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上海展览业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上海展览业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上海展览业的发展对策

上海展览业的发展对策

展会现场状况根据上海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建设国际展览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近期上海在推进展览业发展方面拟采取以下对策:1.成立市展览业领导小组。鉴于上海展览业正处在超常规发展时期,各区和各支柱行业兴办展览的热情正在空前加强,有必要由市外经贸委出面提请上海市政府成立“市展览业领导小组”,并由主管外贸及外事工作的市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每年末由该小组负责召开全市性的展览业工作会议,就发展框架、相关政策、重大事项等涉及范围广、领域多的代表性问题进行工作性磋商和协调。2.在市外经贸委下设展览处或展览服务中心之类的常设机构。该机构主要对上海展览领域的经常性业务负责指导,并且在年末负责“市展览业工作会议”的组织事项。在“市展览业工作会议”闭幕之后,该机构要负责落实和监督有关决定和政策的实施,并牵头协调展览业务快速发展进程中必然遇到的和市外办、建委、公安等有关委办局相应机构的工作关系。与此同时,该机构还要负责和各区职能部门及市级行业协会间的沟通,并对相关政策的调整适时提出建议。3.加强展览业品牌建设力度。其最大功效是在于经过一段时期的信誉维护,造就一批名牌展览;而且对展览名称可以给予类似商标式的保护,以制止展览雷同、撞车和档期过密状态。就上海经济发展需求而言,“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应着重支持支柱产业、都市型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展览,并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提出实质性的政策建议,而对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展览则要根据评估情况予以纠正或取消市场准入资格。4.与在沪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建立积极的业务联系。预计到2003年底,在沪设立地区总部的500强序列的跨国公司将达到100家。上海应和这些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建立积极的业务联系,争取其年度性的全球商品或技术、服务之展览活动安排在沪举行,同时也争取上海成为其举行最新商品和技术推介、展示活动的首批国际大都市之一。这样有助于上海成为国际流行商品和流行品牌的发源地。5.加强和其他国际设展权威机构间的联系。在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多边自由贸易谈判中,展览业也将可能列为服务贸易领域自由化谈判的一项内容。因此,上海加强和国际设展权威机构的联系已变得十分迫切。近期还要多和国际博览会联盟(UFI)进行沟通,推介华交会、工博会、亚太信息论坛、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上海资质信誉度较高的展览,争取通过其认定而能使用UFI的标记。能使用其标记则是成为国际名牌展览的重要标志,对于上海展览经济和自身形象意义重大。6.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城市建立政府间的联动机制。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也是“中国制造”概念的主要代表,包括上海在内共有15座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其中有的城市如杭州等在物流、展馆、信息等展览业务能力方面也有相当的优势,这就有必要加强城市政府间的磋商,实行展览业务的错位竞争。与此同时,上海要加强服务意识,利用周边城市及大企业融入上海或借上海出击国际市场的势头,争取在2004年左右上海展览活动能成为长三角商品走向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通道。7.积极展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市外经贸委首先要引进一批急需人才,同时要将展览业务人才的培训纳入上海市的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在培训方面可以海内外并举,一是由市外经贸委牵头并选拔全市范围内的涉展人员赴海外相关机构研修;二是和上海着名高校合作培养本科人才,如交大已获得国家授权可自行设置本科专业,市外经贸委可和其磋商共同设立展览本科专业。8.建立展览业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如每周一上午,在固定的地点(某场馆)由市外经贸委派专人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展览业务的近期事项和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和媒体展开充分的沟通,以期扩大社会影响和培养参展群体。

2014年08月22日

上海会展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上海会展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上海近年来展览业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加快了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上海展览业也开始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吸引着国际目光。基于会展业对推动上海新一轮经济的战略意义,上海相关部门制定了《上海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致力于推进上海作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建设。本文试图对其本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一.上海展览业的发展现状上海是中国展览业中的领头城市,其国际化的发展势头强劲,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2012年,上海举办展览会数量达806场,展览面积达1109.00万平方米,数量和展览面积位于全国城市首位。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等国际知名展会更是在规模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于其他城市,上海有着与国外展览业合作的丰富经验,并一直与展览业巨头——德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上海发展展览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势必会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在国际市场中展现自己的实力。二.上海展览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和发展对策上海作为全国展览业的领头城市,其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与发达会展国家相比,在经营模式、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展会品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将上海展览和会展强国德国展览进行对比后,对未来上海展览业发展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展览行业中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德国展览业中,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对场馆和城市等硬件设施进行投入,对展会项目进行总体监管,并不介入项目的运营管理。而行业协会则承担着为参展组团申请政府补贴,推荐和建议会员参展,展团总体形象策划和落实等服务型职责。但目前上海仍旧还有不少展会依旧以政府为主导,比如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书展等,整个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以政府为主导的展会缺乏活力,经不起市场的冲击;而行业协会服务意识薄弱,服务形式单调,主要是为办展申请批文,行业建设薄弱。进一步加强会展业的行业管理,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当前中国会展行业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行业体制规范,所以很多方面都缺少规范、正确的指导,当缺少一个规范的行业标准时,行业协会的职责就只得由政府暂时代理。但是会展本身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其发展应该投身于市场之中,引入完善的竞争机制,这样才会有持久的活力。所以,上海展览业未来发展中一定要尽早明确将政府、行业协会、会展企业三者职责,尽早将三者职责分离开来、各司其职。只有行业标准加强了,行业体系完善了,才能更好地向德国等国借鉴经验,因为德国的很多良好的举措(诸如临时禁令等)都是在市场高度发展,行业体系高度完善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2.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软件”质量在提高“硬件”建设的同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容忽视。在对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China)和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ChinaCycle)等展会进行实地考察后,笔者经过对前后发放的共计一百五十份展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即便是诸如上面所提到的这种专业化程度较高,行业地位显著,展会规模较大,业界反响较好的市场化展会,展商对现场搭建不满意度平均达12%,展品运输不满意度平均达18%,认为保安组织较差的平均占7.33%,认为组织单位服务态度差的平均占9.33%(其中BaumaChina不满意度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8%、10%,5%,3%)。展览业国际化进程中,在展会规模开始做大的同时,规范化是必然趋势。国际展览界一流展会,尤其是德国先进展会,现在已经开始将展会重点由注重招展招商向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转变。上海目前的展会大多仍将工作重点放在招展招商上,但是与大规模、高名气、高收益相悖的是其很不舒适的观展体验和鲜少感到的服务供给,展会现场过满的容量、人挤人的观展氛围、扭曲的展会文化都使展会形象大打折扣。上海展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软”“硬”兼顾,逐渐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3.完善行业评估制度目前中国会展展览会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尚未建立权威的评估组织,展会数据都是由主办方自行发布统计报告,真实度和客观性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一方面,德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德国的展会数据大多由德国经济展览和博览会委员会(AUMA)的下设单位博览会和展览会统计自愿审核协会(FKM)按照严格保准的规定,基于自愿的性质,本着质量大于数量的理念组织评估和认证,参与认证的展会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因此是品牌和信誉的良好象征。不仅仅是上海的展会,我国没有一个展会被批准加入该协会,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展会质量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上海作为全国展览行业的领头羊,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展会发展良好的基础优势,由目前的知名展会入手,提高展会质量,以国际先进标准为目标,推动展会建设,早日达到国际评估要求,并逐渐深化到普通展会,提高城市办展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率先在国内建立权威的自愿展会评估认证机构,完善行业体系建设,带动全国展览业向着更健全的方向发展。

2013年09月26日
1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