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会务服务于一体的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越来越成为智能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我们规划开发成都会展APP,使展会参与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不断获取信息和服务。三是推进场馆信息化建设。智慧会展离不开场馆的信息化建设。场馆信息化包括场馆信息资源库、基本设施管理系统、展期安排系统、销售系统等。一个场馆的信息化服务程度已经成为组展商选择场馆的重要因素。成都目前主要使用的会展场馆是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9个馆11万平方米,已经全面实现了免费无线网络WIFI服务,并在组委会的会务服务方面配套了同步信息服务内容,努力为举办的展会提供优质服务。去年6月动工建设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览展示中心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含室外展场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最大的展览中心,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具有现代会展功能、区域支撑功能、现代服务业创新功能,将为成都建设智慧会展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推动与智慧城市的对接母涛还强调,展会是一项复杂工程,会展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也是展会顺利举办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推动智慧会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实现与交通、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施智慧会展政务,根据智能化信息网络掌握展位布置、人群分布、配套需求,科学监测和处理会展区域的观众数量、交通状况、安保状况等情况。母涛介绍说,2014年,成都市会展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共举办重点会展活动530个,展览面积3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直接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14.9%;综合收入583.8亿元,同比增长14.5%。促成各类商品成交2781.0亿元,同比增长14.6%。成都会展的发展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关心和支持,成都是中国理想的办会办展城市。成都会展业将以成都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智慧会展”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的会展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名城”。

2015年01月21日

外资展览巨头逐鹿中国市场 扩张进入新阶段

外资展览巨头逐鹿中国市场 扩张进入新阶段

励展博览集团目前,随着中国会展企业上市节奏的加快,融资不再是外资展览公司专享。需要提出的是,经过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肆意扩张,对中国会展企业来说是否还有值得融资的项目,是否有与有国际运作实力和背景的外资展览巨头在本土市场上竞争的实力?或者,资本市场并购即吞并的戏码是否将在会展业重新上演?自2004年展览业开始对外资开放,至今已10年。10年来,外资展览巨头在中国市场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战略布局。记者调查发现,京沪穗一线会展城市的大型专业展会,几乎都有外资展览巨头强势进驻。也就是说,专业品牌展几乎都与外资展览巨头有合作。今年初,本报会展周刊以《中国成为外资会展企业资本并购“基地”》为题,报道了2013年外资展览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时值2014年收官之际,本报再次对外资展览巨头今年在中国举办的展览项目进行梳理时发现,在本土会展组织方感慨新常态、市场进入瓶颈期时,外资展览巨头们又完成了一轮区域市场布局。这一次,较为亮眼的是以英国展览巨头为首的“英派”——励展博览集团(以下简称励展)、塔苏斯集团(以下简称塔苏斯),和以德国几大展览集团为首的“德派”——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兰克福)等之间的较量。这其中,中国本土会展组织方、会展企业的身影已被巨头们的气势淹没。珠三角密集布控近日,在北京会展CEO沙龙活动上,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隆)董事总经理冯向军宣布,公司目前已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达成合作,因未透露具体合作内容,不免引发业界猜测。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月初,“英派”塔苏斯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拜会深圳市副市长陈彪时透露,塔苏斯将整合全球资源,将与深圳合作的两个展会项目升级为全球市场的专业“母展”,并陆续推动“海外子展”的举办,使这两项展会成为世界级贸易平台。11月下旬,排名全球“老大”的“英派”励展大中华区与上海扩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扩展)达成合作,双方主办的中国国际触摸屏博览会(C-TOUCH)明年5月在上海、11月在深圳两地举办,标志着励展再次入驻珠三角。励展大中华区总裁王国洪表示,与C-TOUCH合作,是励展继主办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览会(NEPCON)系列展之后,在上海和深圳主办的又一项领先电子制造业的展会。“英派”的另一巨头——亚洲博闻(以下简称博闻)即将于本月底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珠海)国际游艇展。12月初,另一个入驻珠三角的展览巨头,是“德派”的法兰克福。其与广东省玩具协会正式合资成立广州力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共同运作老牌玩具专业展——广州国际玩具及模型展览会和广州国际童车及婴童用品展览会。这是法兰克福在广州成立的第二个合资公司,第一个合资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亚法兰克福)主办的“照明展”规模已居全球同类展会首位。今年,在珠三角举办展览的还有“德派”的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诺威)。其主办了华南国际工业自动化展览会、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GITF),前者的主办方还有其母公司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由此可见,珠三角乃是一片热土。在珠三角展览项目并不多的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杜塞尔多夫)在深圳主办的展览——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PHARM),也在珠三角占有一席之地。长三角“混战”12月中旬,法兰克福、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联合主办的2014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展维修检测诊断设备服务用品展览会(AutomechanikaShanghai,以下简称法兰克福汽配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规模达22万平方米,令其成为仅次于德国法兰克福母展,排名全球第二大的汽配展,德国法兰克福市市长在参展商招待晚宴上的出现,说明,对法兰克福而言,中国市场具有继续扩张的潜力。日前,法兰克福汽配展组委会宣布,由于受到展馆场地限制,2015年该展将移师国家会展中心举办。除了法兰克福汽配展规模的增长,对汽配行业来说另一大看点是10月中旬,由河南励展宏达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励展宏达)主办,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上海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SIAAF,以下简称汽车后博会),此举被业界看作是“英派”励展终于以合资公司励展宏达的身份进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德派”汽配展老大——法兰克福短兵相接。尽管,法兰克福汽配展和汽车后博会的展览内容有所不同,但在业内参展商看来,两个展会的产品还是有重合之处。事实上,博闻在上海举办的展览项目多于其他城市。其合资公司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UBMSinoexpo,以下简称上海博华)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以下简称家具展),自2002年移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后,参展商规模由800家增长至2500家,成为上海展示规模最大的展会。2013年,家具展组委会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协议,因此一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秋季展移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2014年,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落成,引发了会展市场的震荡。6月下旬,德国汉诺威和汉诺威上海公司联合承办了第五届上海国际航空航天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航展),这是汉诺威在中国市场首次试水航展。今年,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德国科隆展览公司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厨房卫浴博览会(CIKB2014)成为历届表现最为突出的一届。据其主办方透露,2015年该展会将移师国家会展中心。届时,展会将凭借新展馆的优越条件和与广交会时间相连的有利档期赢得关注。同为“德派”的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尼黑)于11月下旬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China2014)规模达30万平方米,其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董事总经理EugenEgetenmeir表示,对baumaChina的发展非常满意。据了解,新晋在中国市场崛起的“德派”系的纽伦堡会展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伦堡)2014年中国的5个展览项目,4个都在上海举办。其中国国际粉体加工/散料输送展览会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坚守华北市场与珠三角、长三角市场相比,没有那么大硝烟的华北市场,仍是外资展览巨头不舍放弃的区域。“德派”的科隆、汉诺威、慕尼黑,仍在努力开拓北京市场。11月下旬,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协同科隆主办的2014国际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展示交易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举办。展会期间,以“绿色工业,重塑蓝天”为主题的2014节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引人关注。6月初,由汉诺威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等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中国国际工业炉展览会、中国国际耐火材料及工业陶瓷展览会在北京举办,自2015年起,将于上海、北京交替举办,明年上述展会将移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今年,7月上旬慕尼黑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及展览会(BAUCongressChina)。大会得到了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和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建筑创新业务联盟(FraunhoferBAU)的支持。此前,慕尼黑在北京举办的知名展览项目是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ISPOBEIJING),慕尼黑华北市场的动作被业界解读为,在稳定长三角市场之后,或将加大华北市场的开发力度。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杜塞尔多夫2014年在中国举办的9个展览项目中,有半数以上选址北京。西部成必争之地成都是进入中国西部市场的重要门户,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也是外资展览公司的必争之地。5月底,博闻与成都市博览局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展览业务的全方位合作,其中包括加强国际展览市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双方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交流与培训,以及双方在成都共同合作举办相关展会项目等。博闻方面表示,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其西部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博闻将加大在成都地区的投资。博闻中国集团首席代表萧鸿飞表示:“将通过和成都的紧密合作,发掘最契合成都行业特点和资源优势的展会项目,将该展会打造成世界级展会品牌。”8月上旬,上海博华在成都举办了首届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成都)及中国清洁(成都)博览会。亚洲博闻主席及行政总裁爱新克表示,在二线城市推出新展会项目,符合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强大的需求源自全国不同区域。博闻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会把在中国的展览项目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牌。另一个由博闻带到成都的品牌项目是,将于2016年9月25日至27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6年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论坛。早于博闻,4月11日,励展大中华区与成都市博览局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协议中声明,在全面加强和深化展览业务,其中包括展会信息共享、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培训,以及加强励展在成都举办电子制造业、医药及医疗器械、礼品及家庭用品类展览项目方面的合作等的同时,通过建立高层定期会晤和交流机制继续长期合作。这是励展博览集团继2013年7月与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签署备忘录之后又与中国第二个大城市签署此类协议。王国洪表示,在中国会展行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尽管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是展会的传统聚集区,但他们依然看好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中西部会展城市的发展。成都是中国高成本效益、快速发展的城市。励展方面坦陈,期望在成都以及中国的西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德派”的科隆,于4月在成都举办了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的姊妹展——第一届中国(成都)国际西部五金展(CIHSWest);法兰克福于7月上旬在成都举办了首届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CAPAS)。而汉诺威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车展)已跻身国内知名车展。渗透三线城市近期,在青岛会展研讨会上,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耀企龙)执行总裁毛大奔表示,外资展览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布局已经渗透到三四线城市。2013年9月,上海博华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政府签署合作协定,管理及统筹自1999年创办的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以下简称古镇灯博会)。于10月下旬举办的第14届古镇灯博会扩大至60万平方米,分别在古镇会展中心及四个照明行业商场共五个场馆举行。博闻在二线城市的展会还包括于11月在辽宁沈阳举办的中国沈阳国际家具展览会,规模超过12万平方米。另一项目则是11月14日至17日在广东珠海市举办的中国(珠海)国际游艇展。励展的战略布局更是延伸至江苏的苏州,举办了全国药品交易会(春季)、全国医疗器械区域博览会、中国康复展览会,以及昆明的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中国药店展览会和重庆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秋季)展览会,此外,还在青岛举办了中国兽医大会&中国兽医用品及药品产业博览会。汉诺威的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下称武汉车展)是自成都车展之后,其又一品牌展览项目。“英派”偏爱公益活动12月5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来自13所内地大学的38名学生成为了励展大中华区今年新设奖学金的获得者。为支持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励展在2014年年初,再次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作,设立了著名的励展中国奖学金。这一奖学金计划旨在鼓励学生们从事会展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培养他们对展览业的热情。另一个“英派”博闻的合资公司上海博华于2009年起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会展与旅游学院合作,成立博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奖学金,向成绩优异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学生颁发,至今已有逾50名学生受惠。此外,亚洲博闻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以下简称珠宝学院)于2012年11月达成校企合作关系,除设立“亚洲博闻奖学金”、“亚洲博闻助学金”,以表彰该学院品学兼优学生的出色表现、支持家境贫困的学生继续完成学业外,每年还定期举办多项研讨会,分享最新市场信息、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充分利用亚洲博闻自身举办全球知名珠宝展览会的优势,组织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前往博闻深圳国际黄金珠宝玉石展览会及香港珠宝首饰展览会实习和参观,让同学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博闻中国参与由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发起的“捡回珍珠计划”,把募集到的来自近20位同事捐赠的衣物,送至四川大凉山地区学业特优、家庭贫困的“珍珠学生”手中,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亚洲博闻支持OSCMM,为患唇颚裂的中国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免费治疗。该基金直接到各地农村提供医疗服务,并于杭州设立第一所微笑行动慈善医院,为有需要的患儿免费矫形。而励展大中华区于近期荣获“201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北京30强最佳雇主”称号。

2015年01月06日

姜淮 说说会展表面背后的那些事儿

姜淮 说说会展表面背后的那些事儿

中国会展业关于“会展经济”——一个一针见血的比喻了解西方会展经济的人士都知道,在欧美只有“展览(产业)经济”和“会议(产业)经济”之说,而无“会展经济“一说,后者是中国特色,如同西方现代企业理论只有”并购“和”兼并“之说,而无”资本运作“之说一样。概括和总结从来是所谓专家的专利,而“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中国会展业,其定义不是灰色的,呈现出的是色彩斑斓,包罗万象,节庆、论坛、活动、赛事……,扎堆儿挤进会展经济的范畴,现在无论官方言论还是教科书,必谈“会展“。记得在多年前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重庆年会期间,理事会内部讨论有关会展理论成果评比专题,一位资深人士调侃道:相较于西方的产业划分,如果把展览比作马,把会议比作驴,那么中国会展就像骡。看似诙谐,实则一针见血:产业定位划分模糊,制度设计则缺乏针对性。或许,就像节庆等,在远未形成产业规模或市场之前,希望托庇于会展树荫下,以求得道。关于“会展从业人员”——会展产业是个“小盘股”翻开各类会展教科书,浏览网上各类会展经济相关文章,关于中国会展从业人员的表述,大多是“100多万人“,这个数字很多年都无更新。看似含糊的数字,源于一种“传说”:本世纪初,一次小范围聚会,某领导询问有关中国会展的情况,当问到目前全国会展业有多少从业人员时,有的说50万然,有的说80万然,有的说好像不止,应该超过100万然,因而有了中国会展从业人员上百万人的说法。此传说无法考证,但现实结果是,业内左引右证,却成了权威说法。行业发展的某个因子如果是如此得来,试问政策制定的依据何在,而会展理论研究的严谨性又何以体现。不过,近年来,业内欣喜地看到,在局部的会展统计方面,一些权威的行业组织、媒体、高校都注重实证和抽样,得出相对有说服力的结论,推动我国会展理论和实践取得阶段性的提升。接下来衍生出一个问题,究竟如何界定“会展从业人员”。从产业的上中下游来看,可以称之为会展人的不外乎几类:一类来自组展机构,包括策划、推广、营销人员;一类来自场馆,包括客服、工程、保安、保洁四大块;一类是服务商,相对面较广,涵盖展品运输、工程搭建、行业媒体、广告设计、展具生产、设施租赁。而狭义的专业会展从业人员概念,则仅界定于组展机构和场馆,服务商类别属于跨界延伸经营。所以,若从这个角度来说,会展业只是个“小盘股”。关于“会展教育”——如何解决结构性对称问题我国的会展理论研究和教育经历了引进和消化吸收、发展几个阶段。曾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接触的第一本有关会展经济的著作是由一家地方大学的两位博导所著,由于笔者所学专业属理论经济范畴,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有着较为系统化的学习积累,通览整本会展经济学著作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合页梳理幡然醒悟,这是一本用“会展经济”概念改造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甚至涵盖了微观和宏观两大领域,由此对中国当时的会展理论研究产生了质疑。追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一段时间内,我国会展研究大量引进欧美会展理论成果。随着国家教育部批准部分高校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我国会展学科体系的建设不断发展,走在前列的是高校旅游专业。或者是延续了欧美会展的历史分类特点,会展教育被纳入旅游管理类别。众所周知,学科体系有“门”与“类”的说法。曾记否,“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门”,“工商管理”仅是其中的一“类”,而“旅游管理”又或仅仅是“工商管理”的小兄弟,“会展管理”的地位可想而知了。但这一切没有阻碍会展教育前行的步伐。这一时期,各类源于旅游理论的会展理论成果开始出现,翻翻现在高校的馆藏图书和教科书可见一斑。接下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发现,鲜活的会展实践不是一个旅游学生发出的会展理论能够涵盖和指导的,它跟管理密切,与经济相关,甚至同艺术和传播“血脉相连”。因而从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艺术与传播、社会学、英语等领域辟出会展一方天地。学科体系建设的情况如何呢?一句话:五花八门。原因——基础性理论知识缺乏,市场动机驱使。在此不作赘述,只简单表达一个观点:知识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和传承性,舶来品、嫁接和网络得来的东西不叫知识。会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基础理论的缺失成为学科建设的软肋,加上高校片面追求热门专业而扩招的经济动因,在“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同时,校企双方陷入无休止的纠结中。关于“会展校企合作”——柔韧你的身段多年来的会展校企合作大致有个统一的范式,即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机会,高校帮助企业培训人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深层次的剖析会发现一些背后的利益所在,签署协议后,一方面,会展企业可以获得免费或低廉的劳动力,特别是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不得聘用临时工之后,对于一些会展企业,以实习的名义应对法律的规制不失为一计良策;从高校来说,主要是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拿下会展这个专业(按规定需要先设置专业方向,而后申请设置专业),以便扩大招生,只有选择取得相应的实习基地,这样同时还可以意向性解决就业的问题。以上是从消极角度看待校企合作。从积极的方面看,企业需要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和员工从感性的实务中提升理论水平,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历史短暂,增速惊人。来自不同专业、基于个人不同的教育背景和认知的从业人员,在会展行业的不同环节打拼多年,亟需以系统化的知识对取得的经验梳理和感悟。记得几年前在一次会展校企辩论会上,主持人问笔者,如果会展专业学生到贵公司就职,开出的薪水会是多少。笔者回答,基于公司的薪资原则,即基础工资加业务奖励,其基本薪资大约每月1800元。音未落,遭到学院方各位大佬的同声谴责:难怪我们的学生不愿到会展企业就职,他们寒窗苦读几年,得到就是这样的价值!其实,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质疑,原因是各方对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及会展行业特点的理解不同。从市场来看,劳动力的价格定位取决于对企业的价值。作为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企业在开始阶段需要对其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如法定社保和培训。就培训来说,应围绕提纲岗位技能展开,内容包括内部管理、行业经验、专业知识和增长见识。因此,即便是业务出差,也都可以称之为岗位培训。在初始阶段,他们远未能创造现实的价值,对企业来说还是硬性投入。所谓的基本薪资包含了维持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生活、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支出。而他们真正的价值是通过绩效体现的。特别是在成熟的行业和企业(垄断型行业和国有企业不在此列),其平均薪资水平相对既定,这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所以,就单个毕业生来说,其价值主要通过业绩加以体现。从高校教育来看,给予学生的是其走上市场后必要而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会认为其在高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基本满足日常工作要求,如专业理论、基本文案,计算机办公、英语、日常沟通和基本礼仪,这是进入相应企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如果还需要企业培训专业ABC,抑或是怎么打字做图表,这对企业来说不经济,对高校教育来说也是失败。现实中,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不会写请假条、收据、借条的比比皆是,更不遑复杂的调研报告和立项书了。记得在一次与高校对口院系的座谈会上,对方邀请对其实习生的表现做点点评,笔者直言不讳地提出:我们不是在教你们的学生做事,大量时间是在教他们如何懂事!也难怪一家知名企业曾在其员工手册中规定:不许随地大小便;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连走路都要规定,教育的悲哀由此可见。另外,会展业其实并不是表面所看到的那样,似乎是个“小盘股”,学生的就业未必仅限于概念上的会展企业,试问:政府策划举办各类经贸、文化、政务活动,离得开策划、设计和会务管理吗?企业推广品牌和产品,除举行各类发布会、促销活动外,参展是其营销推广的重要任务,组织产品,选择参展,展台设计,资料制作,成本控制,气氛营造,现场服务,又有那一块不需要专业的会展人才!作为会展教育者,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目标理念是:会展业——除却巫山不是云。从会展行业特点来看,会展业类似于酒店业,员工能力的提高凭借多年的积累。在香港和珠三角地区,不少酒店的总经理出身并不显贵,未必是某知名院校毕业,甚至有的是酒店门童出身。作为窗口服务行业,无论具备怎么样的专业出身背景,都需要对本行业、企业的各环节有着切身的体验和实践,由此积淀感悟。而所受的专业知识是你未来腾飞的羽翼。在首次会展校企合作论坛上,笔者曾说过:会展专业学生有其悲哀的一面,专业设置如无源之水,间或加入各种颜色,更因是服务业,弯不下身段去积累,特别是名牌大学会展专业毕业生,每每另攀高枝。最后从校企结合的角度来说,由于学校教育给了学生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眼界,他们要比企业现有员工更具创新意识、思维和勇气,能够迅速消化和驾驭企业原有的规则、模式做法;而企业更希望他们运用所学的系统化先进知识和技能,梳理旧有模式和方法,完善经营管理环节的不足之处,创新富有生命力的新方法,新模式,这是教育的价值优势,更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2014年11月27日

海口会展业步入“快车道”

海口会展业步入“快车道”

海口会展中心今天的海口,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会中心城市,一流的生态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决定着这块沃土上有着独具特色的办展优势。这座城市刚刚举办了第十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下个月又将迎来一场6000人的盛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接下来的大型品牌会展活动更是接连不断:2014中国(海南)动漫游戏博览会、2014中国(海口)基因产业大会等,一个个展会搅热了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必将大大助推海口市会展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多会展界人士记住了海口8月17日,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在海口拉开了业界大会的序幕,全国的会展业精英相聚于此,每年参加会展文化节,成为越来越多会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第十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在海口举办,把海岛文化融入整个会展文化之中,让会展和地方文化两个璀璨明珠交相辉映,蓬勃发展,也让更多会展业界人士认识了海口,了解了海口,记住了海口。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告诉记者,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海口市会展业的发展,作为业内的后起之秀,海口生态优良,岛屿特色突出,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2015年又落户海口,这无疑是对海口会展业发展的肯定。“招会引展”成效显著海口市会展局成立以来,进一步加大“招会引展”工作力度,多次带队赴北京、大连、无锡、广州等地,主动与全国性行业协会、国内一线会展城市的大型会展公司联系洽谈,推介海口鼓励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海口市会展局局长吴家宏说,海口这些年引进的展会为市场注入活力,会展业正向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型,一些品牌展会的引进促进了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本地企业办展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海口会展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动漫游戏博览会国庆期间开幕“招会引展”的同时,海口对“会展文化”和本地会展品牌的重视和扶持也愈发凸显,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在引进动漫文化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和尝试,也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去年,2013中国(海南)动漫游戏博览会吸引了日本、韩国等数家企业参展,规模之大创下海南动漫游戏类展会活动之最。记者从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了解到,今年继续举办的2014中国(海南)动漫游戏博览会将于国庆期间开幕,届时内容更加丰富,将丰富海南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为进一步培育本土动漫企业,引入岛外知名企业迈出了一大步。用好自然风光在软环境上下功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副部长赵振格说,近年来,海口依托旅游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成功举办和承办了许多来自国内外各行各业的会议和展览活动,无论是在会展的数量、会展的规模、会展的影响力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认为,海南的空气环境好,蓝天白云,呼吸空气都是甜的。所以,海口要利用这良好资源,培育更多的品牌展会,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在发展软环境上下功夫,在打造国际性会展城市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创新性地办一些休闲、养老、旅游、休闲农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IT等相关产业的展会,将其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2014年08月20日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