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考古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考古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让你亲临考古遗迹

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让你亲临考古遗迹

很多人都对考古十分感兴趣,但是始终没有机会亲临考古现场,不过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考古亲临考古现场。据悉,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考古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的全新的博物馆模式。在虚拟考古体验馆不足5平方米的区域,就可以参观5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考古是考古专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广元窑遗址搬进VR设备,利用设备,市民可以进入考古发掘现场,体验遗址最原始的状态。戴上设备,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考古遗址现场三维立体呈现在眼前。除了步行探究每一个区域,也可用VR手柄来“瞬间转移”,只要手柄放出的射线为绿色,就可以进入相应区域。烟道、窑前室、火门、火膛、窑床……这些区域都以最质朴的方式呈现在公众眼前。广元窑遗址是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属于宋代窑址,考古工作者将遗址数据进行了三维全景扫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员万娇告诉记者,下一步还有更多遗址上线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考古,比如一些大型墓葬也会通过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考古再现,相信幽闭环境会让大家产生惊悚的感觉。虚拟现实赋予了人们太多的可能,让我们很多在现实无法完成的事情在虚拟世界里完成。三维全景虚拟现实考古就给了人们亲临考古现场的机会,而随着资料库的不断完善和壮大,我们将会亲自前往更多的考古遗迹。

2016年11月11日

VR帮你“虚拟现实”妇好墓

VR帮你“虚拟现实”妇好墓

VR帮你“虚拟现实”妇好墓向公众开放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还有几大惊喜。展览设计颇具“心”意。展厅不仅设计了不少垂幕、绳帘,营造了妇好生活时代的特色,还将围满青铜器复制品的考古坑搬进了现场,让公众感受有关殷墟妇好墓的考古氛围,同时在考古坑的周围还设置了11台“VR眼镜”每天可以帮助近千位参观者“一眼看穿”妇好墓穴内上下六层、深达7.5米的虚拟挖掘现场。这是首博第一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延伸展陈内容,也是亚洲最大的数字图像供应商——“水晶石科技”第一次尝试以小小的二维码就把复杂的展示内容送达博物馆内。VR是英文VirtualReality的缩写,直译过来便是虚拟现实,其内涵指的是一种提供给人沉浸感觉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可交互的三维环境。而要沉浸在这种环境中,还需要借助VR设备。这种设备能大如一栋小屋,也能小到可以穿戴。就可穿戴设备来说,它可以如摩托车头盔一般“豪华”,也可以用一副特殊眼镜夹着一部手机就搞定。“此次展出量最多的是玉器达到300余件,其中不乏妇好本人生前的收藏古玉。此外还有近90件的青铜器、20件甲骨器和少量陶器,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献博物馆,部分文物属首次公开展出。”据首博策划研究部副主任冯好介绍,公众可以透过这些文物更为细致地了解在中国古代史地位最高女性的传奇故事。据了解,40多年前的考古挖掘发现妇好墓是分层埋葬的。也就是在地下不同的深度,埋着不同的随葬品。但伴随考古挖掘的进行,除了最深的一层,其余几层已不复存在。仅凭文字叙述,人们很难还原当时的场景,首都博物馆这才想到用VR技术将其还原。就在距离妇好墓展览开展前一个多月时,“水晶石科技”竞标成功,将VR技术呈现在了首博。在首博展厅里,不时可以看到有参观者戴上“VR眼镜”,在原地做些奇怪的动作。不要奇怪,因为他们通过VR眼镜看到的是妇好墓虚拟现实全景,而且按照本人的视角是处在一个360度的世界。移动自己的头部既可以环顾四周也能看到周遭全部景物。为了看清墓穴全貌,戴着眼镜的人们自然要不断转动身体,调整自己的视线。戴上眼镜,如果选择站在地面,人们就如同站在河南安阳的妇好墓景区内,平视和仰视,可以看到罩在妇好墓遗址上的宫殿。俯视,便如同40多年前的考古人员一样,发现分层埋葬的妇好墓。距离地面1米的第一层墓穴中,除了一支石罐没有发现什么。移动眼镜,选择进入第二层,明显可以感觉到光线变暗,抬头看看四壁的泥土和远处的光线,就会发现自己已“沉浸”在距离地面3米的地下考古现场。一件残陶爵躺在墓穴中央,一件大理岩的石臼则倒在东北角。40多年前,妇好墓的考古人员看到的也正是眼前的景象。睁大眼睛,再往地下走一两层,抬头查看,发现墓穴四周的泥土已从最初挖掘时的自然填土,变为带有明显人工痕迹的夯土层。妇好的墓穴由人工夯实出硬实、规矩的土层,能起到一定的防水、防虫等作用,也正是古代墓葬技术的一种体现。继续往下看,来到距离地面5.6米的第六层,人们会和当年的考古人员一样,发出阵阵惊呼。因为,这一层埋葬的是各种巨大的、金灿灿的器皿。据了解,水晶石利用VR技术,按照1∶1的比例建立了虚拟的墓室模型,包含腰坑、椁底、椁顶、壁龛等,让参观者能直观领略到古代墓葬的规制。“理论上说,任何一位参观者,不需要下载任何APP,只要在自己手机上接收水晶石发送来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内容。”庄岩说,唯一的改变就是,需要给自己的手机配备一个带有特殊眼镜的手机壳,而这样的手机壳在网上商店都有卖的。最近,这种简便的VR展示还走进潍坊科技馆等博物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博物馆里会有一大把VR,只等着你来领二维码去看!

2016年04月15日

新疆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展9月7日登场

新疆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展9月7日登场

新疆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展资料图9月7日至11日召开的第二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上,将同期推出新疆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展,该文化展将为人们展示民族服饰源远流长的变迁史。来自自治区经信委、新疆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部门1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研讨会,热论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及发展。新疆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伊第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曾是2002年全面挖掘清理小河墓地的领队,也是新疆乃至全国考古领域的著名人物。他的发言,集中展示了距今3500年至4000年的小河墓地挖掘出的古代民族服装成果。一张张幻灯片清晰地表明,从距今4000年前起,随着历史演变,新疆民族服饰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湛,其发展演变规律清楚,有些服饰款式与新疆出土衣物颇为相似,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沉淀。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阿迪力·阿不力孜认为,新疆民族服饰有着清晰的脉络和延续,而且在古代,新疆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纹饰新颖,款式奇特,就是用当代眼光来审视这些古代服装,也有借鉴和传承意义。“吉里巴甫服饰不是新疆的传统服饰。”阿迪力·阿不力孜说,现代女性大都参与到社会生活与建设中,蒙面纱、着长袍等穿着方式明显不适合现代生活方式,民族服饰应该更张扬个性,色彩缤纷,才能体现各民族女性个性、靓丽的形象。各专家出示的古代民族服饰研究结果表明,世居新疆的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和俄罗斯等13个民族,其近现代服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第二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由自治区政府、国家工信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自治区经信委、自治区妇联、乌鲁木齐市政府承办,德汇国际服装城等相关单位协办。本届服装节上,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经信委和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新疆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展”,目的是要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现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在服装服饰上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创新,展示“多彩民族、多彩时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魅力,反映新疆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审美修养与愿景。

2013年09月06日
1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