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

返回3D分区>>
展馆直达

当前位置:行业机械 > 矿山机械 > 展位资讯 > 正文 > 环保数据造假成公开秘密 相关环保部门难辞其咎

环保数据造假成公开秘密 相关环保部门难辞其咎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7-07 17:21:31

  近日环保部对19家企业进行处罚,一波激起千层浪,环保数据造假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环保数据造假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在线监测网络耗费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多达百亿元投入,还是让某些企业钻了空子,环保部门难辞其咎。

环保数据造假成公开秘密 相关环保部门难辞其咎  19企业脱硫数据造假被罚环保数据造假成公开秘密  “部分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已经摸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采样规律,如两小时或者1小时采样一次,部分企业就在测量间歇大量偷排超标污水。”  环保部近日对去年脱硫数据造假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不少央企子公司亦在名单中。在脱硫数据造假的19家企业中,五大电力集团、华润、中石油、神华等央企子公司均上榜。据调查发现,环保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许多受访的基层干部和环保专家希望“伪造监测数据要追究刑事责任”,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说,如果造假者面临的不仅是罚款,还会被抓、拘留、承担法律责任,将起到有力的震慑。  企业从“偷排污水”升级到“偷改数据”,听上去,已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治污之难有些让人绝望了。但实际上,治污之难,并不在于企业偷排的鬼把戏多,而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的结果。所以,要管住企业的污水管子,首先要管住政府部门负责人的官帽子,政绩考核不能只看GDP,还要考核环境质量。另外,对于排污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也许,抓住这两条,就能抓住解决治污难题的“牛鼻子”。  污染监测成摆设,更该追责环保部门  每次曝出这类企业肆无忌惮排放,甚至涉及造假、忽悠监管的新闻,都会有人呼吁加大处罚力度,干脆把企业罚得倾家荡产。很多时候,环保部门官员也在积极附和严罚企业的呼吁。至少就此事而言,严罚涉事企业固然需要,却不免忽略了更为紧要和关键的问题。  在环保数据上做文章,造假成本很低,只要不被发现,收益却很大,污染企业可以借此骗取国家补贴,少缴排污费,规避潜在的审批和处罚。企业规避生产经营成本和管制成本,有着天然的动力,要遏制企业排污,仅从道德、社会责任层面发表谴责,除非企业已经成长为那种需要顾忌品牌美誉度的公众企业,否则并不具备太大意义。  “国字号”企业(央企)不该造假,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奢望。对于一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反倒可能出于对家乡父老的道义责任而约束企业排污。而央企或外企,投资、业务关系复杂,多层级管理的立足点仍将基于利润。无分国内还是国外,很难见到将内部业务管理中将环保责任放在利润指标之上的企业案例。因此,央企或外企的子公司、低层级业务分部是否造假,是否守法履行减排责任,只能有赖于监管执法,而不能寄望于央企因为是“国字号”企业而多一份自觉。  一些地方庇护污染企业,动机也不难理解,污染企业的排放未必对所在地形成过大影响,而是通过跨区域河流等空间扩散到其他地方,但污染企业带来的产值和税收却留在了所在地。  在当前阶段,加大环保监管力度,最重要的是改善监管部门的执行力,扩大监管执法的覆盖面并增强其威慑性,增加企业主体抗拒或逃避合法监管的风险成本和技术难度。但在报道中,人们读到的是,许多企业“从容”长期造假的事实,并因此“摸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采样规律”。也就是说,污染在线监测网络投入使用的同时,许多地方的环保监管并没有随之配套加强,有关方面而是“很傻很天真”的相信在线监测网络就可以“搞掂”一切。  在线监测设备生产运营商的资质先需通过环保部审批,再经地方环保部门审核招标后,由排污企业自行选择与其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决定了污染企业成为了在线监测设备的“衣食父母”,很难想象后者会冒着牺牲利润、订单的风险,去跟污染企业严格较真。设计出这样一套在线监测网络运营和管理体系的环保部门显然难辞其咎。  在线监测网络已经耗费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多达百亿元投入。如此惊人的巨额投入,换来的却是一个可以被企业轻而易举找到“后门”和BUG的监测网络。企业不仅“已经摸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采样规律”,“在测量间歇大量偷排超标污水”,类似的造假手段还包括“在设备采样管上私接稀释装置,甚至直接拔掉采样探头、断开采样系统,致使监测设备采集不到排放的真实样品”,等等。国家和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作为在线监测设备审批和审核招标者的环保部门,究竟是多么马虎的履职,才会造成而今的尴尬呢?  企业对在线监测数据动手脚的公然造假现象高发,各级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需要对环保部门在其中的履职进行评估。如上所述,环保部门至少存在执法监管督促不力、在线监测网络程序和制度设计不严密、设备审查和招投标履职效率低下三方面责任,从而让在线监测网络从监控污染的末梢,几乎变成了纯粹的摆设,各级财政为之投入的百亿元资金有白白打水漂的风险。  环保数据造假:追问  “偷数字”有哪些花样?  一些企业为了对在线监测数据动手脚,可谓“用心良苦”: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在锅炉烟囱中部安装了一个螺丝,以便随时调节采样点的位置,使其在线监测数据控制在环保规定数据值范围内。此外,该公司虽然采用了在线监测设施第三方运营方式,但该公司不让运营方拿钥匙,而是自己“把门”,并安排专人操控监测设备,每天晚上对在线监测设施烟尘仪电位器进行调整,并对其系数进行修正。  银川市环保局在启元药业进行检查时,奇妙的情况出现了:当停运锅炉内的脱硫设备一小时后,锅炉排出气体的颜色和气味都发生了变化,在线监测数据却纹丝不动。“部分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已经摸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采样规律,如两小时或者1小时采样一次,部分企业就在测量间歇大量偷排超标污水。”河北省环境执法监察局负责人介绍说。  还有的排污企业在污水中放置一个水桶,里面盛满干净的水,在线监测的探头被固定在水桶中,跟污水完全分隔开。  为何宁可挨罚也要造假?  最近环保部对19家脱硫数据造假企业处罚4.1亿元,只是追缴应该缴纳的排污费。按照现行法律,针对企业违规排污一般处以三五万元罚款,限期整改,这样的处罚难以对任何一家企业起到警示作用。而且,只要不被发现,污染企业可以骗取国家补贴、少缴排污费、规避处罚,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说,火电企业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行业,为提高火电企业脱硫的积极性,国家对安装并正常运行脱硫装置的燃煤电厂,进行电价补贴,以弥补脱硫成本增支。一个60万千瓦的机组,国家给予的补贴大概为每年4000万至5000万元。不少发电厂拿到脱硫电价补贴之后不好好运行设备,出现白天装置运行正常、晚上关闭环保装置的情况,把钱省下来自己拿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执法局局长虢鹏说,一些污染企业设施停运一天节约的钱大大超出一年罚款的数量。例如,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费用一般都超过5元/吨,复杂的污水处理价格达到几十元每吨,再加上废气处理,一个规模企业每日治污费甚至高达十几万元。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的动力可想而知。  数据造假,监管部门真的不知道?  排污企业在环保监测数据上弄虚作假,意味着环保部门统计、公布的环保数据是失真的。难道说地方环保部门被企业欺骗了?显然,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解释恐怕更为合理,因为虚假环保数据可以减轻地方环保部门防污治污的压力。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纵容,也是违法企业有恃无恐造假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朱良玉说:环保数据是地方政府的形象,是领导干部的“脸面”,环保部门的数据不好看,那不等于往地方领导干部脸上抹黑吗?在一些地方,“环保数据要由当地领导点头才能公布,而不是环保局长说了算,真实的数据已成为不敢见光的秘密。”

下一篇:环保产业发展遇阻,实体经济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