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德国展览业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德国展览业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罗兰·弗莱克:国际化开放态度成就德国展览业

罗兰·弗莱克:国际化开放态度成就德国展览业

罗兰·弗莱克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会展业中的翘楚德国会展业,能带给新兴的中国会展业什么样的经验典范和不同视角?作为德国前6大的展览公司纽伦堡博览集团两位CEO中的一位,拥有多年从政、经商经历资源的罗兰·弗兰克博士Dr.RolandFleck,分享了他的看法。行业经验一开始就注重“有容乃大”记者:德国作为世界会展业的第一大国,您认为是什么样的“秘诀”造就了德国会展业的成功?中国的会展公司有可能从中学到什么?罗兰·弗莱克博士:德国会展业的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德国在会展行业的发展已超过800年。二战后,德国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很多出色的技术和产业,加上长期积累的组织活动、举办会展经验,德国的展览公司遍布大小城市,全面开花。德国的展会从一开始就注重“有容乃大”,目光并不只放在国内市场,注重欧洲各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所以,今天在德国大型展会中,海外展商比例高达百分之六七十。所以说,除了悠久的传统,时代和工业化进程中展会发展恰逢其时外,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化开放的态度成就了德国展览业的成功。记者:国有会展公司在德国会展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德国政府和纽伦堡地方政府,是否会为扶持纽伦堡这样的国有会展公司提供特殊便利和待遇?罗兰·弗莱克博士:并不会因为我们是国有公司就会得到特殊支持。这与德国特殊的经济体系有关。我们是一个带有一定限制的市场经济,这种特殊情况产生了许多国有的展览公司。二战后,许多州政府和市政府把钱给展览公司用于投资新建展览场地。但如今,我们不再从政府得到补助。作为国有公司我们仍需市场竞争,也就是说,我们自负盈亏,必须获得足够的利润才能维持公司运行。目前,我们正在纽伦堡新建一个9,500平方米的展馆,将于明年一月完工。这是与扎哈·哈迪德在伦敦的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的,我们投资了大约三千七百万欧元。这笔投资一方面来自我们自己的资金,另一方面来自银行的贷款,政府并没有给我们任何补助。中国战略未来增加在中国的投资记者:您对中国的会展业发展持什么看法?是否有相关的建议和经验分享?罗兰·弗莱克博士:我发现中国和德国以及和整个欧盟的合作非常密切,相信未来中德之间、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会有更多、更快的发展。良好的经贸关系并不仅造福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也会造福展览业。目前纽伦堡中国公司所在地上海正在新建一个位于虹桥的会展中心,面积有50万平方米。这代表了展览业的兴旺发展。记者:纽伦堡展览公司在中国有什么战略规划吗?罗兰·弗莱克博士:中国是未来很重要的市场,我们的中国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并不只在中国国内产生,同时也体现在与欧盟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上。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这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成立了中国的子公司,并计划未来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为促进中德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我们在中国扮演着一个双向又活跃的角色。一方面,许多中国公司参加我们在纽伦堡举办的国际展览会,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进入欧洲市场所需的平台。另一方面,我们在中国组织展会,这也为中国及海外公司提供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平台。

2013年12月19日

会展业“寓言”的告诫

会展业“寓言”的告诫

会展业“寓言”的告诫在企业经营管理、政府干预和管制时,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寓言”,其消极作用,或负面作用不可小觑,甚至对企业生产经营、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危害性。在此,就“寓言”与会展企业管理几运营模式进行一次尝试性的解读。“寓言”有待探讨先说展馆模式。目前,已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的展馆,无不以德国为标杆,学德国展馆的设计:位居郊区或远离市区,一个馆一个馆并排平铺,每个馆可使用面积在1万平方米左右,可租用展览面积一般超过20万平方米,会议和餐饮设施较少。不可否认,德国展馆的设计模式有其优秀之处,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科隆的场馆也都是成功案例。德国展馆模式在中国被奉为展馆建设领域的“圣经”,政府官员、学者、业主都拿德国展馆设计和运营来说事,以此证明德国展馆设计模式最优。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新老展馆,上海浦东的新国际博览中心和即将开业的大虹桥场馆,武汉、郑州、乌鲁木齐、长春、青岛、厦门、长沙等城市的展馆,无不以此为参照,用一个上档次的词概括叫“对标”。借此,只想问一句:德国展馆设计模式真的适合国内吗?除了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深圳这5个城市外,其他城市的展馆出租率怎么样?如运营不成功,那当初的设计是否值得商榷?先说德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同,德国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德国人做事严谨,国际化程度高,我们只有赞叹的份儿。而且,德国的展馆多为政府和展览公司合资建设,展览公司既是场馆的股东又是场馆的客户,对场馆的经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说绕不过去的1:9。谈及展览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业内会出现两个说法:第一,展览业对经济1:9的拉动概念已深入人心,大有不容置疑之势。俞华根据北京车展等少数几个国际参展商比例高、筹备时间长的大型展览做的调研得出了1:9这个结论(该结论采用的样本数不够多,且仅限于北京、上海两市),未曾见到其他的科学论证。据悉,1:9是当时几个掌握了话语权的人随意“凑出来”的数字。国外并没有关于1:9的论述。第二,新华网2002年11月27日在《上海—亚洲会展之都活力四射精彩每一天》的报道中指出,“如果在一个城市举办一次国际性会展,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一位世界展览业巨头如此评说会展经济的综合效益。”这大概是第一个由官方媒体引述“某世界展览业巨头”的评论。我们无从查找这个“世界展览业巨头”是谁?在何时何地发出如此惊人之语。“技术锁定”肖尔斯(ChristopherSholes)1868年发明了“QWERTY”电脑键盘的布阵,该种键盘一直沿用至今。人们习惯了这种键盘,但也有智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QWERTY”布阵设计不够科学,于是便有了更高效的键盘设计“Dvorak”。现实是,看上去效率较低的“QWERTY”依旧统领市场。一众经济学家如保罗·戴维据此提出了“技术锁定”的市场失灵学说,认为市场选择了低效的技术作为常规手段。保罗·戴维在1985年就这个案例提出了“路径依赖”的概念,如今,“路径依赖”说在经济学上被广泛接受。比如微软[微博]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中国本土金山公司研发的WPS之争,结果WPS不敌Windows,证明人们习惯了Windows操作系统而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技术锁定现象在会展业同样存在,德国展览业和展馆的设计模式就是范例,以至于当前只要谈到展览业和场馆,必搬出德国模式。事实上,美国的会展业和会议中心模式同样在美国本土、加拿大和亚太地区取得了成功。美国的会议中心实际上就是会议、展览、餐饮三者功能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香港会展中心、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韩国首尔的COEX、新加坡新达城会展中心和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澳门威尼斯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悉尼会展中心等在业界享有盛名,它们都不是复制德国模式而是学了美国。大胆猜测:中国组团去境外参展,去的最多的是欧洲而不是北美,去欧洲最多的自然是德国,耳濡目染,逐渐接受了德国展馆设计运营理念,特别是当看到汉诺威、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展馆里的展览盛况,认为国内展馆也应遵循德国模式。于是,国内展馆都是德国场馆的翻版,尤其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后,德国展馆设计更被奉为经典。德国展览业高度发达,展馆的成功运营和展览公司的高效优质服务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也需要承认,对于众多城市而言,沪京穗鹏蓉这5个城市展会采用德国模式的成功却可能导致其他城市作出不正确的选择,因为德国标准一旦被确立,其他标准就不容易被接受,但实际情况是,其他标准,如美国的会议中心模式,可能更适合。展馆的低出租率和低投资回报率,就是低效率的表现。毕竟,展览数量有限,高质量的品牌展览都喜欢扎堆在一线城市和领先的二线城市举办;而会议数量不知比展览数量多出多少倍。“敢于质疑”经济学上有一些著名的“寓言”,比如灯塔和收费公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潜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新检验其准确性。会展业里的少数几个“寓言”同样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潜在的影响力,1:9、飞机撒钱、德国展览模式显然影响了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社会舆论。为什么容易信赖专家学者、高级别的官员?更多的会展从业者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之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具备敢于质疑的勇气。对会展业的发展方向、产业链上每个企业的竞争和经营有实实在在的指导帮助作用的理念,都是科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说过这么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在社会演化过程中,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与哈耶克是“死对头”,但凯恩斯1935年在《就业、利益和货币通论》中同样警示人们要防范思想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务实之士们,尽管相信自己能不受知识分子的影响,却常常成为某些过气经济学家的奴隶。而那些权柄在握的热衷于空穴来风的狂徒门,更是从某些已淘汰经年的三流学者那里提炼狂乱之臆想。不论早晚,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2011年《财经》年会在北京举行期间,英国经济学家科斯向会议发来视频。他说:“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开放、自由的思想市场,不能阻止错误思想或邪恶观念的产生,但历史已经表明,就这一方面,压抑思想市场会导致更坏的结果……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会展业界,期待有担当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重新探讨会展业内的“寓言”。

2014年08月13日

罗兰·弗莱克博士:国际化开放成就德国会展业

罗兰·弗莱克博士:国际化开放成就德国会展业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会展业中的翘楚德国会展业,能带给新兴的中国会展业什么样的经验典范和不同视角?作为德国前6大的展览公司纽伦堡博览集团两位CEO中的一位,拥有多年从政、经商经历资源的罗兰·弗莱克博士Dr.RolandFleck,分享了他的看法。罗兰·弗莱克博士个人经历纽伦堡副市长的跨界经历记者:您现在是世界最大展览公司之一的纽伦堡博览集团的两位CEO之一,在此之前,您曾担任纽伦堡市的副市长。之前在政府的工作经验和现在的工作有关联性吗?罗兰·弗莱克博士:毕业后我在银行业工作了十年。1996年,我离开银行业进入政府部门。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经济体,不论是北美,亚洲,欧洲还是其他地方,在政治和经济之间联系沟通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商界人士,拥有从政经验,了解政治决策和机制,这使他拥有同政府沟通协调的优势。我担任了两个任期的副市长。这十五年中,我一直是纽伦堡展览公司监事会的一名成员,此外还是纽伦堡当地保障性住房企业,机场和能源供给企业的监事会成员。纽伦堡展览公司是由巴伐利亚州和纽伦堡市联合投资的国有公司。在德国,许多大型的展览公司都是由当地的州政府或市政府所有,因此需要和德国乃至欧洲的政界有紧密的合作,了解政治决策的过程。对我来说,熟悉政治、了解决策过程是我的一个优势。记者:如今,您从监督人变成了实际管理者,是如何调整自己从而适应这个新职位的?罗兰·弗莱克博士:我一直在政经两个领域之间工作。之前担任副市长时,与很多公司以及纽伦堡市、纽伦堡地区以及巴伐利亚州的高管建立了联系,同时也与德国许多经济、技术领域协会保持着良好关系。现在我的职责是组织展会,因此和展商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还要与经济、技术领域国家级协会建立良好关系。我担任副市长时的人脉资源与今天在展览公司所需要的正好吻合。德国展览业当然差别也有,比如决策的过程。过去在政府里,做出最终决定前必须做漫长的讨论且得到多数支持才能得到通过。但在纽伦堡博览集团里,我们做决定非常迅速。这种快速的决策能力对于公司来讲是一个优势。记者:在现在这份工作中,您遇到了什么新的挑战吗?罗兰·弗莱克博士:纽伦堡博览集团成立于1974年,明年将迎来四十周年纪念。公司相对年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但另一方面,过去的四十年中我们发展得非常迅速。我们已跻身欧洲六大展览公司。目前,我和另一位CEO彼得·奥特曼先生正在共同应对挑战,为公司树立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十年内成为世界展会公司前十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公司,我们希望不止在纽伦堡继续发展,而且能够大力拓展海外业务。行业经验一开始就注重“有容乃大”记者:德国作为世界会展业的第一大国,您认为是什么样的“秘诀”造就了德国会展业的成功?中国的会展公司有可能从中学到什么?罗兰·弗莱克博士:德国会展业的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德国在会展行业的发展已超过800年。二战后,德国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很多出色的技术和产业,加上长期积累的组织活动、举办会展经验,德国的展览公司遍布大小城市,全面开花。德国的展会从一开始就注重“有容乃大”,目光并不只放在国内市场,注重欧洲各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所以,今天在德国大型展会中,海外展商比例高达百分之六七十。所以说,除了悠久的传统,时代和工业化进程中展会发展恰逢其时外,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化开放的态度成就了德国展览业的成功。记者:国有会展公司在德国会展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德国政府和纽伦堡地方政府,是否会为扶持纽伦堡这样的国有会展公司提供特殊便利和待遇?罗兰·弗莱克博士:并不会因为我们是国有公司就会得到特殊支持。这与德国特殊的经济体系有关。我们是一个带有一定限制的市场经济,这种特殊情况产生了许多国有的展览公司。二战后,许多州政府和市政府把钱给展览公司用于投资新建展览场地。但如今,我们不再从政府得到补助。作为国有公司我们仍需市场竞争,也就是说,我们自负盈亏,必须获得足够的利润才能维持公司运行。德国会展业目前,我们正在纽伦堡新建一个9,500平方米的展馆,将于明年一月完工。这是与扎哈·哈迪德在伦敦的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的,我们投资了大约三千七百万欧元。这笔投资一方面来自我们自己的资金,另一方面来自银行的贷款,政府并没有给我们任何补助。中国战略未来增加在中国的投资记者:您对中国的会展业发展持什么看法?是否有相关的建议和经验分享?罗兰·弗莱克博士:我发现中国和德国以及和整个欧盟的合作非常密切,相信未来中德之间、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会有更多、更快的发展。良好的经贸关系并不仅造福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也会造福展览业。目前纽伦堡中国公司所在地上海正在新建一个位于虹桥的会展中心,面积有50万平方米。这代表了展览业的兴旺发展。记者:纽伦堡展览公司在中国有什么战略规划吗?罗兰·弗莱克博士:中国是未来很重要的市场,我们的中国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并不只在中国国内产生,同时也体现在与欧盟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上。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这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成立了中国的子公司,并计划未来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为促进中德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我们在中国扮演着一个双向又活跃的角色。一方面,许多中国公司参加我们在纽伦堡举办的国际展览会,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进入欧洲市场所需的平台。另一方面,我们在中国组织展会,这也为中国及海外公司提供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平台。北京印象与欧洲城市相比,北京实在是太大了。不过我个人很喜欢中国,也喜欢北京。我非常喜欢我在这里与这个城市、这里的居民的交往。北京和纽伦堡是联系紧密的两座城市:比如说近期我们在这里办的汽车工业展。我当副市长时,还有幸为纽伦堡与北京建立了经贸合作。在奥运村地区,北京奥运会使用到的一所场馆正是由来自纽伦堡的设计师设计的。

2013年12月16日
1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