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新常态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新常态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新常态·新机遇 第14届中国环保展即将在北京举行

新常态·新机遇 第14届中国环保展即将在北京举行

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将于6月9日-1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每两年一届,历经29年的中国国际环保展是我国环保领域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展会,是环境保护部在国家各有关部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及各省市环保部门等的长期支持下精心打造的品牌展览。自1986年以来,该展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历届展会都有国家领导人和数万环保专业人士共同参与。CIEPEC展会为推动中外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展会以“新常态·新机遇”为主题,以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防治重点需求为主线,以为打好“水、气、土”三大污染防治战役提供产业支撑为目的,集中展示一批重点环保技术和装备。目前,展览会招展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3万平米的展出面积全部订出。在展馆设置方面,1号馆、4号馆和5号馆是国内馆,2号馆和3号馆是国际/港澳台馆。5号馆设有会议报告厅,综合服务楼设多个会场,展会同期国内外会议活动精彩纷呈。今年的展览会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国内外环保先进技术全面展示。中国环保展荟集了全球顶级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重金属与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将为我国当前及“十三五”期间市政及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最新方案,也将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持。国际展商继续保持多元化的趋势。中国环保展会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境外展商参展,除意大利、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老牌国家展团一如既往踊跃参展外,更有来自丹麦、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等新生力量加入展会盛宴。他们带来了发达国家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绿色发展理念。法国、丹麦、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展团还将在展会期间组织专题交流等主题活动。汽车污染治理企业形成专题展区首次闪亮登场。针对消费者十分关注的车内空气质量控制问题,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及污染治理企业将在本次展会以专题展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5号馆)亮相。同时,中国环保展将会同期将举办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论坛,由各大车厂、内饰件厂商、车内空气检测与治理企业共同商议车内饰件污染物控制及环保产品标准制订、车内污染物快速检测设备等技术瓶颈问题,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绿色化进程。同期会议活动丰富,内容精彩纷呈。中国环保展会将同期举行环保产业政策报告暨互联网+环保产业发展论坛、投融资论坛、重点领域热点技术论坛、行业发展论坛、中外环保产业交流等15场大型论坛,邀请来自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的高级官员、国内外行业专家、投融资专家、知名企业高管等近200位演讲者,就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及政策、环保产业行业发展政策走向、行业热点话题及面临的具体问题等进行主题报告及专题讨论。此外还将举行35场技术交流会,就近年来产业高度关注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复、PM2.5、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综合处置、污泥处理处置、工业有机废气(VOCs)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研讨。

2015年06月05日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经过上一世纪最后十几年和本世纪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会展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向,中国会展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方式、区位格局、业态内容、产业链体系、市场化进程、发展条件和竞争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与世界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中国会展新常态。“新常态”一词,在很短时间内由经济思想界演变为世界和中国的决策语汇,成为当前分析经济形势与发展未来的热词。在“新常态”视角下,世界与中国,正面临一个新的时代;同样,中国会展也面临着新的局势,新的转折和新的机遇,需要转变思想理念,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模式,谋求新的飞跃。何为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尔·埃里安提出,特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国家经济陷入低速增长、甚至衰退的经济现象,是国际投资界描述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增长低于平均水平的特定用词。经过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美经济持续20多年相对繁荣的“大稳定”,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西方思想界的深刻反思。时至今日,埃尔·埃里安仍然坚持,虽然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是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高失业率和政府债务高涨的“新常态”并未结束。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甚至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停滞可能成为新常态。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为世界经济增添新的变数,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负责人鲁奇尔·夏尔马在美国《外交》杂志撰文说,过去全球投资者常聚焦GDP增长、就业和贸易,并以此来预测投资。现如今,市场更关注政治变化,尤其是新领导人如何推动经济改革。这已成为观测世界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西方思想界,“新常态”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经济发展表现为低增长、高失业和高债务“一低两高”的基本特征;二是在宏观政策应对上,长期以来,传统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可能无法适用新的经济现实,需要探讨新的治理良方。因此,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新的风险因素不断呈现,以往的药方有可能不再是万灵妙药,世界经济处于理论的探索期与政策的实验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去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象特征作了精辟的概括:“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新常态”首先意味着经济现实的变化,曾经助推中国增长的各种经济要素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在增速、结构与改革三方面取得了更科学的平衡;经济学家将这种新常态概括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大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还意味着宏观政策的变化,注重微调控,不搞强刺激,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全面总结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新常态”更意味着思维模式的变化,人们观察到,中国高层决策正在突破传统思维,打破传统惯例,从全新的角度和更多的维度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中国会展业新常态主要特征经过上一世纪最后十几年和本世纪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会展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向,中国会展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方式、区位格局、业态内容、产业链体系、市场化进程、发展条件和竞争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与世界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中国会展新常态。1.行业规模初具,增长速度趋缓。据商务部会展业典型企业调查统计,2013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览7319场,同比增长1.8%;展览面积9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据测算,2013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到3870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10.6%,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人民币的0.68%,与2012年基本持平。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人民币的1.5%,与2012年基本持平。据统计,2013年,会展行业带动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30.7%,按2012年基数测算,会展行业带动社会就业人数达到2700万人次。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委员的统计,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2013年办展数量只比2012年增长5%,展出面积增长3%;同时,以2011年全国被调研城市为基准,追踪这些城市近三年的办展情况变化,发现从2011年~2013年,全国办展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办展面积呈上升的趋势:2011年被调研的城市办展总数量从2011年的7333场下降至2013年的6904场,同比下降5.8%;展出总面积从2011年的8173万平方米上升至2013年的8956万平方米,同比增幅9.5%。统计数据表明,办展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展出面积仍保持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回落到一位数,早期两位数,甚至20%的年增长速度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会展发展速度成倍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一段时期内很难再次出现,会展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似乎成为一段时期内的新常态。会展发展方式发生质的飞跃,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内涵发展转变。会展内部结构优化发展,政府主导综合会展活动减少,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提升;区域结构发生变化,中西部发展加快,比重增加,趋势良好;展出面积增长速度高于数量增长,成规模展会比重增加,展会规模效应凸显。2.区位格局渐变,多种业态并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展会区域集约化程度较为明显,北、上、广位列前三,引领全国发展;东、中、西分布不均,中西部份额增加,但东部地区主导地位仍然较为明显;七成以上展会聚集在十个会展强省(市),全国四分之三的展会集中在展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24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2013年共举办展览会1696场,占全国展会项目总数的23%;展览面积达到2584万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27.5%。按地区划分,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12省、区、直辖市(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办展5034场,占全国总数的69%,展出面积6594.02万平方米,占全国总展出面积的70%;中部地区9省、自治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举办展览1083个,展出面积1456.51万平方米,分别占比15%和16%;西部地区办展1201个,展出面积1341.38万平方米,分别占比16%和14%。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出国办展参展、各类会议、节庆活动等日益受到会展业界的重视,取得较为长足的进展,初步形成了会、展、节庆、活动多业态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态势。3.产业链体系完备,多行业协同推进。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推进,直接为会展服务的产业链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项目策划与运作为龙头,场馆设施提供与服务、技术设备提供与服务、工程设计与实施、食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会展物品运输与物流等产业链服务环节,金融、海关、检验检疫、邮电、通信、法律等商务服务系统,以及安全、消防、交通、环境等会展产业链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大大改进,有效地保障了会展产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会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助推会展发展,实现了跨界融合发展。近年来新技术在会展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从现场数据的收集统计,到线上线下展会的共同发展;从信息新技术的应用,到会展科技资本的融合,都充分体现出“会展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总体趋势。时至今日,几乎所有展会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型展会几乎全部实现了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的结合,网上成交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实体展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APP在展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时尚标志,O2O的方式也被会展业界所普遍采用。2014年中国会展企业新三板融资成功,开创了会展行业与资本市场合作的先河,而此前世界会展云基地和数码研究基地的投资建设则体现了会展资本向数字技术的渗透。除了会展产业链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融合发展,会展与金融、会展与科技、会展与旅游,以及会展与其他产业合作、融合不断创新,拓宽了会展产业发展的领域,丰富了会展跨界融合发展的内容。4.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化进程加快。近些年来,中央加大了会展行业管理、规范的力度。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八项规定明确指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相关中央部委开展了对各级政府主办展会和论坛活动的清理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有关部委率先垂范,首先拉大了一些机制性会展活动举办的时间间隔,由一年举办一次改为两年举办一次;国务院根据“停办一批、限期市场化一批、加大间隔一批和保留一批”的原则,对全国500多个政府主办的会展活动进行了清理、规范。政府逐步从具体会展活动操办中超脱出来,政府主办展会、论坛数量减少,质量提升;“重形式、轻内容”现象得到遏制;领导出席规格、频率得到有效控制,财政开支大规模压缩,去行政化效果明显;市场化运作力度加大,一些政府主办会展活动华丽转身,或委托专业化会展企业市场化运营,或实行政企分开运作。政府会展推向市场,政府办展市场化运作,一方面活跃了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建立公平公开开放的市场规则清除了制度障碍,加快了整个行业市场化的进程。5.发展条件改善,市场竞争加剧。首先,会展场馆条件大为改善,数量足,设施新,功能齐全。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316个,可供展览面积1237万平方米。2013年,全国在建会展场馆13个,面积达154.49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全国会展场馆总数将达到329个,可供展览面积将达到1391.49万平方米。其次,会展人才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地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会展企业和会展人才落户当地,很多企业也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进、培训会展人才。与此同时,全国会展教育风起云涌,据统计全国有数百所院校设有会展专业或方向,每年培养学生数以万计。会展教育的兴起,为未来会展产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储备了会展专业人才。再次,会展政策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政府部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不少地方政府成立了会展管理、促进专门机构,推出了一些推动会展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最后,会展市场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取得阶段性进展。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陆续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少省、市、区还颁布了一些地方性行业标准。在发展条件改善的同时,随着大规模会展设施的建设、地方会展优惠政策的实施,中国会展市场会展设施之间、会展城市之间对会展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展览机构的介入,更加剧了竞争激化的程度。中国会展业新常态应对之策应对会展新常态首先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分析会展实际功能作用,给会展产业以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其次,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分析会展市场供求关系和实际市场资源,真正做到目标确定切合市场实际,题材策划源自市场需求,活动运作符合市场要求,应对举措利于市场发展;再次,跳出会展谋划会展,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发挥会展平台桥梁作用,做好产业会展,助推产业发展和产业提升,做大、做强会展产业。最后,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互动调节、共同推进的作用,创新思维,精准发力,围绕市场培育和市场规范出招,通过市场化手段奏效。1.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宏观把控。随着会展行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必须加强对会展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认真研究会展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定位,将会展产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当前,要认真调查研究全国会展资源和发展优势,摸清家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找准会展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研究制定《会展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会展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根据会展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对会展硬件设施建设进行宏观把控,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调节功能,促进会展产业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2.加强行业协调,促进和谐发展。会展是一个综合型很强的行业。本质上讲,会展属于一类外在的表现行业,会展是平台,是桥梁,是形式。发展会展更为重要的是会展所承载的具体内容,亦即推动会展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基础和产业结构条件。严格意义上讲,会展资源并不掌握在会展主管部门手中,而是散布在各类、各级产业和市场管理机构,要加强产业会展资源的协调和整合,调动产业部门和社会各界发展会展的积极性,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谋划会展活动,扶持促进做好产业会展;只有做好、做专产业会展,才有可能做大、做强会展产业。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地方会展资源的统筹和协调,鼓励特色化发展和差异化竞争,减少竞争损耗,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办展、同质化竞争。3.加强市场培育,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大会展改革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会展项目审批制度,简化手续,缩短流程,变项目审批为过程管理和事后评估,变审批为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会展法制建设,加快会展立法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会展行业发展和规范的法律体系;出台《会展业促进管理条例》,明确界定会展参与各方的法定地位、权利职责和行为规范,实行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真正实现会展经营、管理法制化。研究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推动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行业中介组织建设与融合,发挥行业中介组织“服务、协调、自律”的作用;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展览评估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统计制度,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仿冒、剽窃等非法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4.加强产业链打造,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会展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会展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活动策划、会展运作和现场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出台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制定专业化服务标准,加强规范管理;建立会展服务资质评定制度,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包括专业展馆标准化体系、国际展认定标准、展会及展馆统计标准体系、绿色展会标准等)进行服务资质评定;改进、完善会展统计体系,建立权威的统计监测体系,提高会展统计资料数据的可信度。5.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强市场引导,鼓励发展特色展会,形成具有地区和行业特色的差异化展览格局;加强会展市场主体培育,推进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加大本土展览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强强联合,打造会展企业航母;下大力气培育本土会展品牌,扶植专业品牌展会,加大品牌展会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品牌展会影响力;鼓励创新发展,鼓励采用先进技术,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品牌展会走出东莞,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采取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会展企业落户东莞。6.研制行业促进政策,助推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全国会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研究出台有利于促进会展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建立国家会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国会展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讨解决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会展企业的实际影响问题,落实国家财税(2011)110号文件精神,推动认定会展行业为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行业,同意其代收代垫金额予以合理扣除后计征增值税。

2015年02月04日

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也将转入“新常态

 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也将转入“新常态”

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有着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之称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始于1955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专业展会之一。第92届全国糖酒会将于3月26日至2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近两年来,转型升级、战略调整成为食品和酒类行业的“关键词”。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经济开始转入“新常态”。所谓“新常态”,一是经济的增长从高速放缓到中高速,二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将主要依赖创新和消费,三是风险防控意识将更为重要。食品和酒类行业是民生行业,是重要的消费品行业;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换代在食品行业尤为典型。从近30年的高速增长期过渡到常态化的增长期,是行业的正常调整;糖酒会必须顺应中国经济和行业的这种调整,自身也要转入“新常态”。糖酒会的“新常态”,在目前这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建设,加强基础和常态化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客户需求;二是以打造国际一流展会为目标,加强糖酒会的品牌建设,挖掘糖酒会品牌内涵,延伸糖酒会品牌价值,加大糖酒会品牌营销力度;三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精细化、多元化服务体系,逐步开展针对重要采购商的定向服务;四是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用新技术武装糖酒会,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提高技术含量和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参展参会客商;五是积极探索展店联动、糖酒会与食品购物节、糖酒会B2B商业模式与城市卖场B2C消费模式合作共赢的途径和方式,让糖酒会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为城市社会消费增长贡献力量。第92届全国糖酒会规划面积12.7万平方米,将继续按照葡萄酒及国际烈酒、酒类、食品及饮料、调味品、食品机械、包装等品类进行展区设置,同时,在分类的展区中,又按照参展商的企业性质及产品来源,进一步细分了国家和地区展团、进口食品、台湾、国际食品机械、黄酒等小型专区,巩固专区建设的成果。从近期的市场调研来看,各类企业参展积极性非常高,不少企业都提出了在90届会基础上增加面积的需求,展位严重供不应求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一方面反映出糖酒会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食品和酒类行业企业直面调整、不甘寂寞、勇于奋争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再一次地说明了举办地成都的永恒魅力。近几年来,糖酒会组织机构一直把国际化作为发展的一个方向,既是适应国内消费者对于海外产品增加的需求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海外企业开发中国大陆市场的客观需求,受到参展参会客商的充分肯定。第92届糖酒会规划的葡萄酒及国际烈酒、进口食品、进口机械展区,面积已达到3万多平米,10多个国家和海外地区将组团参展。本着“展会并举、开放办会”的原则,第92届全国糖酒会根据行业的发展形势和前期在业内进行的调研反馈结果,针对业内厂商关心的共同话题和参展参会的实际需求,调动行业协会、知名媒体、组展机构的积极性,初步策划了12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配套活动。主题论坛暨2015行业年度峰会将以“酒业新常态,消费新趋势”为主题,邀请国际顶尖的调查机构用市场调查的数据解析行业消费形势,邀请经济学家和商界领袖,共同探讨中国酒业的新常态,重点聚焦企业如何在这个调整期通过管理升级、产品转型、渠道变革、资本运作等一系列操作方式,既规避“危机”中“危”,也抓住“机”,利用产业洗牌这一机遇,谋求企业自身的进化和突破。此外,中国糖酒食品业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酒业渠道冠军年度总评选、调味品行业论坛、国际机械技术交流会、进口食品专区一对一商贸洽谈会、中国食品渠道爆款节、连锁食代系列论坛、中国名酒收藏文化展、“金产品、新渠道”进口食品经销商高峰论坛等人气高、效果好的传统活动项目,也将继续在第92届糖酒会上举办。新策划的“中国白酒流派创新?苏鲁豫皖10周年成果发布——暨绵柔淡雅型风格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和“2015首届百家五粮液系列品牌风云大会”等活动也将亮相第92届糖酒会,丰富会期活动内容。

2015年01月21日

新常态下,温和看待会展业平缓增长

新常态下,温和看待会展业平缓增长

新常态下,温和看待会展业平缓增长位于皖南的池州,因近日主办2014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暨池州会展经济论坛(以下简称中国会展业年会)而被会展业界广泛关注,地处该地的九华山机场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熟知。每年一届的中国会展业年会,2014年的主题为“新常态与会展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这一信号释放出会展业保持了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出现放缓。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此次中国会展业年会上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展业告别了高速、两位数增长的时期,出现温和增长的新局面。但令会展业界颇感欣慰的是,在面对新常态下温和增长的同时,相关政策法规将有望出台,进一步保障会展企业的利益。据商务部服务贸易与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透露,政策将对展览业的改革给予更大的支持。欲建立诚信体系今后,诚信将成为会展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据吕继坚介绍,由商务部研究起草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正与相关政府部门会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颁布实施。吕继坚表示,《意见》对我国展览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扶持政策、保障体系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必将对我国展览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意见》围绕展览业的发展目标提出:除理顺展览管理体制,建立由商务部牵头、全国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跨部门联系机制,加强展览业发展顶层设计和宏观引导外,还将逐步下放和取消展会审批权限,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强行业自律。与此同时,将加强会展市场主体培育,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竞争,完善会展产业链服务体系,提升我国展览业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此外,强化政策引导和政策扶持,出台会展业发展政策,并完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财政鼓励政策和营改增税收政策。吕继坚强调,一旦发现申请补贴资金企业存在作假行为,将永久取消其补贴资格。品牌之黄金法则一直以来,会展项目品牌建设都是会展业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新常态下,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也是会展业界当下迫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展览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据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法兰克福)总经理赵慰平介绍,近期在上海举办的汽配展今年是第十届,其规模仅次于德国母展,是全球第二大汽配展。赵慰平坦陈,展览品牌建设,就是在产业支撑的前提下为参展企业提供急需的帮助。据其介绍,某届汽配展开幕当天,一家企业找到组委会提出参展条件,原因即是其想知道展会组织方对参展商做了哪些必须要做的事情。简单地说,如果展会现场采购商质量高,就有参展的必要,否则立刻走人。结果从那以后该企业年年都来参展,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发展。一位不愿具名的与会人士表示,关于展览品牌建设,用专业用词解释似乎显得有些复杂,或许用黄金法则来解释更浅显易懂:你希望参展商怎样待你(组织方),你(组织方)就要以怎样的方式去待参展商。该人士认为,在进行展览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展会前期的任何一项承诺都要兑现,这在经济平缓增长的新常态下,更为重要。需提升增值服务水平“提升增值服务水平需打破原有模式,对一些场馆提供方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改变。”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许锋认为,作为场馆方,可与第三方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增值服务。许锋表示,增值服务是一个大概念,需从细小处着手。如当下的年轻群体喜欢在展馆内的停车场或相关的区域很方便地买到一杯咖啡。还有根据眼睛的视力变化,场馆方可以邀请专业公司制作适应视力的标识等,都属价值服务的范畴。相对于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场馆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则是:展览项目进入展馆前到公安、消防、工商等有关机构办理相关手续,且办理过程常常“不顺畅”。针对这一现象,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姜淮表示,政府主导型展会开幕前,当地相关机构都应给予一些“特事特办”的政策,希望这种状况能够规范化、常态化。他的这一倡议,得到与会人士的认同和响应。中国贸促会特邀顾问俞晓松指出,全新的会展环境呼唤中国会展业加快改革步伐,政府主导需日益减少,政府应该摆正位置,为会展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俞晓松强调,各地政府应该以更开放的态度,摆脱地区行政领域的分割和束缚,支持会展业做大做强。

2014年12月22日

储祥银议中国会展业“新常态

储祥银议中国会展业“新常态”

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对外贸易经济大学教授--储祥银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览7319个,同比增长1.8%;展览面积9391万平方米,增长4.5%。会展经济产值38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0.6%,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0.68%。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三项费用指标下降13.3%,亏损面建校,盈利面提升。特别是,在经济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新常态的同时,会展业也呈现“新常态”,储祥银将其特征表述为“增速减缓、结构优化、竞争加剧、治理细化”。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我国会展经济的增长速率平均在5-6%之间;同时,会展个数的增长速度低于面积的增长速度,意味着会展的单位面积同比增大,例如上海去年平均每个展会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达到德国的水平。对于参展企业来说,在参展费用降低39%的情况下,收入却增长了30%,呈现结构优化的趋向。但是,随着各地展馆建设会展业在地区间、展馆间的竞争也在加剧。截止2012年,全国5000平方米以上展馆316个,可供展览面积1237万平方米;2013年在建展馆13个。储祥银举例,北京很多展览已经“东南飞”,广州的会展业也面临上海等地的竞争;而国际会展巨头也竞相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手段参与到国内会展业竞争中。对此,储祥银认为,在认识上,要以“新常态”的眼光来看待会展业,要看到其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的现实。首先要正确认识会展业发展的定位,“当前很多城市将其看成支柱产业,明显定位过高”。其次,正确认识政府的功能定位,应该立足在宏观指导、政策支持、条件的提供和市场的培育。第三,正确认识市场功能作用,会展业有本身的市场规律,会议可以打造,展览则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如果条件不具备,滥打造会展中心,效果会非常不尽如人意”。最后,储祥银建议,对于会展业的治理要趋于细化,并提出六条政策措施:一、加强会展业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快会展立法,完善法律体系;二、健全会展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改“以批代管”为日常市场监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三、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形成开放、透明、高效的市场规则,加强对品牌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四、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五、加强政策扶持,研究优惠政策体系,出台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营改增税收政策;六、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会展企业走出国门,增强国际竞争力。

2014年12月22日

刘海莹谈新常态下的会展业智慧

刘海莹谈新常态下的会展业智慧

刘海莹谈新常态下的会展业智慧临近年底收官,编辑问可否就2014年中国会展业写篇总结性的文章。想了想,还是由《中国贸易报》范培康社长来完成这个命题作文吧。但对于即将结束的2014年,笔者认为,中国会展业总的来讲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展览面积、收入的增长令人欣慰。当然,也因为政府会议和事业单位会议的数量减少以及支出的下降而导致一部分高星级酒店、度假村生意难做。目前,虽还没有关于会议数量和收入的权威统计数字,但笔者确信,今年的企业会议和社团会议是增长的,至于增量部分能否弥补政府会议和事业单位会议的减量部分,这个笔者不确定。企业会议和社团会议的增长,得益于GDP的增长,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正相关的逻辑。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企业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无可置疑。国民经济的增长必定基于企业生产规模和效益的增长。因此,会议这个大盘子如何发展,看GDP就能知道其走向。今年开始GDP增长率放缓至7.5%左右,有些人可能觉得放慢了一些,但要看基数,7.5%这个增速仍然令人鼓舞。12月9日至11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新常态九大趋势,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五项主要任务,指明了我国经济向新阶段演化的路径,即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就会展业而言,笔者不妨说句应景的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经济向新阶段演化的经济增速、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的调整和转向,对于中国的会展业完全适用。我们全力要做的是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即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极可能意味着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会随之调整,但我们更要着重提高会展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借此,再说说最近发生的几件小事。北京长安街上的国际饭店有一个环境很不错的国际会议中心,因为受制于国际饭店是五星级酒店,无法接待政府会议、事业单位会议,于是业主聪明地把国际会议中心这个资产拆分出来,单独办理营业执照,更名为“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这样就巧妙地规避了五星级这个限制。这大抵也属于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动作吧。北京的会议中心、四星级的酒店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就迫使企业要靠质量和差异化竞争取胜。适逢年关收尾之际,会展业内的论坛、展洽会比较集中,我们发现有的做得很有声势,参会的、参展的、赞助的很踊跃,有的就不得不仰仗别人来给个面子、捧个场,否则就门可罗雀;有的会议规模在扩大,而有的却在缩水。无他,会议、展洽会的质量使然。12月6日至7日,上海一个名叫董勇发的年轻人创立了会展项目管理大会,业界的毛大奔、马颖、门振春等大腕儿都齐刷刷地去授课、分享,抛开这些行家给予董勇发的个人情谊上的支持不说,笔者猜想,大腕们看中的应该还有这个真正接地气的项目管理研讨平台(没有干货估计不敢去授课),以及背后崭新的操作模式——没有任何广告、没有网站、没有微博,靠的仅仅是微信营销,就能聚拢起100多人付费。这不就是“新的增长点”吗?实事求是地讲,笔者对中国会展业一直抱有足够的信心。当然,我们也确实要避免原来传统的搬砖式的“汗水驱动的增长”,迈向“智慧驱动的增长”,并运用“智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2014年12月18日
1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