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中国会展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中国会展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中国将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

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中国将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

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中国将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会展业发展大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以遏制当前会展业低水平重复办展、无序竞争等不良现象。房爱卿认为,近年来中国会展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展会规模迅速扩大,但同时,低水平重复办展、无序竞争、恶性欺诈等情况依然存在,扰乱了市场金融秩序,损害了会展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影响了中国会展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表示,为进一步规范会展业市场,中国将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和鼓励办展主体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手段保护展会的知识产权。同时,加快制定推广经营服务、节能环保、从业人员资质、岗位规范、信息技术等行业标准。此外,进一步研究建立全行业的诚信体系,探索建立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并积极推动成立全国性会展业行业协会,切实提高行业自律的水平。“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比,总体上还有一定差距,仍处于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的转型期。只有继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房爱卿说。中国会展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一个设计领域广、覆盖行业全的展会行业。据初步统计,2013年全国举办展会超过7000个,较1997年增长了近6倍。目前,全国会展场馆总数为30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米。

2014年08月13日

网络展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网络展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网上展览会——网展平台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步入了“全球经济的网络时代”。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撑,以知识经济、信息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形式,其核心内容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核心技术是IT技术和网络技术。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第二空间,构成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络技术正渗透于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和对外交流、联系的方式、途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世界会展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会展业必须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展览会的发展日益成熟,一种新的展览方式孕育而生,那就是网络展览,网络展览摆脱传统会展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局限性,伴随着传统会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它的出现很好的成为了会展商品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完善了传统会展在时间及空间上无法满足参展者要求的缺陷,帮助传统会展更好更快的传达信息,开拓市场,实现会展的信息化,成为了会展行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什么是网上展会?网上展会即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举行展览会。网上展会突破现场展会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展会”。网上展览是对实物展览会的虚拟,展览的组织、展出及展览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组展者、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交流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网上展览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占全球网民总数的9%,且增长势头迅猛。调查显示,83%的大型企业已建立网站或设有主页,其中不少网站更新及时,且设有英文版、繁体字版等,许多业务可在网上直接办理。这些构筑了网上展会异军突起的基础。近年来世界一些展览发达国家如德国的一些实物展的总数有所下降,特别是IT行业的参展商锐减,这是因为他们更多的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展示产品、交流信息、洽谈业务,网上展会正蓬勃发展。网上展会“异军突起”,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经济已成为中国一些城市的支柱产业。各种交易会、博览会、招商会以及啤酒节、水果节等节庆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一些大城市的会展中心里,几台重头会展同时开幕的情况并不鲜见。来自北京的一份调研报告透露,近年来平均每天在北京就有一次大中型会议和0.7个大中型展览开幕。有关人士分析,到2008年,会展经济对北京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80亿元人民币。如火如荼的会展经济前两年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自从“非典”肆虐中国大地以来,会展就成为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一时间,“提前闭展”、“延期开展”、甚至“撤销展会”的消息纷纷发布。有些重要的会展即使如期开幕,场面也很难续写往日的辉煌。就拿非典那年的春季广交会来说,成交额仅为44.2亿美元,只有16400多位客商到会。这与非典前一年的春季广交会到会客商逾12万人和成交额168亿美元相比,其萧条程度显而易见。然而,中国的会展经济并没有被一棍子打死,而是以网上会展等形式继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以前也有网上会展,不过只限于小型化、专业化的会展。如手机、电话卡、影碟、书籍等,主要是企业的一种推销手段。大型综合性的网上会展多为实物展的附属品,且上网人数不多,交易额不大,网页设计水平也不高。“非典”来了以后,一些大型会展纷纷开设电子版,有的干脆就全部搬到网上。网页设计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但设计精美,更新及时,而且普遍增加了许多实用性功能,如网上签约、下单、链接贸易伙伴等。与传统会展相比,网络会展具有参会者不受地域限制、交易成本低、组织工作简单等优点,日益受到会展主办方的青睐。电子商务被认为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是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会展业来讲,网上会展以其低投入、高效益的特点肯定会在今后的会展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非典”的出现只是使它的优势被更多的人认识而已,如果没有“非典”,网上会展也迟早会浮出水面。网络展会与传统展会的关系在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商务正以随需应变的态势,将其触角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一项报告称:2005年有全球的电子商务市场高达8.5万亿美元,与2000年的4330亿美元相比形成跳跃式增长,形成一个无法抗拒的潮流,潮流中,"网络展会"对传统实物展会构成巨大冲击。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网上推销日渐推广,电子商务日益普及,相比之下,展览会的方式落后,作用弱化,成本高昂。网络的开放连通性,决定了网上会展的明显的经济性:市场的广域性,如资源的广域性,地域价格的差异性,交易双方的最短连接性,市场开拓费用的锐减性,无形资产在网络中的延伸增值性,网络营销的经济性等使企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带来经济利益。网络的进击能力是独有的。与传统会展相比,网上会展具有参会者不受地域限制、交易成本低、组织工作简单等优点,日益受到会展主办方的青睐。网上会展模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不仅能够使客户双方建立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垂直接触,而且还能长时间地建立往来,以利于更深刻更细致地了解对方,这无疑是许多企业所渴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被更多客商接纳,肯定会在今后的会展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网上会展的冲击性给会展市场带来其特有的市场穿透能力。网络展会能否代替传统展会虽然网展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很难代替传统展览在会展行业中的主角地位。正如同网上销售兴起之后,传统以商场、批发市场为媒介的实物销售仍然存在一样,网上虚拟展览会也不能代替实物展览会。展览业高度发达的德国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目前的发展情况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德国,网上销售和网上展览会等互联网业务发展很快,但德国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势头并未因此受到影响。据德国贸易展协会(AUMA)提供的统计数字,德国参展企业2001-2002年度参展费用总预算约为270亿马克,平均每个企业为43.9万马克,比上年度增加了14%,年平均增长率为7%。81%的参展企业计划保持或增加展览会参展费用,继续使用或扩大使用贸易展览会来扩大自己的业务。面对网上会展的发展,超过50%的参展企业认为实物展览会的作用和意义不会降低,甚至1/4的参展企业认为实物展览会存在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会变得更大、更重要。另外,对网上会展的介绍、应用环境的分析和相关技术的研讨、展示和培训,其本身也可以成为实物会展的有机内容。在美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范围大大超过其他国家,但会展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呈现的特征和趋势则与德国基本相同。据美国展览研究中心(CEIR)的调查,美国企业目前仍然把参加贸易展览会作为最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对外联系交流途径、方法,并认为如果把这种方式与其他方式如电子商务和商业广告等联合起来使用,则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就我国而言,实物会展仍是国内会展业的主流,仍然大有发展前途,网上会展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替代传统的展览方式。消费者或商家“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思维定势不会轻易改变,传统实物展览除了解产品和信息的功能之外,还有人际交流、实物触摸、面对面的讨论这些“会展艺术”,这是网上会展无法取代的。实物展以现场看样洽谈成交为主,客商在一次行程中,在一个屋檐下可以直观地了解被展示的商品。看样成交的展览方式便于展购双方交流商品信息,了解市场趋势,同时,也为他们联络感情、增强互信提供了机会,符合现代商业社会日益人性化的发展方向。而大量个性化强、附加值高的商品,如轻工类、纺织服装类等,强调的是独特的外观设计、整体的视觉效果或特有的手感,对这些商品而言,看样成交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就就网络展会而言做好一个传统展会的辅助角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网络技术应用于展览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展览项目宣传、展出项目的选择、参展商与组展者之间的多种契约和业务往来、发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联系和约定、参展商与海关的联络中,互联网络承担了大量数据和信息的传播功能;在展出过程中运用智能卡收集观众和客户资料,对来访客户和观众统计和分析。可以说,展览活动中凡是涉及展出、展品和展出活动参与人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传递、处理的环节都是网络技术的用武之地。网络应用提高展览活动工作效率。组织、参加展览的各个环节上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都使展览业务处理效率空前提高。一些展出项目的上网发布,使得组展者与参展商的联系更为直接,从而避免一些中间环节及由这些环节产生的错误和时间耗费。大多数展览会组织者试行网上招展、网上旅行机票和旅馆预订、对客户的咨询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回复以及网上下载客户需要的有关展览会的各种资料(展馆展位平面图、展览日程安排、展览会服务手册)等等。网络应用提高展览活动经济效益。网展可以解决传统的实物展览会的时空限制问题。组展者、参展商、观众之间的联络手段从传统的高收费的电话、传真、信件中解放出来,使得业务费用降低;网络应用使得展览项目宣传更为广泛,组展者、参展商和观众可获得比以往更为丰富、深入的信息资料,从而避免选择项目时的盲目性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自然提高。网络应用促进展览工作规范化。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可存储、可再用特性是展览事务处理程式化和业务流程标准化的技术基础。网络应用促进展览业协调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展览业的协调管理机构是在掌握大量信息和数据、在多个组展单位及其项目中选优汰劣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展览业流程的标准化和展览运作规范化都将使展览协调管理机构有据可依,从而为其进行科学化管理奠定基础。网络技术促进展览业的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网络使得展览项目、组织机构的对外宣传面向全世界进行,展览信息从定向发布走向非定向发布,对展览会的宣传挣脱了地理位置的束缚。网上会展使得展览业的国际范围内竞争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网络展览的前景展览会上大量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展览会的媒介功能,这种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最终将促使服务内涵的拓展,当然对于展览管理等硬件设施的信息化建设也显得越发必要,为展览商和观众提供更多的方便。2007年将有90%以上的参展企业和组展商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电子邮件、企业网页、电子支付手段和服务、网络身份的安全认证技术、信息和数据的网上传播和自动化处理、网上商品交易系统等电子技术都已随着网络应用而参与到展览业中,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未来的现代展览会组织者应该高度信息化,可以独立自行举办网上会展,使实物会展与网上会展比翼双飞。

2014年07月31日

朱玉涛:展览搭建领域应设立市场准入机制

朱玉涛:展览搭建领域应设立市场准入机制

苏州华诺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玉涛展览搭建领域应设立市场准入机制对我国展览业来说,国家级行业组织缺失一直是令业界头疼的问题,不过这一现状有望得到解决。在北京商报6月底的报道中,我们得知商务部与贸促会联合发起正在筹建中国会展业协会。苏州华诺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玉涛日前对CNENA编辑表示,目前展览搭建领域相关法规不建全、市场准入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引起重视。朱玉涛认为,作为会展产业的核心环节,展装企业不应被忽视,而行业准入机制的缺失也导致目前展装市场乱象从生。一方面,大多专业搭建企业长期以来都处于没有市场引导、没有官方扶持、自生自灭的状态;另一方面广告、公关及装修公司等跨界经营者正不断涌入展装领域,在没有法规、资质的约束下,市场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展装企业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式冲击,会展业近两年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融合。朱玉涛认为,目前国内的展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民营展装企业在缺乏资源支撑的情况下,面临非常巨大的生存压力。朱玉涛说,将互联网思维融合进来,对展装领域来说是一个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机会。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恶性竞争的现象,这也导致专业展览企业疲于应付。在业务模式和下游展览工厂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设计”环节被赋予了摆脱恶性竞争的重任。而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将为展装企业带来新的思考和发展机遇。从线上到线下,o2o是会展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华诺展览已意识到各类品牌展商、会展场馆运营方及展览主办方对互动体验的刚性需要。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华诺展览立足苏州,已完成对长三角区域的业务辐射。“绿色搭建”须重点引导参展企业目前中国展览工程行业80%以上采用了不可回收的一次性木材料,这样造成施工现场存在很多问题:巨量垃圾不但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如何去处理清运这些垃圾成为一大难题。有人形象的说:一个展会的结束就是一个垃圾场的诞生。如107届广交会第二期撤展时共动用卡车3330辆,清运废弃物1713车,垃圾268车。朱玉涛认为,“绿色搭建”的难点,在于环保意识的缺失,这也说明引导不足。攀比成风会造成较多人力和物料等资源大量的浪费。对于经常参展的企业来说,自己购买一套展架,每次自己搭建,其实是可以做到物尽其用的!

2014年07月25日

中国:会展城市知多少?

中国:会展城市知多少?

中国:会展城市知多少?北京展览总量居全国之首京城由于其特殊地位,一直是中国会展城市中的老大,展览总面积居全国之首,展会规模、档次全国领先。预计到2010年,北京展览市场总规模将达近40亿元。北京举办的展览会以经济技术类为主,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中国会展产业的雏形。但由于现有展馆超负荷运转,设施严重老化,使得京城急需建大展馆的问题日显突出。据统计,北京每年的国际展已达250多个。在具备举办大型国际展览资格的全国近250家展览公司中,北京就占据了一半多。近几年,北京会展业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办展办会数量最多的城市。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副总裁陈若薇介绍,北京的会展业起步早,一些展会已进入国际名牌展览会行列。如机床展、铸造展、纺机展、印刷展、制冷展等均已获得国际展览联盟(UFI)的认证。我国获得UFI认证的6个展会,其中5个在北京,另一个在上海。目前,北京会展业正处于把蛋糕做大的阶段。北京贸促分会副会长储祥银认为,会展业的发展应以当地的市场为基础,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发展出不同特色的会展业。北京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在华总部云集,权威机构集中,市场资源集中,具有发展会展业的基础。北京会展业应定位在大型、高档次、国际化的会议展览上。上海初显国际会展中心魅力20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会展业加速发展,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其中50个已有了相当的国际知名度。上海陆续兴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世贸商城、农展中心、光大会展中心等新馆,展览面积都在二三万平方米。目前,上海正与德国三大展览公司联合投资兴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在上海,会展市场的竞争已趋于国际化、白热化。APEC余音在耳,工博会又闪亮登场,两个车展闹得沸沸扬扬……此起彼伏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使上海日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开始显现出国际会展中心的魅力和风采。上海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崛起,已成为上海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性、国际性会展数量逐年大幅攀升,专业的会展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已逾百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会展业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方兴未艾的上海会展业,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州广交会带来百展争雄开放程度高是广州会展业最大的特点。依托广交会的影响力,广州周边地区出现了百展争雄的格局。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展览的数量、展览面积、展会规模和影响,都位居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地区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会上百个,其中国际性展览占1/3强。既有“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也有后起之秀的广州博览会、美容美发博览会。如今,广交会已走过45个春秋,举办了90届,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占地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展览馆。依托广交会的影响力,广州周边地区的展会也蓬勃发展,区域性展会成为广州展览会的主流。既有国家级的会展,也有国外的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会展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城市建设的水平,广州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市容美化、强化城市功能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大连依托服装展异军突起许多人都已淡忘,大连曾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大连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展业居功至伟。在大连,有一个市长任组长的展览工作领导小组。会展业在这座城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十几个如“大连服装节”这样的定型名牌展会,撑起了大连的会展经济。以1996年大连星海会展中心落成为标志,大连展览业开始作为一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短短几年内,经贸展览项目由少到多,展览规模从小到大,展览主题由单一到多样,展览性质由综合到专业,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目前,大连市在中国大陆会展城市排名中,位列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大连的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从一开始便以高起点、发展快、潜力大、规范操作为特点,迅速成为大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为创建国际名城的支柱产业之一。大连市会展经济的起步和发展,充分显示了大连市政府的远见卓识和高屋建瓴。大连市政府早在1992年就开始深入研究展览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并于1994年将会展业列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国际著名展览城市的发展目标。1996年,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发展展览业作为大连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完善口岸城市功能的新兴产业,确立了展览业在大连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可以这样说,是展览业成就了大连这一新兴“明星城市”的崛起。深圳以高科技展独辟蹊径在深圳,除了与新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呼应的会展,如高交会、国际互联网展,大部分是与传统产业相适应的各类展览,如钟表展、家具展。深圳展览业的发展,有过初期的原始积累,也有过中期的发展。从老国展中心的兴起与倒闭,到深圳高交会出现前夕,深圳展览业一路走来,起起落落。直到1999年以高交会为龙头展会的举办,才将深圳会展业推向一个发展的高潮。随着高交会的成功举办,深圳展览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展览公司和各种展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2000年至2001年两年间,深圳各种商业展会共举办了200多个,并形成了深圳的一些知名品牌展会,如钟表展、礼品展、高交会等。深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日渐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发展会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2014年05月12日

姚望:会展业投入1元可赚10元

姚望:会展业投入1元可赚10元

在短短一个半小时中,姚望分别从“大会展所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地区发展以及产业与教育相互推动”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和分享。他说大会展对区域知名度的提升,完全像是一个挂在世界中央的“大喇叭”一样,向全球播发消息,并分别列举我国海南博鳌和俄罗斯索契的案例做说明。他说,博鳌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人口不足万人。2001年,随着首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举办,海南省琼海市的博鳌镇聚集了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博鳌镇从只有2个家庭旅馆,发展到如今近100家家庭旅馆,四、五星级酒店10余家。更值得关注的是,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还带动海南会展业迅速发展,举办的大型展览和会议明显增多,会议运作水平快速提高,推动了海南会展业向市场化、专业化、法制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其次是俄罗斯索契,以前它是俄罗斯一个旅游小镇,但随着此次冬奥会的举办,全球很多人不仅了解了索契,更把它当作一个非去不可的旅游胜地。大会展除快速提升区域知名度外,还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姚望坦言,通常会展业本身是很小的,但带动的产业却是很多的、效应明显;其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讯、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10,即会展的投入若是1元,其带动住宿、餐饮、运输、通讯等产业的收入将达到10元;一个人如在会展上赚到1元,其在会展外的消费将是10元。

2014年03月18日

张敏:长三角会展业将溢出多赢

张敏:长三角会展业将溢出多赢

上海大虹桥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启用在即。业内外普遍认为,中国会展业这一超级航母有可能改变世界会展的力量对比,全球会展业将面临重新洗牌。不过,面对未来变局,长三角包括上海会展人首要关心的是会展综合体将给他们带来什么。究竟是令人忐忑的虹吸通吃,还是众望所归的溢出多赢?如果说综合体将改变世界会展业格局还为时过早,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故事;那么改变上海乃至长三角会展业格局,或许就是会展人眼下即将面对的现实。兹事体大,难容不察。笔者不揣冒昧,从第三方立场观察思考,结论支持溢出多赢。具体观点愿在这里与业内分享,希望有利于未来会展业市场的活力与公平。笔者的想法主要立足于市场资源和会展业特性,即内在与外部两个方面。想法之一,会展综合体虽大,但不可能独吞市场。长期以来,场馆基础设施不完善一直是上海的瓶颈。可谓是会展业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规模可着场馆做,项目追着场馆走。展览总规模从2002年的100万平方米,到2012年的1109万平方米,扩大了10倍;室内展能从10万平方米到40万平方米,扩大了4倍;而始终不变的是卖方市场。2013年,上海展览总规模为1200万平方米,主要场馆的租用率高达56%至62%,逼近使用极限,甚至影响到了场馆设施的安全维护和周边的安宁。会展综合体2015年增供室内展能40万平方米,可令上海展能翻番达到80万平方米。然而,预计届时展览规模将超过1500万平方米,体现的仍不过是市场需求,还是在还欠账,解决补偿性发展的问题。真正面对未来上海会展市场的扩张,余量空间其实也很有限。未来30年,中国将经历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5万美元的转变,消费市场将相应扩容5到10倍。上海是中国的市场中心,其会展市场绝对不容小觑。有限的满足能力,和无可限量的市场扩张力、营销力和吸引力相叠加,其结果当然是溢出。这里有个数据可供参考。1956年广交会初创,统领中国外贸市场份额超过80%。到2012年,广交会成交额已增长近千倍,但其影响全国外贸的比重降至不过4%。中国市场绝非有几条“巨鲸”就转不过身来。面对市场扩张,既不能用过去的尺度丈量今天,也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预测未来。想法之二,会展业有两大特点:资源整合与个性化服务。整合首先要集聚,从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各专业各领域把资源样品、创新创意及相关市场主体都集中起来,实现沟通、协商与合作。会展市场的资源整合力来自城市功能,体现马太效应。未来,上海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将积聚海量资源,且这种资源不可存储,势必导致项目外溢。作为上海腹地的长三角,未来将建成世界最具实力与活力的城市群,进而成为会展项目转移承接的首选区域。这与广交会造就珠三角会展业繁荣异曲同工。与此同时,资源样品、创新创意、市场主体及其交往沟通方式的个性化多样性,加之市场固有的分散化决策特点,决定了对会展服务、档期价格、场馆设施、运作团队做市场选择的复杂性。超级场馆服务供给的有限性,面对这种近乎无限的复杂性,以及市场天然的求新求异的竞争性,决定了展会项目超量溢出的内在必然性。事情有点儿像狮子捕猎,猎物70%以上轮不到自己吃,而要与其他动物来分享。参与飨宴的动物形形色色,食性癖好各有不同,吃什么、怎么吃自然匪夷所思。上面说的是客观必然性。就主观能动性而言,长三角是上海的腹地支撑,唇齿相依。上海有义务辐射长三角,杜绝虹吸通吃,鼓励溢出多赢。如近期上海11号线、17号线两条地铁接驳江苏,有力促成了同城效应,为人力物力和项目的溢出多赢创造了条件。同时,长三角各城市特色化发展,错位互补,共享自贸区,推进大通关,建设信用长三角,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等举措不断,也将有效地促成溢出多赢。未来,长三角将形成全球最发达的会展城市群,笔者对此深信不疑,并乐观其成。

2014年03月11日

台湾借"会展领航计划"拓展市场

台湾借

台湾贸易中心副秘书长叶明水日前受邀在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以“中小企业如何在异地寻找合适伙伴”为议题向会展专业人士分享台湾“外贸协会”在缅甸、印度、及台东等地与当地政府、协会及展览业者合作的成功经验,同时宣传台湾为推动会展产业所规划推动的“MeetTaiwan”计划,加深中国大陆各省及国际会展专业人士对台湾会展状况与人才培训的认识和了解,并交流国际趋势与做法,以创造未来合作机会。中国会展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据统计,2013年共举办2363个经贸类展览,较前一年增长15%;随着城镇化加速,二三线城市纷纷将兴建场馆作为促进社会经济的核心项目,加速产业专业化及市场化转型。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展览能符合市场规律,在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特别发起“展览行业共同宣言”,以规范行业行为,改善办展环境,使中国会展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据了解,台湾贸易中心自2009年起在中国举办台湾名品展累计27个,促成商机约120亿,有效地为台湾商品拓展品牌通路。同时,台湾贸易中心拥有近40年的办展经验,且经营如台北世贸展馆、南港展览馆及台北国际会议中心等大型重要会展场馆绩效卓著,成为与会业者争取合作的对象。台湾贸易中心自2013年起执行“台湾会展领航计划”,叶明水副秘书长为该计划的主持人,其在论坛中分享了台湾会展产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绿化等方面的作为,在环保议题已为全球瞩目焦点的当下,台湾会展的绿化措施与导入活动永续管理系统ISO20121的前瞻做法,更给与会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2014年01月21日

CEFCO10周年 推动全球会展业寻求共赢机遇

CEFCO10周年 推动全球会展业寻求共赢机遇

据悉,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2014)于1月9日至10日在无锡举办。来自国内外会展业界的精英、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600余人参会,为全球会展业间的合作与共赢,探寻新路径。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在开幕上指出,第十届CEFCO论坛,继续本着“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积极探讨影响加速会展行业发展的法规建设、行业标准、市场开放、人才培育等诸多方面,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现实层面,搭建起了行业发展的合作平台。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副司长吕继坚在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经济低迷态势下,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世界会展业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凭借其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仅次于美国的专业场馆效益,有望成为继欧洲、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会展中心。全球品牌“历经十年,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见证了中国会展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成长轨迹。”王锦珍强调,论坛因其成效已成为中国会展行业的品牌论坛,在全球业界享有较高声誉。目前,从规模和参会人数上来说,CEFCO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展览业专业论坛。十年来,历届论坛,紧密围绕会展业普遍关心的内容设置议题,既研判宏观经济态势和会展业发展方向,又针对业内热点话题和具体实务集思广益,学习和借鉴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积极建立中国会展行业法规,不断加大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努力健全会展业的服务体系,为推动中国会展业持续发展,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会展业创新与发展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提出的是,此次论坛,是CEFCO首次在直辖市和省会之外的城市举办,且正值CEFCO举办十周年。在“开放合作共赢”的宗旨下,CEFCO2014论坛将继续开启更多中外展览业界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会展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表示,此次CEFCO选择在无锡举办,对于无锡加强与各界的交流合作、加快提高会展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出炉每年CEFCO期间,中国贸促会发布《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成为中国会展业界期待的大事。据《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展览市场总量延续了上升趋势,增长率超过10%。2013年全国举办经贸类展会2363个,比2012年增长15%;展览总面积约为7015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6%,约有一半的展会规模扩大。根据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全国102家组展单位共赴75个国家实施办展计划1492项,比2012年减少2.9%;全年净展出总面积64.74万平方米,比2012年减少6.5%;参展企业约4.7万家,比2012年减少0.4%。出展市场由欧美向新兴国家转移;出展产业分布稳中有变,机械类、纺织类、食品类展览会效益继续领先;自办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报告》显示,201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继续对展览业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多个地方政府,以符合现代展览业发展规律的方式对展览会提供政策、公共服务的支持,推动其市场化转型。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展览馆共有132个,合计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为572万平方米。此外,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普通高校招收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以来,中国会展教育已经过十年的快速扩张,进入平稳发展期。同时,参加由政府、协会与高校合作进行的展览培训也成为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中国提速“20年前,中国大陆只有不到20家的会员。”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亚洲/泛太平洋业务发展助理黄凯沁介绍说,目前中国已有84家UFI会员。其中,会展企业的申请数量在增长。这对这一现状,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许锋表示,有的企业也加入了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但成为其会员并不意味着就能拿到生意。他提醒说:“成为ICCA会员,会学会如何‘抢’生意,这个比较重要。”“我们原本是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泰国去参加展览会,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到泰国举办展览会有的趋势加快。”泰国会议展览局代表EvanLi向记者介绍说,此次来参加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明显感觉到,中国会展业的发展非常快,且正在影响全球会展业的格局。在“中小项目(会展企业)如何在异地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分组会议上,来自美国的一位参会代表迫不及待地现场抛出橄榄枝,希望将其在美国主办的“高档珠宝展”移植到中国举办,寻找合作方。对这一合作需求,中国贸促会南京分会会长尹文表示,目前南京已有主办方,希望可以考虑合作。据悉,双方将就合作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资源和能力互补,要抓大放小。”有参会代表介绍,多数参会者都是带着项目需求合作来的,但不同的是,与多年前相比,本土企业都在合作上提出了自己的扩展规划。严格地说,企业寻求的是更大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转型升级在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亚太区主管努尔·艾哈迈德·哈米德看来,本次论坛吸引这么多人报名参会,表明中国会展业已从政府主导转为市场化,且日趋成熟。据《中国贸易报》记者了解,与哈米德持同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且很多企业派多人参会,只为不漏掉同一时间段的分组会议的参会机会。面对转型升级和竞争压力,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给出了破除秘籍:“提供五星级酒店服务+展馆服务,你就是胜出者。”对这一说法,来自德国会展企业的高层随即响应:“舒适的环境,是竞争的有利条件。”“自办展,做好协调是挑战。”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键强调,场馆是一个枢纽,服务内容需扩大到城市产业中。事实上,目前,中国会展服务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有效地运用移动互联网。因此,本届CEFCO的分组会议“如何让移动互联为展会所用”招致参会者们蜂拥而来。演讲嘉宾关少波、王学军、李童和来自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法律事务及业务开发总监西尔维娅·鲍尔迈斯特,成为参会者交流与咨询的热点。针对这一现象,关少波提醒:“移动互联运用到展会项目,技术完全可以达到,但不要被技术所‘诱导’。”资本并购“2013年,资本并购成为中国会展业的主旋律。”米奥兰特国际会展公司董事长潘建军如是说。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尼黑展览)高级副总裁张树青表示,尽管近几年,慕尼黑展览在华多以合约合作的方式发展,但未来不排除有并购的可能性。据张树青介绍,长期以来,中国会展企业的合作模式多为由外资公司负责国际招商并提供服务。事实上,外资公司希望介入展览项目的形象服务,但本土企业不愿接受这一合作模式。来自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的(以下简称万耀企龙)董事总经理毛大奔介绍说,万耀企龙与汉诺威、斯图加特展览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谋求更大的扩张。“与外资公司的合作,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认为,不否认合作项目有找米下锅的可能,但需在共赢的基础上。“合作是一种博弈,共赢非常重要。”毛大奔指出,20年前,中国的展会档次比较低。但现在,中国已经拥有很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展会。业界资深专家指出,中外会展企业可在相互分享中创造机遇,互利共赢。

2014年01月20日

2013年会展行业整体呈现温和增长

2013年会展行业整体呈现温和增长

“自倡导新会风以来,会展业界更加注重会展活动的改革与升级。”日前,在江苏昆山举办的2013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暨昆山会展经济论坛(以下简称会展业研讨会)期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十八大后的一年来,从践行“八项规定”到厉行反“四风”建设,政府主导型会展项目受到了影响,进而波及到部分高端酒店,其会议业务下滑20%。不过纵观2013年,在新会风的环境下,一些会展活动的专业化、品牌化,以及质量和效益都有明显的提高。本次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处承办的会展业研讨会主题为“中国会展产业的改革与升级”。与会专家学者就十八大以来,新会风环境下,会展业发展及未来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多角度解析和展望。政府职能转变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随着反“四风”建设的深入,会展业将出现市场配置资源增加,并进行调整的情况,同时将加快会展业“四化”建设的进程。另外,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相关部门将向社会放权,并加强事后监督。与会人士乐见,会展市场的秩序有望好转,但民营会展企业将承担更重的责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高级顾问张志刚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展馆建设与展会数量增长速度一直居世界首位,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一枝独秀。随着欧美会展主导地位的下降,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调查显示,经贸类展会在全球仍占主导地位,参展企业数量增长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目标市场的细分,专业类展会的规模和数量都将进一步增长。其中工业类展会居各类展会之首,综合类展会开始逐步“萎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会展资源的作用将加大。同时她还指出,不同阶段,政府的职能应有所不同。新技术仍以内容为主“会展业提升新技术,难度不在技术环节上,而在内容上。”来自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全球执行副主席陈先进表示,中国会展业要创新,需在内容上做足功夫。博鳌亚洲论坛高级执行总监姚望表示,各地政府机构应进行会展产业链的布局,其远远“大”于办展办会本身。会展产业链的多元化,将成为会展业下一个发展方向。在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扮演好“裁判员”角色,而不再充当“运动员”,由参与转为监督和服务。随着中国会展业的逐步成熟,标准化建设将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同时,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将获得更快发展。因此,会展业需在策划水平、品牌打造、运作方式、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姚望表示,中国会展业改革的另一个突破点在于自由贸易区架构内进行的全面合作。与会专家也强调,自贸区“蛋糕”将惠及会展业。陈先进认为,尽管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但目前,中国会展业对新技术的使用还较少。需要提及的是,随着中国上海虹桥和天津大型展馆的相继动工建设,全球大型展馆集中在德国的现状将被中国改变。必须转型升级“按照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说法,之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为1.0版本。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市场经济体制将升级为2.0版本。”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认为,行业政策倒逼会展业必须转型升级。刘海莹在“2.0版”猜想中提出,尽管2013年行业受到多重压力影响,但未来的前景整体向好。预计,市场份额将重新调整,优胜劣汰在所难免。刘海莹谈到,目前,中国会展市场面临的情况一方面是外资展览公司的并购扩张,另一方面是房地产行业的潜入。也就是说,已有潜在的竞争对手悄然进入会展业。会展业进入2.0版本时代,需要合作才能共赢。业内人士提醒,2013年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外资展览公司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力度。随着展览形式的创新,未来的展览现场不会以标摊的形式出现,或将发生巨大变化。袁再青表示,展望2014年,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外贸将有望好于2013年,会展业将稳中向好。会议业有望保持良好发展,但高端酒店业仍需艰难探索。

2013年12月20日

以更高标准推进成都会展经济的发展

以更高标准推进成都会展经济的发展

成都会展经济今年6月,财富全球论坛成功举办。9月,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成功召开。本周(23日至27日),作为2013年四川对外开放活动的“压轴大戏、收官之作”,第十四届西博会又将在蓉举行……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既为成都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也对会展业如何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实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名城”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是成都的“国际会展突破年”,面对会展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博览局(贸促会)等相关部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深刻认识并反省我市在会展场馆设施日益落后、会展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标先进、反骄破满,以全球化的视野、现代化的要求和国际化的标准,以争创一流的理念,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围绕产业抓会展,抓好会展促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规范化”发展战略,建立为民务实清廉长效机制,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提升办展办会专业化水平,引进和打造品牌会展活动,完善国际会展设施,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成都会展业健康、有序、科学发展,进一步发挥会展业助推产业、拉动消费、扩大开放、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再接再厉,确保今年举办重大会展节庆活动500个以上,同比增长10%,其中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80个,同比增长20%,实现会展业直接收入60亿元、拉动消费500亿元,同比增长17%。”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特别是要用好财富全球论坛营造的“财富效应”、世界华商大会带来的“大事件效应”以及即将召开的第十四届西博会的时机,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展会,全面优化会展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名城。要以国际化为引领,提升成都对外影响力,一方面办好国际性展会,对标国际先进水准,遵循国际惯例,升级承接国际盛会的各项硬件设施,积极申办多边国际会议、高端行业会议、知名国际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国际会展设施,推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重大会展设施的开工建设,鼓励在建和新建五星级酒店增加会议设施,提高大型国际展会承载能力。同时,完善国际会展服务,吸收借鉴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在办会理念、展会组织、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按照国际标准规范会展服务语言、标志标牌和项目执行,开展会展国际营销。此外,在打造“宜人生态”方面,大力推行绿色、生态会展理念,努力推进展会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材料和设施的推广使用,提升展会节能环保水平;倡导行业形成绿色环保公约,建立展会物料回收和循环利用工作机制;引导大型展会绿色出行,优化大型展会交通组织;培育和引进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专业性展会在蓉举办,助推我市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2013年10月23日

第九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今日在武汉举行

第九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今日在武汉举行

第九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今天,第九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在武汉市举办,本届文化节确认参会的领导有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志平、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外交部礼宾司原司长鲁培新、国际展览业协会主席陈先进、中国贸促会展览部部长顾超、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王国洪等领导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自2005年创办以来,得到了会展行业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8年来先后走过了郑州、长春、深圳、长沙、成都、义乌等城市,近5000人次的会展行业从业者齐聚与此,共话友谊、共谋发展,为中国会展行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每届文化节都会推出论坛、会议、展示、演出、比赛等各种类型的特色活动,研究会展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总结会展行业的经验教训、推动会展文化的建设。每年夏季参加会展文化节,成为越来越多会展人日程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被业界誉为“会展人的节日”。据了解,第九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的主题确定为“城市与会展文化”,深入契合了会展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会展文化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渗透到了各大城市中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具备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文化、引领城市特色的社会功能。第九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各项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体包括会展文化开幕式和全体大会、中国会展联盟成立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心城市会展工作年会、中国会展云端对话会、第二届中国会展投融资论坛、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研讨会等会议;第三届中国会展PEM大会(推介、展示、对接洽谈)、会展项目投融资洽谈会、新设备、新技术专题展览等对接洽谈活动;以及“会展人武汉之夜”颁奖文艺晚会、中国会展文化沙龙、中国会展城市联盟签约仪式、“国家会议中心杯”第五届中国会展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金海豚大奖颁奖典礼、中国会展指数等信息发布及参观考察活动等。

2013年08月16日

全球每年大约有350万人进行会奖旅游

全球每年大约有350万人进行会奖旅游

随着SITE(奖励旅游组织者协会)全球年会去年首次在中国召开、ICCA(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宣布今年落户上海,中国会奖旅游的实力已获国际认可。面对这样一个“香饽饽”,中国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说:“中国会奖旅游产业近年来规模的扩大、水平的提高、国际化的步伐都令人瞩目,但其在制度架构、产业主体、市场培育、人才队伍、理论支撑等方面都有待加强。比如目前我国会奖业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行业管理办法、出境组团社的资质令许多专业公司失去机会、没有国家级的推动会奖旅游发展的机构、在一些项目上政府批复繁琐、会议综合服务集群不配套、没有建立完备的集团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及服务商缺乏、客户对于创意和策划成本了解匮乏等。有分析指出,中国会奖旅游实力提升主要体现在:直销、医疗、保险、金融、汽车、IT等市场企业主体成长迅速,正在从过去的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向更多国内企业发展,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企业向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发展;在东部地区场馆建设热度不减的同时,湖北、贵州、宁夏、西藏等中西部地区也涌现出许多新展馆;会奖旅游服务商除了源于各大旅行社的专业会展公司以外,许多国际、国内的公关公司、民营企业也纷纷进入;会议组织者更加追求全新的创意和与会者的超凡体验,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等。2012年,北京、上海、宁波、成都、厦门等城市,或是成立了专门负责会奖旅游的相关部门,或是直接给予现金支持;北京、上海、杭州等八个城市还成立了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这些都反映了目的地城市对于会奖旅游重视程度的增强。与此同时,行业联合和行业自律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国旅行社协会会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标志。国旅专业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总裁、中国旅行社协会会奖专业委员会2013年度主任委员李柱认为,在区域分布上,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会展中心城市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发展的势头强劲与我国本土企业会议需求增长,中国会奖市场正呈现出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等特点。中国会议产业大会2013西安夏季峰会期间举办的世界会议与旅游局(CVB)局长论坛上,来自新加坡、南非、美国等国家和迪拜、首尔等城市的会议旅游局负责人到场,针对目前会议旅游局的设置以及未来在发展会议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方面进行了探讨。有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仅在昆明举办的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会展活动每年都有10个以上。在昆明地区举办的100人以上的中型会议近千个,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多个亿,拉动了包括旅游业在内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余繁表示,云南会奖旅游起步晚,发展快,根本原因在于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坚持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吸引国内外客商。首届南博会、昆交会、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GMS领导人会议等各类型会议、会展活动都是云南的品牌性会展项目。目前,云南正在通过国际航线的开通、会展综合区的建立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完善的会奖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提及特色化发展,南京市政府会展业办公室主任尹文表示,南京的学术会议位居全国第二,除这个主打特色之外,夫子庙灯会,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亚经会等节庆展会都为南京提供了新的契机,接下来,南京要往博爱之都方向发展。桂林市旅游局副局长张志红则提出一定要定位清楚,特色突出,相对而言,低碳、创意、环保会议更有市场地位,政府要引导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卖家市场要懂得特色营销。比如一场会议中可设置主题茶歇,为宾客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水果、咖啡等,让宾客感受新颖别致的服务。桂林就结合当地的山水资源,将游船作为举办会议、主题派对的特色卖点。

2013年08月15日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