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

返回3D分区>>
展馆直达

当前位置:物联网 > 智能建筑 > 行业知识 > 正文 > 气候智能型农业肩负双重使命

气候智能型农业肩负双重使命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12-10 16:54:18

  “气候智能型农业”这一理念的推行对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在哪里?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领导人、科学家、民间组织及私营机构代表就此分享了经验。

  第三届全球农业、粮食、营养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落下帷幕。在前两届会议的基础上,本届会议继续探讨“气候智能型农业”在全球的推广问题,并提出“从今天开始一起智能种植”的口号。  “气候智能型农业”这一理念的推行对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在哪里?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领导人、科学家、民间组织及私营机构代表就此分享了经验。  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需因地制宜  联合国粮农组织气候、能源及权属司司长姚向君对本报记者说,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持续提高粮食生产率、提高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降低农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等。  根据本次会议的资料,目前全球有超过8亿人口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而2050年世界人口可能达到96亿,届时粮食需求量将比现在多出近70%。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也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构成了新挑战。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25%的土地已经或正在高度退化,而气候变化往往对最贫穷国家的农业生产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提出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念。  南非农业研究协会主席沙德瑞克·莫夫利以具体事例向记者解释说,如果在种植水稻时减少肥料的使用,既减少了水资源污染,又提升了农作物生产率,那便达到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想要的效果。  “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念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上个月在华沙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上也谈到,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创造可持续性未来的一种方式。  姚向君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气候智能型农业”并不是一种能够普遍适用的农业技术和方式,它应该以特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为基础,具有本地化的色彩。比如,虽然全球普遍存在过量使用肥料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但非洲目前的情况却是,很多国家的土地中肥料使用量还是非常少,所以非洲国家当前需要的是适当增加化肥使用量,以提高粮食生产率。  在提高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方面,姚向君介绍说,目前全球常见或正在推广的方式包括,选育抗旱、抗虫、抗高温的优质种子,发展秸秆还田等节约型农业耕作,设立极端天气早期预警系统以及推广气候指数保险等。  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农业部门也具有很大潜力。以非洲为例,目前很多养殖家禽和畜牧的农场会让动物的粪便自然发酵,这会产生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而目前中国国内推广得比较普遍的沼气技术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应对未来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粮食缺口方面,除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外,与会人员还提出了减少过度消费、降低肥胖、减少浪费等涉及生活习惯的方案。会议还认为,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政府设定了使用生物能源的目标,这将加剧未来粮食的短缺。  发掘非洲农业潜力仍然大有可为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推行“气候智能型农业”方面,非洲国家可以采用保护地下水源和多元化作物种植等手段,以此改善本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减缓土地退化。从长期来说,这也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