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我国会展业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我国会展业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浅析我国会展业发展急需解决四大关键问题

浅析我国会展业发展急需解决四大关键问题

会展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目前,会展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专家分析认为,我国会展业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首先,会展规模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全国举办展会超过7000个,较1997年增长了近6倍。截止目前,全国会展场馆总数为30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展会展出净面积和专业展馆、室内展会面积均居世界第二。其次,地域分布较为集中。我国展馆建设和展会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据统计,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地区的展会数量和展馆可供展出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2%和59%。第三,办展主体多元化。政府、行业协会及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我国展会市场中各显其能,全国5000平方米以上的展会中各类企业办展约占57%,行业协会办展约占20%,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办展约占23%。第四,新兴展会快速发展。随着传统展会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一系列新兴服务贸易展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批产业特点鲜明、行业影响显著的展会。如引领服务贸易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推动文化交易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促进技术贸易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会展业面临多重挑战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我国会展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多重挑战。第一,行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定位不明确。一些地方对会展市场调研不够充分,对发展会展业的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合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会展业发展规划和指引,导致展馆重复建设,展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在建设展馆时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展馆设施功能落后,管理水平比较低,展馆建成后利用率不高。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建议,会展的组织者和提供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掌握会展活动的基本规律,明确自身定位,真正成为参展商和采购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第二,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房爱卿说,近年来,在中国会展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低水平的重复办展、无序竞争、恶性欺诈情况依然存在,扰乱了市场金融秩序,损害了会展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影响了中国会展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第三,会展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内地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会员超过80个,位居世界第一,约为德国的两倍,但经UFI认证的展会数量仅为58个,不足德国的一半。同时,据德国经济展览和博览会委员会统计,在2011年全球会展企业排名中,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27家会展企业排行榜中国内地无一入选。第四,我国的会展业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行业标准和统计制度不尽完善;会展教育滞后,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会展业市场化需解决四大关键问题房爱卿说,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比,总体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处于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的转型期。只有继续坚持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然而如何走好市场化之路,与会专家提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第一,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职能和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政府总体上应放松管制,取消或者下放行政审批,减少审批事项;对会展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会展主体的资质条件。房爱卿表示,商务部将加大改革力度,下放审批权限,简化管理程序,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倡导有序竞争,推动会展业加快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第二,着力完善会展领域的市场机制。这个市场机制包括准入机制、市场体系、监管机制及失信惩罚机制。任兴洲建议,市场准入中引入负面清单的原则,明确会展里面什么能展,什么不能,什么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什么不能。国际展览业协会执行副主席陈先进建议,会展举办应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他认为,目前对国际来华展览要进行事先审批,它加强了政府的权力,限制了市场的效率,也容易产生寻租空间。第三,创造各类会展主题平等发展、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一方面,鼓励所有会展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依法监管等方面,一切所有制主体应该一律平等。第四,加大会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房爱卿表示,商务部将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和鼓励办展主体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手段保护展会的知识产权。同时,进一步研究建立全行业的诚信体系,探索建立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

2014年06月06日

我国会展业发展中的观念误区

我国会展业发展中的观念误区

会展专业人士总结了我国会展业发展中的某些观念误区,它们主要表现在:一、单一追求合同金额我国会展业往往已习惯于以交易金额的大小来评价展会的效益与规模。但实际上,展会的功能大小并不仅仅体现在所签合同金额的大小,大部分功能还在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更新和密切与现有客户的联系、结识新客户、显示市场参与、推介新产品、巩固现有产品的市场价额和收集信息等方面。二、盲目攀比展馆面积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提导之下,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修建大型会展场馆的狂潮。事实上,场馆面积只要能满足相关行业的需要就可以了,我们要求的是真有比较优势的规模,而不是盲目扩展的规模。三、一味强调客流量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与会展企业的短视行业有关的。从参展商来看,在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参展商交纳的展位费是会展公司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不省主办者为眼前利益,为填补场地空间而一味招收集参展商。事实上,如果没有行业内的主要合作伙伴和大客户的参与,拉来再多参展商也办不出真正有效益的品牌展会。从参观者来看,办展企业追求的不应是观众的数量,而应是观众的质量,即真正的具有实力的专业客商和买家等等,只有这样的观展者,才能实现企业参展的目的。四、过份担心客源流失过分担心其它办展者在空档期插入同类展览,抢走客户,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困扰下,一些办展企业有时不得不违背规律,将办展时间密度加大。实际上,展会的时间安排必与相关市场需求相一致。展会只要随时保持与相关行为的紧密联系,观察和鉴测市场变化,就有了培养客户忠诚度的资本,不怕别人抢走资源。

2014年06月03日

盘点我国会展业发展四大问题

盘点我国会展业发展四大问题

盘点我国会展业发展四大问题目前,国内专业展览会的规模大都在2万平方米以下,规模达到5万平方米的展会每年不足10个。2000年北京国际机床展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迄今为止虽为全国之最,但规模不及国外同类展会的1/5。在德国,中等规模的博览会展览面积也在18万平方米左右。除展会规模普遍较小外,国内的重复办展、多家办展形象也屡见不鲜。1996年6月和7月,我国分别在北京展览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国际汽车展,结果让国内外参展商左右为难,最后有关部门不得不将两个车展强制合并。除规模普遍偏小外,展会内容单一、配套服务滞后等原因也影响了我国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以今年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汉诺威CeBIT亚洲信息展为例,虽然整个展会都是德国风格,但有很多好的想法却没办法实现。例如,汉诺威CeBIT设有一套电脑查询系统,它要求场馆的所有计算机都是连接国际互联网的,但目前的光大会展中心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从整体上看,我国会展业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为会展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相对滞后,展会主办者既是策划人员,又是具体实施人员,从展品征集、宣传促销到展场布置、活动安排甚至为参展商提供住宿、饮食等服务均由同一批人承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展效率和服务质量。结构失衡分布不均会展业的结构失衡包括三层涵义,首先是指区域结构失衡,这一点与分布不均是相对应的。国内会展业的区域结构失衡有两个明显的表现,一是区域会展业发展不平衡。即各省市的会展业发展水平相差明显但又不是真正的“重点突出,合理分散”,因为除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之外的区域会展中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即便是上海、北京等主要会展城市竞争力也不够强。二是国家对会展场馆建设的控制失灵。因为缺少科学的总体规划,虽然全国的会展场馆数量在增加,但仍不能满足会展市场的需要,从而使会展业发展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的怪圈。在空间布局上,我国会展业发展表现出“天女散花”的特点,各省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而很少有城市注重自身的区位、资源条件及市场环境。其次,从总体上看,全国的展馆规模结构失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展览场馆150多个,其中,仅最近5年新建的展览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展馆就有30余个。然而,由于空间布局和档次结构不合理,全国会展业普遍出现了“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问题。目前,全国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馆只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山东博览中心、福州展览中心和武汉国际展览中心4家,国内前10位展馆的展览面积总和抵不到汉诺威博览会展览馆一个场馆。此外,由会展活动所带来的收益结构不平衡。国内的绝大多数会展活动一开始就没能与旅游等相关行业结合起来,在整体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存在脱节问题;从会展活动到旅游、购物等其它消费,参与人员越来越少,旅游、文化等部门处于被动接待状态;参展商和观众的主要消费是住宿、餐饮、交通、门票和通讯,其它项目的开支相对较小,旅游业各部门的收益不平衡。以上三点都是会展业不成熟的重要表现。产品雷同创新不够我国会展业发展目前尚处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创新不足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品雷同,重复办展现象严重。事实上,会展业产品雷同是展会规模普遍偏小的必然结果,因为面积小且分散的展馆只适合小规模办展,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缺乏注定会低水平办展。概括而言,我国会展业产品雷同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国内会展业还没有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根据现行展销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外贸公司等诸多机构都能举办展览,从而造成了多头办展、重复办展、低层次办展等现象的发生;其次,除北京、深圳等地地方展览协会外,国内会展业尚无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行业自律机制和协调功能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部门全权负责国际、国内会议及展览界之间的横向交流与联系,这既不能提高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也无法协调各地展会的内容、层次和频率。另外,会展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行业法规亟待健全。虽然我国已出台了《关于在境内举办涉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决定》和《展销管理办法》,对申办各种展会作了一些规定,但这些管理措施已难以适应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形势。第二,企业受短期利益驱动明显。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会展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观念,这种落后的经营理念表现在会展活动运作中就是“尽可能多地办展,而不注重内涵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国内会展品牌的树立。如1999年,上海国际展览公司承办了17个建材展览会,工业商务展览公司承办了50多个仪器仪表展览。小规模重复办展的直接后果便是参展商和观众无所适从,客户分流、资源浪费,展会吸引力不大,最终制约了我国会展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市场无序人才缺乏与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会展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尤其是小规模重复办展问题较严重。首先,没有权威性的部门对会展业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促销。其次,政府行为明显。与国外会展业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几乎相反,我国许多城市的大型会议或展览都由政府主办,政府一方面对会展活动的具体运作干预太多,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会展整体促销等重要问题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国内会展业尚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与分工协作体系,配套服务水平还普遍较低。许多会展组织者没有实力却又想全权承揽参展商的一切活动项目,最终导致精力分散和服务效率降低,既影响了会展活动的质量,又制约了会展规模经济的形成。会展业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目前我国的专业会展人才尤其是会展策划、装修与营销等高素质人才十分缺乏。国内许多会展主办者对会展经济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会展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亟待提高。一方面,会展从业人员大都来自各相关行业,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工作技能,从而制约了我国会展业的办展水平和服务质量。正因为如此,在北京第六届国际汽车展上,德国大众公司2000平方米的特装修全部材料是从德国空运过来的,施工人员也都来自德国,其它一些名车展位的特装修也几乎被合资公司包揽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非专业化的展会组织者对会展经济理解不充分,因而不懂得将会展活动与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结合起来,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运作效率,还会影响参展商和观众对举。

2014年03月25日

我国会展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我国会展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现代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呈现出惊人的发展势头,会展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会展业的高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因此,探索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产业内的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关系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我国会展业与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著作,标志着第一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以及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这三个基本范畴是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一)市场结构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构成产业市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综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的关系。而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进退障碍、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从我国目前的会展业现状来看,一方面,是在总量上随着市场的放开而持续攀升。如广州的“广博会”,深圳的“高交会”,昆明的“昆交会”,上海的“上交会”以及“昆博会”和“世博会”等,会展业呈现出空前的蓬勃景象。但是,另一个方面是我国会展业的产业水平却未得到相应的快速提升,并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发展“过热”,同质化重复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广州市平均每年举行的展览超过1000个。而在繁荣的会展经济背后却是展会同质化,重复办展、克隆办展、展期相近、展题相似等屡见不鲜,使市场资源配置和利用率降低,形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其次是政府办展现象愈演愈烈,很多地方政府斥资兴建会展中心,利用行政手段拉来企业参展,不但给地方财政带来负担,而且效果也不好,给会展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从市场结构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市场进入门槛过低。在我国,一方面,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相应规范的行业协会,在展会的场馆设施、档次和规模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无法实现行业自律;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会展业实行的是项目审批制,形成了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多层次、多渠道审批格局,因此,在行政审批上也相对比较混乱,这就无形中降低了会展业的进入门槛,使整个行业处于无序状态中。第二,差别化程度太低。很多展会主题几乎相同,拿广东为例,大型的服装展每年就有10个以上,环保展全国一年也有40多个。这就弱化了展览的权威性,不利于形成品牌,分散了公众和厂商的注意力,降低了展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产业集中度比较低。一提到会展,印象中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办,在地域上非常分散,虽然京、沪、穗三地相对比较集中,但集中度还不够明显,自身的优势尚未突显出来。(二)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的而根据市场环境的情况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其中,市场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企业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在宏观层面,一方面,中央政府至今没有明确会展业的主管部门,各地方政府以本地区的利益为核心采取不同的政策,误导产业内的企业把自身非优势的方面确立为发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业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市场行为更多地体现为政府行为,政府在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参与程度过高,这就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多数展会都是低效赔钱的,需要由地方财政在后面“买单”;二是新策划的展会平均每周至少还会“产出”一个。因此,可以这么说,如今会展业“过热”与地方各级政府直接参与其中充当市场竞争主体有很大关系。在微观层面,会展企业的市场行为也有待规范。会展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品牌,培育强大的品牌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可是目前我国的会展企业在品牌意识上比较淡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展会的主题定位不明确和提供的服务不完善。此外,会展业为社会提供的是服务产品,其市场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差异性。但从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出国展览,还是国内办展,大多数办展单位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热点展览项目的争夺和政府财政支持的争取上,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采取措施提高办展服务的质量、档次、种类和服务规范上,导致办展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展会仅仅成了“租展位,卖门票”,会展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未得到充分挖掘。(三)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市场的运行效率,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收入、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而评价会展业市场绩效的主要标准是展会组织者的直接收入和与展览会相配套的其他服务单位的收入。据资料显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能达到1∶9的水平,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成的话,那么,会展所带动的酒店、旅游、民航、餐饮、零售、银行等相关行业的效益则是9成。用广州荷雅企龙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平的话说,“一次成功的展览利润率达三四成,这个数字足以让人一提到会展便感到手痒。”然而,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会展业的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半数会展不赚钱,一些会展更是劳民伤财。资源过于分散,配置效率低下。就会展场馆来说,很多都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仅维护费用就相当惊人,再加上对大多数展会而言,品牌效应不强,观众和展商寥寥,有的地方甚至要动员学生参观,主办单位的收入则主要来自政府,展会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同时,与展览相关的行业从会展业中能够获得的效益更加有限,乘数效应不明显。因此,总体上说我国的会展业在绩效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二、加快发展我国会展业的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应明确自身的定位。我国在会展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必须有政府的主导,有一些会展,特别是大型的、国际性的会议和展览,往往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直接组织和运作。政府应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在会展业的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要时刻注意干预的方式和力度,避免喧宾夺主。其次,有必要从宏观角度对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增强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程度。一方面,鼓励一些会展中心城市如京、沪、穗等发挥其已有的优势,举办综合性强的大型展会,形成聚集效应。这对于加快形成行业内的品牌,整合资源,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让一些在某些产业内具备影响力的中等城市(包括影响力较大的小城市和城镇)如大连、青岛等,举办有特色、专业性强的展会,细分会展业市场,在某一领域内做强做精。此外,应尽快加强会展业的法律、法规建设,适当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以优化市场结构。同时,加快组建行业协会,改变当前会展业从业企业数量大、实力强的企业少、竞争混乱的局面。通过数量上的限制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最终实现行业内的有序竞争,进而通过优胜劣汰,让有能力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最后,注意协调会展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关系,例如旅游业。借助其他行业带动会展业实现快速的发展,同时,再利用会展业较大的辐射效应反过来实现与其他行业的良性互动,真正发挥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

2013年07月31日
1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