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中国会展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中国会展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中国会展经济繁荣背后“虚火”旺

中国会展经济繁荣背后“虚火”旺

商务部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会展净展览面积位居全球首位,算上会展拉动的酒店、交通等各项收入,会展行业制造的产值或超过旅游业。今年随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商务部发布会展行业标准,促使“中国式”会展行业的发展向着标准化、市场化前进,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会展行业的“国际范”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中国会展经济“破茧重生”2013年,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第52届全球年会落户上海,这是ICCA成立50多年以来,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年会,也是第一次在欧洲地区以外举办。“上海获得第52届ICCA全球年会的主办权表明,中国近年来申办或举办国际大型会议的能力已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说。繁荣背后“虚火”旺2002年至2011年,中国GDP以平均10.58%的速度稳步增长,刘海莹表示,中国会议数量增加、会议规模扩大、会议会期延长、会议地点多样化,使得会议总产值和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全部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根据今年8月商务部会展行业标准宣传贯彻启动仪式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会展业的直接产值已超35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他指出,过去的10年,中国会议业的发展属于内生性增长。即国际会议在会议中所占的比例和国际参会者在参会者总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没有与整个会议业的发展同步。“会议的国际化程度,因诸多因素影响并没有如期提高,绝大部分国际会议仍然只眷顾那些享有多种资源和先天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以成都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国家出台的包括“国八条”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对国内政府会议市场的影响有目共睹,中国饭店业协会6月下旬公布的《2013中国饭店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1~4月中国饭店承接的会议数量平均下降了17.3%,会议营收平均下降了27.83%,政府会议数量降幅达到了惊人的37.94%。刘海莹认为,37.94%降幅的背后,实际上暗示了原先那些酒店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舒服了,坐等着就有政府会议生意送上门来,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同时催肥了演出、礼仪、舞台搭建、礼品、鲜花、旅游等一众供应商,“中国原来的会议业因为存在着比例过高的政府会议而呈现出来的繁荣里边有不少‘虚火’”刘海莹说。应对有招“钱景”广美国的一位市长曾这样评价会展经济的功能——“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展,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元。”中国贸易促进会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会展业“钱景”广阔,未来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至20%左右。“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会展经济对城市GDP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刘海莹表示,展会对经济的拉动是多方面的,除了酒店、餐饮,其对交通、商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也同样明显。国内许多城市“早已”盯上了会展经济这块大蛋糕,以海南为例,从2002年的7个到2011年的83个,再到2012年的205个,海口展会的数量和规模年平均以近30%的速度增长,高于20%的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仅今年前7个月,就已举行了134个展会。会展经济的作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海口市会展局局长吴家宏说,会展活动的火热,带动了海口旅游、商贸、物流、文化、体育、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和并行发展的态势。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市场化运作或将占据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头条”。一位饭店业人士表示,虽然在中央提出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后,政府机关单位公费宴请情况明显减少,对酒店餐饮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随着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经济局势日渐回暖,家宴和商务宴逐渐成为了目前该行业消费主流。

2013年11月25日

中国会展行业账期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会展行业账期问题亟待解决

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某展会现场目前,多数会展公司都或多或少面临客户拖欠付款的问题。即使在签订合同时,会展公司与客户企业双方已对结账期进行了约束,但事实上合同条款形同虚设。为行业所诟病的拖欠付款问题一直是让业内人士头痛的“疑难杂症”,“账期”成为会展行业的敏感词。拖欠付款成行业症结大新华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晖表示,客户拖欠付款的现象在会展行业很普遍。在甲方项目负责人不予以账单确认,且甲方公司内部没有严格管束的情况下,甲方会一直拖延付款,甚至会拖半年乃至一年之久,严重影响了会展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一般情况下,会展公司会同时运作多个项目,而这些项目多数需要先垫付资金。如果之前垫付的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回笼,而现下又需要新的资金,企业很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影响正常运营。倪晖表示,大新华会展在与客户企业签订合同之初对于对账周期和付款账期都有相应的规定,大新华会展内部要求项目负责人14天之内对完帐,但事实上实现很困难。如果会展公司采取法律手段,催促客户企业按时付款,那么客户企业很有可能将不再把该会展公司列入采购名单,这对于会展公司是个两难抉择。会展公司缺乏谈判筹码据了解,账期是会展公司与客户企业双方对于服务完成后支付服务费用的期限,多为60-90天。在合作之初,客户企业作为甲方,与作为乙方的服务供应商会展公司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在经过甲方项目负责人确认无误开出发票后的60-90天内,甲方须支付相关账款。但是实际上,甲方项目负责人会拖延确认的时间,确认账单后又拖延付款。即使已签订了相关付款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依旧面临收款难题。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经济系会展专业副教授王春才表示,在会展行业拖延付款的现象较多,且多集中在中小型会展公司。就单个会展服务企业而言,其实力有限,需要依赖于大的采购公司生存。而会展主办方举办一个大型的会议或者展览,会采购多家会展服务供应商来提供不同领域的服务,因此,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在双方签订合同的时候,虽然规定了支付期限,但会展公司在实际操纵中并不会严格要求对方客户企业照此执行,甚至有时候,会展公司还需提供一些合同外的额外服务。一般情况下,这些要求双方都是认可的,但这种情况并不符合市场规律。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是关键业内看来,在“甲方市场”下,会展公司很少拥有谈判的话语权,许多甲方项目负责人不重视供应商,认为拖几天没关系,但这事实上给会展公司带来了困难。一些大型项目,会展公司在前期垫付资金时需要向银行贷款,随着甲方拖延支付账款,会展公司需要支付更多贷款利息。面对行业问题,王春才认为,甲方的项目会涉及各种款项,并且在支出相关款项时甲方企业也要走流程,需要一定的周期,因而或多或少会出现滞后的情况。但按照合同操作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这是今后行业发展的趋势。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会展企业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打造行业品牌。随着会展企业实力的增强、品牌的推广,其与甲方谈判时将更具话语权。另外,完善市场机制、健全相关制度也很重要。王春才表示,拖欠付款情况的存在正是市场发育不完善的体现。这种现象在国内比较突出,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很少有这方面的案例。随着会展市场的完善,这种现象也应得到规范。

2013年10月10日

中国会展业崭露头角

中国会展业崭露头角

近日,上海会展研究院在沪发布了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年度报告》,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报告指出在世界百强商展排行榜上,中国拥有14个,论数量排在第二位,论展出面积及其占比则屈居第三。国际会展二线城市中国有5个入围,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深圳。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会展业与政治、经济联系紧密,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向会展强国迈进是必然之势。会展业联动性强、附加值高,能极大促进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一国软实力,促进会展业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推动力。目前,我国会展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瓶颈。从会展馆的数量和总面积来看我国位列世界前茅,但却难以实现较强的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经济效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现阶段会展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会展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总体而言发展极不平衡。这主要由会展业的性质决定,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和展览业,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占有较多优势,能为会展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以及较高的服务水平。我国会展业应该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扩散,除了涌现出一批世界性会展城市,还需要出现一批区域性会展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有较大潜力,其已具备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只需在加强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稍作努力便可。但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忽略突出自身会展特色。会展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之列,因此其内容差异化发展需要引起经营者的高度重视。会展馆需要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如此能使其吸引力有所提高。我国会展业缺乏品牌效应,与德国汉诺威、法兰克福等会展城市相比差距甚远。由于会展业属于我国的新兴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小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随着我国在国际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凸显,会展业亟需更上一层楼。提高品牌形象一方面需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为参会者提供便捷的交通、良好的会展会展环境以及选择多样性的餐饮、酒店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城市建设,以城市形象带动当地会展品牌形象。展会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制约着我国会展业进一步发展。内容是会展业的核心,即便硬件设施有所加强,若展会内容单调,仍然不能盘活会展业。我国应该积极整合展会资源,尽量避免重复展会,组织专业性更强、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展会。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展”与“会”的融合程度不高。但事实上,只有展览、会议相结合才能较好发挥会展业促进交流、创新的功能。展览与会议相结合需要举办者妥善安排会展时间,将展览与会议进行妥善对接。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现阶段,我国会展业发展已小有成绩,在短时间内便能够位居世界会展新兴大国之列。会展业是一国形象、地位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会展业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文化产业是“十二五”时期国家的重点发展产业,会展业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小,大量社会资金都涌入了新媒体、电影、动漫等文化子行业中,而会展业的投资活跃度较低。事实上,会展业也拥有巨大市场潜力,投资前景较大,政府可以适当鼓励民资进入其中。中投顾问发布的《热点行业追踪报告》指出,会展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是我国经济繁荣、政治地位提高的重要产物。会展业目前正面临着品牌效应不凸显、内容形式单一、“展”、“会”融合程度不高等瓶颈。这些制约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展会举办三方的良好协调。会展业宜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逐渐打破不平衡的发展状态,这将有效驱动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2013年08月01日

中国会展经济大框架初形成 会展业或迎来历史性突破

中国会展经济大框架初形成 会展业或迎来历史性突破

中国会展业日前,上海会展研究院发布了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年度报告》,这是国内外首次对全球会展国力做综合评估并公开发布。报告在对全球场馆50强、世界商展百强、国际组展商27强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会展国力的四梯度分布,进而对全球范围内会展业的总体格局和发展趋势作出了判断:中国尤其是上海会展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历史性突破,上海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中国将成为世界会展业发展的最重要一极,三大会展城市群、三条会展城市带和两个会展城市圈,构成了中国会展经济的大体框架。全球会展国力首次发布报告分析了当前世界会展国力实际分布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国际会展业正由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美新兴经济体实现梯度转移。报告以最具竞争力场馆、最大规模商展和最有实力展商三项指标为评估标准,指出全球会展国力竞争的主体客观上构成了四个梯队:世界会展超级强国、世界会展强国、世界会展大国和世界会展新兴大国。德国作为世界会展超级强国,在当前全球会展业大格局中“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于国际会展其他国家。德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展馆中拥有接近30%的份额,高出第二名的意大利13个百分点;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是传统的世界会展强国,综合实力雄厚,在会展产业领域常被列入第二方阵,是当前全球会展业的“中流砥柱”。中国、俄罗斯和泰国的会展业近年来快速崛起,是世界会展业大格局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报告认为,作为国际会展业策源地,欧洲组展企业管理体制成熟,运营经验丰富,整体规模大实力强,在世界组展收入份额中占据压倒优势。2010年欧洲地区拥有年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国际顶级组展商多达24家,在全球总量中占比89%。与此同时,亚太、北美地区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国际顶级组展商仅为3家,占比11%。截止到2012年3月底,UFI(国际展览联盟)共有会员586个,其中60%以上为欧洲组展商,30%在亚洲,其余10%落地北美。作为世界会展超级强国,德国在国际顶级组展商27强中独自拥有8家企业,数量占比近30%,营业额占比31.8%。全球营业额最多的十大展览公司,德国独占4家。德国组展企业年营业总额维持在25亿-27亿欧元的水平,近年来曾两度达到29亿欧元,拉动社会综合消费约250亿美元。其中,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表现最为突出,2010年营业额达4.48亿欧元,位居世界第3位。英国拥有的国际顶级组展商数量仅次于德国,达6家之多,占比22.2%;2010年营业额16.8亿欧元,占比25.8%。其中,励展博览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公司,2010年营业额达8.91亿欧元,领跑全球,得到国际公认和业界的尊重。亚太及中东/非洲地区展会近年来繁荣程度呈上升趋势。其中,亚太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而欧美地区则呈下滑趋势,欧洲下滑幅度最大。目前,在全球组展企业实力对比大格局中,亚洲地区虽然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与欧美相比,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开发。除了营业额指标,差距还体现在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等市场运作方面。中国会展经济大框架初形成比较研究显示,中国商展入围世界百强,2008年为4席,2009年6席,2010年猛增至14席,2011年保持14席;入围面积排位由2008年的第六位,攀升到2011年的第三位。2011年世界商展百强花落九国,主要集中于西欧六国和中、美、俄三国,总展出面积1810.52万平方米,单展平均面积18.11万平方米。中国入围14席,数量排名全球第二;总展出面积199.7万平方米,入围面积排名全球第三;单展平均面积14.26万平方米,展均排名全球第六。目前我国会展业已率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第三产业较发达的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城市群当中快速崛起,逐步形成了以北、上、广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会展城市群。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内陆开放的迅速发展,分别以成都、重庆,大连、沈阳,武汉、郑州等城市为核心,初步形成了西部、东北、中部三条会展城市带。此外,以福州、厦门和海口、三亚为内核,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两个会展城市圈正在浮出水面。以上三大会展城市群、三条会展城市带和两个会展城市圈,构成了中国会展经济的大体框架。相信再假以时日,经功能尝试和竞合实践,将逐步形成平等互动、均衡协调、各具特色、梯次发展的中国会展经济大格局。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对近年来世界商展百强做对比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商展呈现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商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加强品牌集聚力,提高国际化程度。相对而言,我国商贸类展会的规模普遍偏小,专业影响力偏弱,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根据2011世界商展百强数据,按展出总面积排序,我国在全球会展业9个大国中已经位居第三;然而按个展平均面积考查,排名下滑到第6。我们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旗舰式特大商展层面,展均面积仅为13.29万平方米,远低于欧洲会展强国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21.05万、20.9万和19.74万,低于百强商展平均线18.11万,甚至低于瑞士、俄罗斯和美国的16万、15万和14.3万。显然,这不利于我国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重塑国际经济与贸易关系。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产出和国际贸易第一大国,会展实力开始制约综合国力的世界竞争。据统计,我国小型以上的会展场馆共有225家,室内展能面积747.75万平方米,馆均面积3.32万平方米,分布在除台湾以外的32个省市区。其中,超大场馆16个,大型场馆29个,中型场馆77个,小型场馆103个。就场馆数量和室内展览总面积而言,长三角地区以54个会展场馆、181.45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面积占据全国第一的地位,环渤海、珠三角、西部、中部、东北依次排列其后。就各大会展经济区的场馆规模而言,仍然是长三角排列第一,珠三角紧随其后,环渤海、西部、中部、东北、海西、海南依次排列。从2010年八大会展经济区新增会展场馆的数量来看,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长三角在一年内新增会展场馆11家,居于榜首,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势头很猛,新增会展(www.cnena.com)场馆各10家。报告发现,我国展览面积以2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型会展场馆居多,共有103个。单就场馆展能而言,我国会展场馆虽数量众多,总规模似乎已是会展大国,但称不上会展强国。因为我国许多会展场馆规模效益不足,且场馆利用率不及会展业发达国家。德国、美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其场馆利用率大多可以达到40%以上,而我国会展场馆的利用率除北京、上海、广州几个城市能达到40%上下,其他大多数城市的会展场馆利用率都在20%左右,全国会展场馆的平均利用率不足25%。报告对比了八大会展经济区会展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发现京、沪、穗等中国会展一线城市之间,市场竞合正拉开帷幕。作为场馆设施最发达、发展经营最成熟的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各具特点,凭借其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地域优势,正在培育诸多品牌会展场馆。中国会展二线城市多表现出功能特征。它们往往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集中,形成了城市特有的产业功能,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地,而且是商品的交换地,批发贸易发达,形成了会展业较为突出的功能特征。这类城市主要由制造业重镇、旅游城市等组成,尽管彼此间差异显著,但仍体现出共性特征,如青岛、宁波、大连、天津、义乌等会展城市。

2013年07月09日

中国会展业“走出去”任重道远

中国会展业“走出去”任重道远

这是业内人士5月3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二届京交会会展交易团重要论坛之一的“出展论坛”上发表的看法。“出展论坛”今年首次在京交会期间举办,得到了会展业政府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外会展业的龙头企业及业内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记者了解到,我国出国展览工作近年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出展项目1536个,年增长11.2%;展出面积69.26万平方米,增长14.5%;参展公司47703家,增长18.6%。出国展览数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展览的贸易性、专业性有所加强,国际化程度得到提高。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指出,出国办展不仅是企业拓展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展览会“走出去”项目规模有所扩大,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办展范围逐步扩大,出国办展总体态势良好。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在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出展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既包括把国外的要素引入到国内,也包括推动国内的会展活动“走出去”,这是建设会展强国的必由之路。但我国出国办展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出展企业对国外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不够,对国外市场调研不充分,盲目办展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在国外办的展会品牌影响力不强,专业化、国际化程度还不高,中国会展业“走出去”任重道远。中国贸促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出国展呈现五大特征:一是出国展数量和规模呈平稳上升态势;二是出国展目标市场呈现由欧美传统市场向新兴国家市场转移的趋势;三是出国展涉及的产业,呈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趋势;四是参加国际专业贸易展仍占出国展的主流,自主品牌展览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出国展的办展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多元化趋势。本届论坛旨在通过业界各方代表在政策导向、企业管理、观众组织、海外支持、国内代理等方面的发言,为促进我国出展领域的工作提供经验交流机会,从而推动我国出展工作的发展,促进国内优秀会展企业“走出去”,把国内优秀品牌展会项目输出到国外。

2013年07月08日

中国会展业崭露头角 投资预期可观

中国会展业崭露头角 投资预期可观

近日,上海会展研究院在沪发布了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年度报告》,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报告指出在世界百强商展排行榜上,中国拥有14个,论数量排在第二位,论展出面积及其占比则屈居第三。国际会展二线城市中国有5个入围,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深圳。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会展业与政治、经济联系紧密,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向会展强国迈进是必然之势。会展业联动性强、附加值高,能极大促进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一国软实力,促进会展业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推动力。目前,我国会展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瓶颈。从会展馆的数量和总面积来看我国位列世界前茅,但却难以实现较强的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经济效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现阶段会展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会展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总体而言发展极不平衡。这主要由会展业的性质决定,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和展览业,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占有较多优势,能为会展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以及较高的服务水平。我国会展业应该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扩散,除了涌现出一批世界性会展城市,还需要出现一批区域性会展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有较大潜力,其已具备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只需在加强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稍作努力便可。但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忽略突出自身会展特色。会展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之列,因此其内容差异化发展需要引起经营者的高度重视。会展馆需要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如此能使其吸引力有所提高。我国会展业缺乏品牌效应,与德国汉诺威、法兰克福等会展城市相比差距甚远。由于会展业属于我国的新兴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小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随着我国在国际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凸显,会展业亟需更上一层楼。提高品牌形象一方面需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为参会者提供便捷的交通、良好的会展会展环境以及选择多样性的餐饮、酒店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城市建设,以城市形象带动当地会展品牌形象。展会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制约着我国会展业进一步发展。内容是会展业的核心,即便硬件设施有所加强,若展会内容单调,仍然不能盘活会展业。我国应该积极整合展会资源,尽量避免重复展会,组织专业性更强、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展会。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展”与“会”的融合程度不高。但事实上,只有展览、会议相结合才能较好发挥会展业促进交流、创新的功能。展览与会议相结合需要举办者妥善安排会展时间,将展览与会议进行妥善对接。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现阶段,我国会展业发展已小有成绩,在短时间内便能够位居世界会展新兴大国之列。会展业是一国形象、地位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会展业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文化产业是“十二五”时期国家的重点发展产业,会展业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小,大量社会资金都涌入了新媒体、电影、动漫等文化子行业中,而会展业的投资活跃度较低。事实上,会展业也拥有巨大市场潜力,投资前景较大,政府可以适当鼓励民资进入其中。中投顾问发布的《热点行业追踪报告》指出,会展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是我国经济繁荣、政治地位提高的重要产物。会展业目前正面临着品牌效应不凸显、内容形式单一、“展”、“会”融合程度不高等瓶颈。这些制约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展会举办三方的良好协调。会展业宜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逐渐打破不平衡的发展状态,这将有效驱动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2013年07月08日

中国会展经济大框架初形成 有望迎来历史性突破

中国会展经济大框架初形成 有望迎来历史性突破

日前,上海会展研究院发布了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年度报告》,这是国内外首次对全球会展国力做综合评估并公开发布。报告在对全球场馆50强、世界商展百强、国际组展商27强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会展国力的四梯度分布,进而对全球范围内会展业的总体格局和发展趋势作出了判断:中国尤其是上海会展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历史性突破,上海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中国将成为世界会展业发展的最重要一极,三大会展城市群、三条会展城市带和两个会展城市圈,构成了中国会展经济的大体框架。全球会展国力首次发布报告分析了当前世界会展国力实际分布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国际会展业正由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美新兴经济体实现梯度转移。报告以最具竞争力场馆、最大规模商展和最有实力展商三项指标为评估标准,指出全球会展国力竞争的主体客观上构成了四个梯队:世界会展超级强国、世界会展强国、世界会展大国和世界会展新兴大国。德国作为世界会展超级强国,在当前全球会展业大格局中“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于国际会展其他国家。德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展馆中拥有接近30%的份额,高出第二名的意大利13个百分点;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是传统的世界会展强国,综合实力雄厚,在会展产业领域常被列入第二方阵,是当前全球会展业的“中流砥柱”。中国、俄罗斯和泰国的会展业近年来快速崛起,是世界会展业大格局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报告认为,作为国际会展业策源地,欧洲组展企业管理体制成熟,运营经验丰富,整体规模大实力强,在世界组展收入份额中占据压倒优势。2010年欧洲地区拥有年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国际顶级组展商多达24家,在全球总量中占比89%。与此同时,亚太、北美地区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国际顶级组展商仅为3家,占比11%。截止到2012年3月底,UFI(国际展览联盟)共有会员586个,其中60%以上为欧洲组展商,30%在亚洲,其余10%落地北美。作为世界会展超级强国,德国在国际顶级组展商27强中独自拥有8家企业,数量占比近30%,营业额占比31.8%。全球营业额最多的十大展览公司,德国独占4家。德国组展企业年营业总额维持在25亿-27亿欧元的水平,近年来曾两度达到29亿欧元,拉动社会综合消费约250亿美元。其中,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表现最为突出,2010年营业额达4.48亿欧元,位居世界第3位。英国拥有的国际顶级组展商数量仅次于德国,达6家之多,占比22.2%;2010年营业额16.8亿欧元,占比25.8%。其中,励展博览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公司,2010年营业额达8.91亿欧元,领跑全球,得到国际公认和业界的尊重。亚太及中东/非洲地区展会近年来繁荣程度呈上升趋势。其中,亚太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而欧美地区则呈下滑趋势,欧洲下滑幅度最大。目前,在全球组展企业实力对比大格局中,亚洲地区虽然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与欧美相比,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开发。除了营业额指标,差距还体现在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等市场运作方面。中国会展经济大框架初形成比较研究显示,中国商展入围世界百强,2008年为4席,2009年6席,2010年猛增至14席,2011年保持14席;入围面积排位由2008年的第六位,攀升到2011年的第三位。2011年世界商展百强花落九国,主要集中于西欧六国和中、美、俄三国,总展出面积1810.52万平方米,单展平均面积18.11万平方米。中国入围14席,数量排名全球第二;总展出面积199.7万平方米,入围面积排名全球第三;单展平均面积14.26万平方米,展均排名全球第六。目前我国会展业已率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第三产业较发达的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城市群当中快速崛起,逐步形成了以北、上、广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会展城市群。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内陆开放的迅速发展,分别以成都、重庆,大连、沈阳,武汉、郑州等城市为核心,初步形成了西部、东北、中部三条会展城市带。此外,以福州、厦门和海口、三亚为内核,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两个会展城市圈正在浮出水面。以上三大会展城市群、三条会展城市带和两个会展城市圈,构成了中国会展经济的大体框架。相信再假以时日,经功能尝试和竞合实践,将逐步形成平等互动、均衡协调、各具特色、梯次发展的中国会展经济大格局。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对近年来世界商展百强做对比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商展呈现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商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加强品牌集聚力,提高国际化程度。相对而言,我国商贸类展会的规模普遍偏小,专业影响力偏弱,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根据2011世界商展百强数据,按展出总面积排序,我国在全球会展业9个大国中已经位居第三;然而按个展平均面积考查,排名下滑到第6。我们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旗舰式特大商展层面,展均面积仅为13.29万平方米,远低于欧洲会展强国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21.05万、20.9万和19.74万,低于百强商展平均线18.11万,甚至低于瑞士、俄罗斯和美国的16万、15万和14.3万。显然,这不利于我国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重塑国际经济与贸易关系。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产出和国际贸易第一大国,会展实力开始制约综合国力的世界竞争。据统计,我国小型以上的会展场馆共有225家,室内展能面积747.75万平方米,馆均面积3.32万平方米,分布在除台湾以外的32个省市区。其中,超大场馆16个,大型场馆29个,中型场馆77个,小型场馆103个。就场馆数量和室内展览总面积而言,长三角地区以54个会展场馆、181.45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面积占据全国第一的地位,环渤海、珠三角、西部、中部、东北依次排列其后。就各大会展经济区的场馆规模而言,仍然是长三角排列第一,珠三角紧随其后,环渤海、西部、中部、东北、海西、海南依次排列。从2010年八大会展经济区新增会展场馆的数量来看,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长三角在一年内新增会展场馆11家,居于榜首,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势头很猛,新增会展场馆各10家。报告发现,我国展览面积以2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型会展场馆居多,共有103个。单就场馆展能而言,我国会展场馆虽数量众多,总规模似乎已是会展大国,但称不上会展强国。因为我国许多会展场馆规模效益不足,且场馆利用率不及会展业发达国家。德国、美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其场馆利用率大多可以达到40%以上,而我国会展场馆的利用率除北京、上海、广州几个城市能达到40%上下,其他大多数城市的会展场馆利用率都在20%左右,全国会展场馆的平均利用率不足25%。报告对比了八大会展经济区会展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发现京、沪、穗等中国会展一线城市之间,市场竞合正拉开帷幕。作为场馆设施最发达、发展经营最成熟的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各具特点,凭借其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地域优势,正在培育诸多品牌会展场馆。中国会展二线城市多表现出功能特征。它们往往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集中,形成了城市特有的产业功能,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地,而且是商品的交换地,批发贸易发达,形成了会展业较为突出的功能特征。这类城市主要由制造业重镇、旅游城市等组成,尽管彼此间差异显著,但仍体现出共性特征,如青岛、宁波、大连、天津、义乌等会展城市。

2013年07月08日

中国会展行业客户的群体特征

中国会展行业客户的群体特征

当下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讲求效率、注重速度,走路的速度快了,文章更加短小精炼,快餐消费更多了,工作强度也更大了,对于成功的渴望鼓舞着每一个人。会奖行业服务的就是如此“讲求效率”和“渴望成功”的一群人,在中国的会展行业,探究并归纳人们的普遍性格特征和行为特点,对于会展公司去开展会展服务大有裨益。讲求效率的中国人会展公司的客户往往是握有一定资源的“成功人士”,他们理念上讲求“效率”,执行上重视“速度”。他们需要会展公司在第一时间反应,以最快的速度给予答复,例如一个上千人的公司海外年会,操作时间可能被压缩到不足一个月。“成功人士”们对于会展行业的特征和操作流程一无所知,他们通常运用本企业的思维模式与管理风格来要求会展公司,后者则需要花大量时间适应,才能准确理解其需求并做出合理的对接安排。然而作为会展公司,并无太多的时间用于理顺对接流程或者针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前有客户催促、背后有竞争对手快速追赶。所以会展公司获悉客户需求后,只有依靠自身积累的经验迅速操作,一个“快”字便是现阶段会展行业内奉行的制胜法宝。中国式的尊重在会展行业里,特别是操作大型公司的年会活动中,会展公司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强调“层级”的唯上文化:中国本土企业特征最明显,日资、韩资企业次之,欧美公司最少。举个例子来说,2008年笔者和一家美国旅行社合作,在北京接待了纪念哈勃望远镜成立400周年的会议活动。在会议的出资方——某基金会主席抵达酒店时,我建议美国旅行社的负责人去大堂迎候一下。美方旅行社负责人的回答大出我的意料:“现在每人手上都有工作,前台的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经验去帮助客户入住,我们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可以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公司,这是我今年3月份经历的一个案例:为一个同级别的经销商团队分配房间,房间完全一样、只不过分布在不同的楼层。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于分房极为敏感和谨慎,即使是同一级别的经销商,也要按进入公司早晚、业务量的差异、和公司领导的私人关系等多重标准来考虑,要安排和领导关系最紧密的、业务量最大的、资历最老的经销商住在最高的楼层。“中国式的尊重”让会展公司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服务中来体现这种“尊重”,增加了运营和操作成本。“中国式的尊重”也要求会展公司的员工更加耐心、理性地看待与适应不同公司的企业文化。重视细节与强调执行国人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在逐年提升,公司客户尤其如此,他们要求服务提供者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落实服务安排。在中国的外企对于服务的要求已经超过了传统入境游接待外宾的标准。享受服务的主体虽然是中国客人,但因为中国的服务成本低廉,他们在中国所享受到的服务与礼遇已经远远高于他们的国外同仁。外资企业要求会展公司在提供服务时,要一丝不苟地落实其要求,并重视每一个服务细节。例如送客人去机场的服务,外企要求司机一定要穿长袖衬衫、带白色手套,并在车内备好国外品牌的矿泉水。一定要司机提前一天短信通知客户会面的地点与时间,如果客户没有回复短信,司机不允许直接打电话给客户,而是要通知会展公司的操作人员,再由操作人员告知外企的员工,由员工再行联系客户。再比如外企公司有相对较多的出国经验,他们往往会要求在指定餐厅用餐,并依靠以往的出国经验来要求会展公司安排一些活动。但是现实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其中一些要求可能并不具备操作性。每当这时候外企客户会非常不满,会认为会展公司“不够专业”、“没有资源控制力”,不能落实老板的意图,甚至有时候会提出投诉。对于这样的外企客户,会展公司的对接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具备第一时间获取翔实信息的能力,还要有高超的沟通技巧,比如说服能力,让客户信任并且理解会展公司所提供方案的合理性。因为身处特殊的时代,中国的会展公司经历着国外会展公司不曾有过的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业务模式的发展、服务质量的提升、还是操作过程的提速,都无法参考和借鉴国外经验,需要中国会展公司摸索出一条新路。中国人的“急”让会展公司更迅速地反应,更加高效;国企中人严格的等级观念,让会展公司变得更有耐心,做事更加周到;外企人的“强调执行与细节”,让会展公司的服务更精准,更加细致入微。当然,中国会展公司的发展,不仅仅受外界环境、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所左右,更多地源自于自我主导,自身的发展战略。但我想,中国企业更加自律与文明,中国的会展行业也必将更加理性与成熟。

2013年05月13日

中国会展经济应面向市场求发展

中国会展经济应面向市场求发展

在日前于青岛举行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当前中国会展业面临的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表面上看,中央八项规定和务实节俭的新风给会展产业链的一些环节带来了振动,甚至是冲击。但从根本上看,当前面临的挑战,也是会展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机遇。”如袁再青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提出“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后,会展业及相关业务链普遍受到影响,这也是参加本届年会的国内各省市博览局、会展办、会展企业、会展高校等逾400名会展业内人士共同的感受。中国会展经济在这个背景下,本届年会和论坛的主题定位为“会展业的科学发展与务实发展”,旨在倡导会展业树立科学的会展观,去掉奢华浮躁之风,练好内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向市场求发展,面向市场求效益,依靠提升产业价值求效率。新形势面临新问题原来安排好的一些会议、展览、活动取消了,或者是规模缩小、支出减少了,有一些会议中心、展馆和会展企业的负责同志也对我说,从去年年底开始相关项目的经营额下滑很明显。”袁再青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张德育也认为,新会风下,国内会展界如“膝跳反射”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酒店、会议中心、会展服务公司等,销售业绩降幅明显。“但中央"八项规定"对会展业发展看似严格,实则一剂"强心针"。会展产业链上传统产业的稳定收益格局已被打破,不思进取、"等、靠、要"这些观念在当下已格格不入。会展业的发展面临较大调整,人员构成将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发展也将面临去粗取精、优胜劣汰的实质性转变。”“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会把该市场办的事交给市场去办,该社会去办的事交给社会去办,该企业办的事交给企业去办。政府财政收入前几年高速增长这样一个局面可能会逐步有所改变,财政支出还会更大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因此,袁再青表示,会展业只把眼睛盯着政府官员和财政资金的思路是不能长久的。会展产业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市场求发展,依靠提升产业价值求效率。“大家一直都在说会展业的转型升级,当前面临的这样一个挑战,也是我们产业转型升级一个重大机遇,与其被动守城,莫如主动求变,能抓住机遇的才是真正的强者。”务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新会风对会展业是有新的制约,会展业过去习惯的做法将会改变。但这个冲击会引领会展业不再硬着头皮像冲浪一样那么冲,而是往合理的方向走。走科学、务实发展之路。”中国贸促会原会长俞晓松在会上表示。他认为,科学、务实发展也就是说每一个城市更可以看到举办会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每个会来说,不应该是开幕式一完,展会的80%就完成了。其实开幕式只应该占5%、10%,开了个头,到底会上演讲的人对大家有什么益处,展会对展览商、采购商到底有多少实际收获,这才是重点。”他同时表示,新会风起,会令会展业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注重会展业提高和多采用高科技的成果,更多地注重实效。商务部服务贸易合商贸服务业司四处处长舒寰则认为,在当前会展业发展比较粗放的形势下,研究和探讨会展业的科学和务实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意义重大。她表示,科学和务实发展就是要统筹协调发展,就是在促进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实际和效益。“推动中国会展业的科学和务实发展,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在2012年12月出台了关于中国会展业的指导意见。我们今后的工作也将按照意见要求,积极研究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搭建行业交流和合作平台,探索以多种形式对主管部门和业内人士进行业务培训,完善会展业发展。力求全国会展业能够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服务体系完备、服务水平优良、市场竞争有序、专业化程度高的会展业发展格局的总体目标。”舒寰说。展望2013年会展业的发展形势,袁再青认为,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稳定的增长,包括企业效益的回升,结构转型的逐步展开,消费拉动日益明显,为会展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增长空间,也为产业内部的整合与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我们乐观地预计,今年会展业仍然会有相当的增长,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2013年05月07日

中国会展业掀起“革新”尝试新模式

中国会展业掀起“革新”尝试新模式

“会展业过去习惯的做法将要改变。”中国贸促会特约顾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高级顾问俞晓松表示,新会风创建了更好的举办会展活动的条件和环境。近日,在青岛举办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以下简称中国会展年会)上,俞晓松指出,每个城市的会展项目不宜多而宜精,每年有两三个精品项目就已经很好了。本届中国会展年会是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履职以来的首次会展业年会,与会人士传达出来的信号显示:中国会展业已掀起了“革新”的潮流。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就连来自国际知名会展评估机构的高层也惊叹:“中国会展业从理念到形式都发生了太大的转变。”中国会展业业界学者认为,2015年至2020年,中国会展业将有重大突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致辞中表示,新形势下,中国会展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还有观点认为,至少未来20年,参加展会仍是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由于中国会展活动专业影响不足,导致竞争力不足。这或许是中国会展业“谋变”的起因。尝试新模式“未来30年,中国会展业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需要解放思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介绍说,2012年,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是过去10年上升幅度最大的。张燕生表示,由于服务业实际税负过重,服务业市场准入的门槛太高,服务业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去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企业和各级政府面对转型压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扩展延伸。此外,“营改增”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未来10年,投资增长将快于贸易增长。但他也提出,中国应该培养国际型复合人才,提高应变能力、外交关系周旋与拓展能力和跨国公司的经营能力。近年来,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也备受瞩目。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四处处长舒寰介绍,将于5月28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京交会),会展交易将是重要板块。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意识不断提升。据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主席、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先进介绍,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有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会员企业78家,而2004年仅有20家。在会展创新模式上,青岛提出了“建设国际海洋会展名城”的战略。据青岛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张世斌介绍,青岛提出《国际海洋会展名城三年领军计划》,意在将青岛打造成为世界海洋经济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融合、交流、聚集的高地。计划提出,将实施“‘2+6’会展品牌战略”,即举办“国际海洋经济与科技博览会”和“亚太贸易金融投资洽谈会”两大龙头自主品牌展会,依托家电电子、纺织服装、机车船舶、现代农业等行业举办展会活动。2014年4月至10月,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举办,这是青岛继2008年之后承办的又一国际性会展项目。本次年会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提出了对中国会展业发现现状的“十大观察点”,为会展业界的探讨与研究指明了方向。赋予新使命“韩国是东北亚各国中参会客商最多、参展面积最大的国家。截至目前,东北亚博览会至少设立了200个韩国参展展位。”吉林省博览事务局副局长程跃勇介绍说,第九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11日在长春举行。东北亚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展会,也是世界上唯一由东北亚各国共同参与并面向全球开放的区域综合性博览会。东北亚博览会的前身是已经举办了八届的“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今年将首次以“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为更大的平台,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化东北亚国家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据了解,本届东北亚博览会将以“推动战略合作,改善互联互通,加强全面交往,促进深度融合”为主题,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博览会的内容和形式。与往届相比,本届东北亚博览会的功能定位将进一步提升,办会规格将进一步提高,对话交流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展览展示内容将进一步丰富,经贸实效将进一步增强。程跃勇表示,东北亚博览会作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下一步还将为推动东北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做不好的交给市场,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规范市场化的操作。”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李静援介绍说,中国—亚欧博览会(以下简称亚欧博览会)举办了两届,自本届起,该博览会将转身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李静援强调,新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亚欧博览会的战略布局,博览会将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发挥有效的平台促进作用。中国—亚欧博览会始办于2011年,今年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将于9月2日至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陈泽炎表示,政府主导型展会不仅要促进区域经济贸易发展,还肩负着完善国家战略布局的责任与使命。这是政府主导型展会的新功能,也是更大的创新。新锐派“善辩”“以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许锋、东莞市会展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姜淮为代表的新锐派的观点和理念都很有启发性,是这次年会的新锐派的亮点。”BPA国际媒体认证机构亚太区总经理陈宝婷表示,此次参加中国会展年会还是很有意义的。她认为,许锋、姜淮作为新生代的中国会展企业高管层,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许锋引用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一句名言,来辩证地理解新形势下的中国会展业的机遇与挑战。许锋表示,虽然目前的一些政府型会议的规模、档次、消费都在降低标准,而受其影响,社团会议和企业会议也纷纷延期,或缩小规模,但这并不意味着艰难时期来临了,也不是最坏的时代。他强调,应该看到,十八大以来,被取消的会议首当其冲的是政府型会议。据许锋介绍,根据《2011年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企业会议占到全年54.10%,事业单位会议占到22.8%,政府会议占到13.8%,社团会议占到9.3%。如果将事业单位会议和政府会议合并占比达36.6%。这个数字与美国、英国相比较来看,2009年,美国的企业商务会议占到会议总量的52%,社团会议占25%,而专业展的12%和奖励旅游会议的4%被列为会议,其他会议占7%。根据MPI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的企业会议占到81%,社团会议占到9%,NGO/NPO占到6%,政府、公共服务占到4%。可以看出,企业会议占比最高的是英国,其次是美国,这是因为国情不同。根据上述数据比较而言,应该说,此前中国的酒店会议享受了一段非理性的繁荣时期。许锋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务旅行市场。但令其担忧的是,目前,市场对高质量的会议产品需求在增长,但能提供高质量会议产品的机构或企业还不多,这样的供需矛盾不解决,会议业还将有一段路要走。与会议业不同,姜淮对展览业市场的担忧是,各城市间发展展览业路径从根本上不可能完全拷贝。他指出,发展会展业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产业与市场的支撑。这其中做得较好的案例是东莞厚街,因产业办展,才能成就展览品牌。反过来再看,相当多的城市都在硬件设施如场馆建设上发力,而没有让会展业回到其本位,这才是会展城市必须要思考的重点和核心。

2013年04月27日

第九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渝正式拉开帷幕

第九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渝正式拉开帷幕

1月20日,第九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渝正式拉开帷幕,副市长陈和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而作为论坛的一项议程,当天下午,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博)首次正式对外公开亮相,记者随500多位中外会展专家现场体验了这座国内第二、西部最大的场馆。十项措施助推重庆会展业陈和平在开幕式上表示,重庆正在致力打造会展之都,目前已经建成的会展场馆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规划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3月开始运营,举办首场展出。陈和平介绍,通过渝洽会、高交会等品牌会展,重庆会展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年保持25%以上的增速,重庆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和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他还透露,“为推动重庆会展产业发展,我市已经出台十项优惠措施。”记者获悉,这十项政策包括会展场馆经营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所得税率优惠政策;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新办会展企业,自开办之日起,两年内按企业所得税的市级留成部分实行全额返还;场地租金按政府指导价格执行的会展场馆,2020年前享受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先征后返的优惠等。西部已成会展业“新兴地”“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会展行业的集聚地。”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国际市场部总监马可·施宾格在论坛上表示。而以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中国会展行业聚焦的洼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表示,“当前,西部已经成为中国会展业的新兴之地”。“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展馆面积居中西部首位,具有发展会展业的优越条件。”他建议,重庆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国博3月26日首展“震撼!”“壮观!”这是当天国内外会展业专家们进入国博后说得最多的话。当参观嘉宾进入6号馆后,中控系统立即自动进行中英双语介绍。而在展馆四面墙壁上,激光制造出一群彩色蝴蝶翩翩起舞,营造出浪漫梦幻的氛围。“每个展馆面积为11500平方米,全平层没有一根柱子。”悦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博览中心项目部经理杨平表示,货车、卡车甚至吊车都可直接驶进展馆装卸货。而在两排展馆中间,出现了一条银海枣、桂花树、罗汉松、楠竹等组成400多米“绿廊”。杨平介绍,这条“绿廊”不仅能起到衔接展馆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分流,作为市民休憩、放松的场所。绿廊两侧还将设置特色餐厅、酒店机票代办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以后不用出展馆,就可将参展事宜全部搞定。据悉,目前国博智能化系统工程已安装完毕,通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和3D等先进技术,设置6大应用管理平台,2个设备管理平台,分辖34个基础子系统,满足各种展会的需要。杨平介绍说,目前国博的室内外装修都已完成,已具备接展功能,首展目前确定的是3月26日的中国金属冶金展。国际展览业协会永久名誉总裁、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CliffWallace告诉记者,国博的硬件已达到国际先进标准。他建议国博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展会,特别在初期聚集人气的时候。中国知名会展专家、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表示,“我愿做重庆国博‘宣传员’。”他认为,这样的展馆在西部来说,足以在近三五年内占据第一的位置。他建议道,会展的营销不如说是城市的营销,要打造“会展之都”,就应该全面加大向外界推广重庆的力度。“我们将整合目前资源,比如,让一些小展会搬到国博来,帮助其做成大展会。”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原CEO冯培喜告诉记者,他将全力帮助国博做大,打造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展馆。“预计这只需要一年时间。”

2013年02月17日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