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会展产业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会展产业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陈先进谈会展业可持续发展要以量变实现质变

陈先进谈会展业可持续发展要以量变实现质变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可持续性发展是企业迈向未来必须追求的发展模式,政府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时不可忽略对环境的保护,而作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则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今,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陈先进称,有些会展企业并没有考虑过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是优先考虑经济危机,考虑时间安排,考虑资源问题,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想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压根没兴趣。单纯地认为,我的老板没要求,客户没要求,董事会没要求。当地政府也没要求,所以就不必去做。还有一部分企业是考虑成本,觉得如果实施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话,成本太高。而对于展览供应商来说,可持续发展又是个软任务,不是硬指标,企业要先完成每年的利润这一硬指标后,才会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此外,又要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对绿色环保材料、工具有充分的认识,懂得如何运用。陈先进指出,有些企业对量变到质变有误解,不知道做这一点点的工作到底有没有用。其实,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哪怕今天只做一点小事,对可持续发展采取一定的措施,就会对整个社会和行业产生正面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事开始做起。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挑战性,但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先进称,作为行业从业人员首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虽然过程漫长,但要持之以恒,要彻底化,积极参与进来,使整个产业的发展能够实现健康、绿色、可持续。

2014年12月10日

林奇:会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林奇:会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林奇:会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近十几年中国会展业发展突飞猛进,从硬件到软件,整个会展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显著的改善!然而会展的统计、评估发展相对缓慢,不能不说是一块短板。木桶理论大家都应该知道,从这一点说会展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会展信息化建设作用巨大:1.统计分析的需要会展信息化能把会展业的发展数据化,更真实,更科学!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我们知道2000年以前中国会展业的什么情况和2000年以后什么情况;也能知道南方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和北方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并能对比;能知道整个会展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也能知道某一行业内的会展项目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更能知道单个会展项目的详细情况。2.会展评估的重要工具会展评估工作往往通过无形的产品有形化,定性要素定量化来进行比对、分析和认可。会展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正是会展评估的重要参数,会展信息化是会展评估的重要方法和途径。3.有利于会展决策人员的正确决策会展数据往往能反映出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决策人员的重要决策依据。这里举一个例子:具联展软件的调查显示,展览会中80%以上的参展企业和观众都更为关心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那些最为重要的专业人士意见(资料源自王涛老师的博客)。这条统计数据能让决策人员作出下届展会多展出新产品,多邀请行业著名专家,多总结未来趋势等这样的决策。4.有利于会展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会展数据折射出的信息对管理人员的作用也很大,首先能避免客户因业务员的离职而损失,其次能发现相同类型的客户和观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有的客户和观众每年都来,怎样保住?有的客户和观众以前每届都来就这届没来,怎样再维护过来?有的客户和观众连续几届没来参加了,怎样吸引过来?有的观众展会3天每天都来,怎样发现他的需求并帮助实现?等等。5.理论研究的参考作用会展创新研究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而会展信息化建设正好为会展创新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研究基础。6.线下展会的继续和延伸会展信息化建设不单单局限于会展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在于线上电子商务的增值服务。这种电子商务的平台是线下展会的继续和延伸,满足了客户多种宣传贸易的平台,并能促成线下没有成交的业务和贸易。不可否认,电子商务展会的发展似乎使线下展会危机四伏,但是请不要忘记“危”和“机”并存,可以相互转化。会展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会展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

2014年08月27日

上海会展业新发展,期待由大变强

上海会展业新发展,期待由大变强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近日,随着9-12期扩建工程N1、N2、N3、N4展馆的相继建造完成,上海会展业的“地标”—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面落成。从1999年11月4日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而上海会展业也经历了“起步-发展-腾飞”三部曲,且在推动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上的重要作用越发显现。未来,会展业将如何改善自身的“短板”,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沪会展业将迎“双引擎”20世纪90年代,上海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上海会展业也依托本地经济飞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统计显示,20世纪80年代,上海每年只举办一二十个展览项目,作为主办和经营会展的专业公司也只有寥寥数家。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改变,随着上海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跨国企业集团大量进驻,本地的会展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开始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就在这个时候悄然进入市场。据了解,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于1999年正式启动建设后,其展览业务年均持续增长。截至2011年末,全年共举办约94个展会,展览合同销售面积达480万平方米。“自2001年11月2日SNIEC一期工程建成开业至今,每年约举办80场知名展览会,吸引约400余万名海内外商人,已成为世界最成功的展览中心之一。SNIEC也被视为中国展业与国际展览界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汉友介绍,全面落成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拥有17个风格相似的单层无柱式展厅,室内展览面积达20万平方米,室外达10万平方米。“随着展馆的全面落成,预计2012年展览销售面积将进一步增长。SNIEC作为中德两国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合作最为成功的领域之一,它的落成也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会展中心。”上海会展业的“异军突起”,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全球展览市场上的比重,也让正在转型中的上海经济有了先发优势。业内人士表示,一批在过去曾经拉动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现正趋于成熟或衰退,其带动作用明显减弱甚至丧失。会展业则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有关部门测算,其拉动系数高达1:9,同时还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就业。从上海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会展业的发展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速,已经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将会展业作为上海的主导产业无疑具有战略意义。今年初,商务部与上海市政府投资230亿元的国家会展中心项目,落户上海虹桥。根据规划,此项目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由展览场馆、综合配套设施和后勤保障设施组成。其中展馆展览面积约5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会展中心。该项目建成后,将在展览面积上取代汉诺威展览公司,成为全球会展行业的领头羊。业内普遍认为,虹桥会展综合体建成后,政府型展会将移师虹桥。未来,新国际博览中心如何与该项目对接,使二者发挥“合力”效应引人关注。对此,董汉友表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虹桥会展综合体作为上海浦东、浦西两大会展项目,应各自发挥优势,错位经营。虹桥会展综合体将来或以政府类展会为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则瞄准国际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中国的会议产业发展迅猛,一些城市在会议业的扶持力度上明显大于展览行业。面对新发展形势,董汉友表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在保证展览业继续向前的基础上,近年来在酒店配套建设方面谋求会议与展览共同发展。如今,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附近已建成浦东嘉里中心和亚美拉喜玛拉雅酒店,两座高档酒店内均设有会议室,解决了展会期间同期举办会议论坛的场地,使参会代表不用再将时间耗费在展馆与会议中心的路程上,最大程度的方便了与会者。诸多“短板”待改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会展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不过,尽管近几年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与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周禹鹏会长表示,我国会展业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会展业相比,在规模、能级,特别是办展水平上都还有一定差距。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可借助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面落成及浦东会展综合配套服务日益完善的契机,改善会展业的“短板”情况。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上海会展业的行业自律机制和规范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展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各个展馆展览面积不够大且布局分散;展会审批“政出多门”,同一主题的展览你办我办他也办,看似热闹,实际收效甚微;收费标准“内外有别”,对海外展商收费偏高,未给予同等国民待遇。另外,上海会展人才的缺口还比较大,无法满足整个行业日益扩张的需求。上述人士表示,会展业的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不但要熟悉展览会操办的一般流程,而且要了解展览项目所在行业的情况,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准,最好也懂经济和管理。但是,目前上海会展业从业人员中,管理层领导多为行政配备,半路出家;会展设计人员亦是从其他专业如平面、广告、装潢等转道而来;展会项目的招展营销人员虽有一定的外语水准,却均非经济管理学出身;工程、制作、施工人员更是来自各行各业。虽然也有一批从业十数年,致力于会展业的有识之士,积累了相当经验,传授给企业的员工,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环境及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无法培养出专业型、全面型的人才,这直接造成展览项目大都规模不大,管理难以与国际接轨。如何针对这些人才缺口,培养适合的人才储备是摆在会展业面前的一道难题。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上海会展业的发展瓶颈并不是单个的问题,事实上,这也是“突飞猛进”的中国会展市场的一个缩影。在日前由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会展领袖论坛”上,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指出,一个国际会展业中心城市应具备五大条件:一是交通发达;二是人均GDP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平以上;三是流通服务业在GDP中比重超过制造业;四是商业外贸依存度高;五是有强大的中介组织和配套社会服务。目前,世界上的展览趋势向专业展快速发展,会展主题体现时代脉搏,互联网催生的电子商务、网上展览正在使展览业发生深刻变革。而我国会展业发展似乎还没有适应这样的变化。首先,缺乏对规律的认识、探索,大兴土木,盲目重复建馆,重视硬件建设,不重视软件建设;其次,找不准定位,到处都提会展是支柱产业,到处都办国际化展览,实际专业化办展水平很低,办展人才不足;缺乏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总体战略规划;同时,会展业的发展缺乏法制化管理。对此,张志刚建议有条件发展会展业的城市,当地政府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在前期给予会展业必要的培育和扶持,又要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规律办会展,努力向着专业化、市场化、法制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数据显示,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领头羊”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却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至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说明我国展览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指出,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另外,我国展览场馆的总面积虽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国际展览业协会候任主席陈先进在会上表示,目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展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在办展的意识、形式及技术手段上尽快转型,通过转变思想、创新技术,促进我国会展业产业健康升级。”

2014年08月06日

重庆:会展业驶入快车道

重庆:会展业驶入快车道

3月25日8点30分,随着第十三届中国金属冶金展第一辆物流车驶入场馆,位于两江新区悦来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博中心”)正式宣告运营,也标志着重庆会展业正式驶入快车道。这个屋顶以“蝴蝶”为造型的展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展翅起飞。来自市商委的数据显示,预计2013年重庆会展产业直接收入63.6亿元,拉动消费503.6亿元。预计全年全市共举办展会581个,展出总面积达到506.4万平方米。核心事件3月25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正式投入运营。10月26日,第46届全国制药机械暨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开展。这是重庆国博中心承接的第一个国家级展会。12月3日,重庆市政府与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定于2014年10月在重庆国博中心举办第91届全国糖酒会。国博中心的闪亮登场、国家级展会纷至沓来……回顾2013年,重庆会展业迎来精彩纷呈的一年,重庆会展业格局也悄然变化,国博中心、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陈家坪展览中心根据自身优势做好定位,进行资源互补、错位发展,共同创下可喜成绩,对重庆的招商引资、扩大消费、带动生产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腾飞国博登场拉动会展经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键介绍,自今年3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国博中心已经承接了12个专业化的展览会,观展人数累计达到210多万人次,总展览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其中,渝洽会、国际车展、汽车消费节、渝交会、全国制药机械暨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以下简称“药机展”)等8个展会规模超过了5万平方米,其余展会也均在2万平方米以上。“药机展是重庆承接的首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规模全国性展会,布置期间有1200辆20米长的大货车驶入国博中心,如果首尾相连需要24公里的道路停放。”石键告诉商报记者,由于国博中心的硬件和服务让其顺利开展,药机展组委会表示,有意明年下半年还会选择到重庆继续举办。“运营第一年,国博中心得以证明了承揽能力,因此享有‘天下第一会’的糖酒会才会选址国博中心。”石键表示,12月3日,重庆市政府已与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签署《第91届全国糖酒会合作备忘录》,定于2014年10月份在重庆国博中心举办本届糖酒会,届时将有近30万名国内外客商涌入重庆。“目前,重庆国博中心已经加入全球会展业协会(UFI),使得能够真正融入国际会展业的链条中去。”石键透露,国博中心在积极引进全国大型展会的同时,也与国际知名的展览公司建立广泛紧密的合作,如德国的汉诺威、杜塞尔多夫对重庆市场的调研工作取得了进展,明后年将在重庆创办展会。格局主城三雄鼎立错位发展国博中心的投入运营,打破了以往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主导的重庆会展格局,国博中心专业化、规模化和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陈家坪展览中心市民化、消费化的会展经济“三雄鼎立”格局正在形成。“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今年承接了60~70场展会,最大规模在4万平方米,以消费类展会居多。2014年我们已经提前安排了40多场展会,档期基本排满。”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总经理陈尉刚坦言,国博中心投入运营,使重庆国际会展中心有了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凭着多年会展经验以及区域优势明显,参展商和民众对重庆国际会展中心的参与度和认可度较高,婚博会、动漫节等一系列的自办展会也已办出特色,这些都是和国博中心进行错位发展的路径。“2013年陈家坪成功举办了40场展会,以贴近消费者的小型展览和活动为主。”重庆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即陈家坪展览中心)总经理王伟透露,陈家坪展览中心区域优势明显,交通配套设施很完善,目前已和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中心城市的会展企业、机构形成联盟,共同完成了会展经济的全国布局。市商委会展处处长张建军告诉商报记者,从大原则来说,三大会展中心互利共荣需要遵循市场调节,如国博中心主要承接3万平方米及以上的规模性展会和一些专业性较高的展会,而南坪和陈家坪展览中心则从百姓参与度较高的展会切入。因此,2013年的大型展会聚焦在国博中心,南坪和陈家坪展览中心的展会同样档期满、展出频率高,基本达到平均一周举办一次。亮点今年区县展会约占六成事实上,会展经济能够拉动城市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按国际上认可的1∶9会展联动系数来说,举办一场收入为1000万元的展会,可以为其他产业带来9000万元的收入。在主城会展“三雄鼎立”的格局下,区县展会也不遑多让。市商委会展处处长张建军介绍,预计全市今年举办的展会将比去年多60场,共581场。其中,各区县组织的展会大约占了60%。“区县展会是会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促进交流合作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作用。”张建军表示,今年万州已经举办了包括长江流域商贸协作会、春秋季三次汽车消费展、国际美食节、三峡库区农副土特商品展等20多次会展,交易金额超1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30%左右。除了万州,合川在今年也成功举办了汽车展,展会期间共卖出500多辆汽车,交易额近1亿元;荣昌家居建材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则吸引了隆昌、遂宁等邻居县市的消费。声音会展业发展应加强联动效应“会展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通过这个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汇聚人气,更多的是拉动高密度信息交流和短时间内资金流的汇合。”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说,国际城市和区域性经济城市的会展业都会比较发达,重庆未来的定位是西部中心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也该紧随其后,加强联动效应。在易小光看来,会展业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将单纯的会展业同商贸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是带来了包括经济、文化的综合性效益。在保证会展方创收的前提下,对区域经济的招商引资的作用更加显著,对项目的推进和落地都有很好的助力作用。同时,也通过这个方式,让外界更加了解重庆。“未来重庆整体经济总量将持续增长,区域内的交往和流动也会进一步扩大,重庆会展业也应该立足经济发展需求,在硬件设施、管理经营模式上不断改进,丰富营销手段,打造品牌展会。”他说,在此基础上,重庆会展格局还将继续进行错位发展,各个会展方要做成自己的特色,一定要紧跟市场需求,在发展中寻求新机遇和自我定位。

2013年12月24日

巧用会展平台 促进城市发展

巧用会展平台 促进城市发展

会展经济科隆:谙熟效益之道科隆既是“德国媒体之都”,又是“展会之都”。科隆之所以成为会展城市,同它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传统紧密相联。被称为德国“媒体之都”、“展会之都”的科隆是座历史名城,办展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公元50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将科隆提升为日耳曼行省的首都,莱茵河口的地理位置使之迅速成为商业中心。到1259年,科隆大主教发布命令,要求所有经过科隆的商船把货物在港口销售3天。在此期间,商品的质量将接受检验,重新包装并盖戳,这一戳印后来成为欧洲公认的质量认证。136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给予科隆每年举办两次商业展览会的特权,从此,年年举行的科隆展会随着欧洲经济和商路的发展几度起落。1922年,科隆展览公司正式成立。科隆展览公司公关部阿倍尔女士向记者介绍说,科隆的展会同它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传统紧密相联。这里被称为“德国媒体之都”,是全国16家广播电台和6家电视台的总部,也是科隆世界影像博览会的依托。2009年起,科隆市政府、德国铁路公司、科隆商工贸易所、零售和服务协会、科隆旅游局等10多家机构参加了“展会之都科隆”主题活动,共同研讨展会创造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之道。活动制定了相应计划,比如在科隆国际家具展期间配套推出科隆建筑之旅活动,宣传介绍科隆的著名建筑物;在世界食品博览会期间举行科隆美食节和购物之夜等活动。如今,展会已成为科隆经济的主要支柱。每年参展商给当地带来的经济贡献达到10亿欧元,创造1.1万个全职工作机会,3/4的科隆人从事服务业。科隆展览公司在国内外定期举办约70个交易会和展览会,均是25个行业业内的顶级展会。这些核心行业主要包括:通信、媒体与时尚;居室、园林与休闲;艺术与文化;食品行业;家具、室内装修与纺织品;健康与休闲;技术与环境。每年,科隆的展览会都会吸引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万多家公司和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万观众。科隆展览公司的展览以国际性著称,平均60%的参展商和40%的观众来自境外。世界食品博览会、科隆国际家具展、科隆国际五金博览会、国际体育用品、露营设备及园林生活展览会、科隆国际游戏展、数码营销展览会及世界影像博览会等是其主要展会。科隆市长尤根·罗特斯本人亲任科隆展览公司监管理事会主席,他对记者表示,办好展会对塑造城市形象十分重要,比如巴黎靠“创意之都”的标语全年举办36场展会,取得了良好效益。科隆也将更有效地宣传和发展自己。2002年,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科隆展览公司与合作伙伴在中国创办了中国国际五金展、中国国际甜食及休闲食品展览会、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等展览项目。新加坡:主打联合营销新加坡的会展经济被定位为“政府推动型”,政府并非单纯地推动会展产业,而是以旅游带会展,进行联合营销。“安全、基础设施完备、英文普及率高是新加坡会展的最大卖点。”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刘叔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来新加坡参加会展的人有400多万,不仅促进了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也给新加坡的酒店和零售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新加坡连续两次被国际会议协会联盟评选为“最佳国际会议城市”,连续10次荣获国际会议协会颁布的“亚洲最佳会议城市”称号,被誉为“亚洲会展之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和东盟最发达的经济体,新加坡是连接西方发达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的桥梁,非常适合举办国际性会展。许多世界知名的专业展览组织公司,如励展博览集团、杜塞尔多夫展览机构等都把亚太地区总部设在新加坡。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展会的规模和次数均位居亚洲前列。其中颇有名气的是新加坡亚洲博览会。该博览会去年第2次在新加坡举行,吸引了530家以亚洲为生产基地的优质供应商参与,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的6000多位买家入场。新加坡政府的有效组织与大力宣传对新加坡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加坡旅游局的展览会议署成立于1974年,主要任务是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开展工作,向国际社会介绍新加坡举办国际会展的优越条件,促成在新加坡举办各种会展。新加坡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扶持会展业发展。2005年,新加坡政府投入1.7亿新币(约合8.68亿元人民币)用于鼓励国内外会展业者带来更多、更大规模的商务活动并吸引更多高端新兴行业到新加坡来举办商务活动,鼓励更多国际组织把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扩大新加坡在展览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业内人士认为,新加坡并非单纯地推动会展这一单一产业,而是以旅游带会展,借助电视、网络、电子出版物等多种手段进行联合营销。新加坡旅游局展览会议署每年都有计划地向世界各地介绍新加坡会展和旅游方面的情况,并在世界各地举办新加坡会展经济研讨会,积极宣传和推介新加坡在会展和旅游方面的优势。巴塞罗那:用活各种资源一年一度的世界通信产业的标志性会展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盛事。根据大会主办方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统计,今年大会的与会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2万人次。“巴塞罗那已经连续第8年举办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而且直到2018年都将是大会的举办地。毫无疑问,这给当地的经济复苏和企业发展带来了正能量。”加泰罗尼亚大区政府电信部主管查尔斯·萨尔瓦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办好今年的大会,主办方及地方政府做了许多工作。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今年的展会从原来位于市区的老展馆搬到了郊外的格兰维亚展馆。为了减少与会者对新展馆的陌生感,主办方甚至在新展馆门口竖起了与老展馆同样的两根金属柱,因为这两根金属柱一直是大会的地标之一。

2013年09月24日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