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图书馆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图书馆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 重拾阅读的乐趣

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 重拾阅读的乐趣

济南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拓展图书馆的推广渠道,济南市图书馆和网展展开合作,在互联网上推出了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在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中,我们将能够体验沉浸式的观赏感受。济南市图书馆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53年7月1日。馆舍分为新馆、老馆两部分,老馆在经三路150号;新馆位于槐荫区西客站东约2公里处的省会文化中心。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向人们展示的是新馆的景观和环境。借助全景航拍等技术,让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的展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济南市图书馆在藏书特色上注重综合性、公共性和地方性,共有各类馆藏文献265万册(件),其中中文普通图书、古籍、报刊合订本、视听文献等馆藏195万册(件),外购电子文献70万册(件),古籍14万余册,包括善本书1000余种1万余册。作为个无论是藏书还是规模都如此巨大的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的推出,更多的是希望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形式,重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互联网的碎片化阅读让人们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家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重新重视阅读,并且找到阅读的乐趣。网展作为国内领先的全景和虚拟现实服务平台,和济南市图书馆合作,也是出于回馈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不仅仅是以一个图书馆与互联网的结合,更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或许很多人都已经丧失了阅读的能力,但是无论是网展还是济南市图书馆,都希望可以借助于济南市图书馆全景展示的推出,让人们重新找回阅读的乐趣。

2017年02月27日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展”在广州图书馆开幕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展”在广州图书馆开幕

一饰七巧玉雕、一件织金彩瓷、一幅斑斓广绣、一口悠悠粤剧、一腔浓浓粤语,日前,《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展》在广州图书馆八楼的创意设计馆开幕了。展览是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瑰宝(广州玉雕、广彩、广绣、粤剧、粤语)为主题的时尚设计系列,是一场传统文化嬗变的视觉盛宴。记者在展览中看到,这次展览以拟人的手法、故事的表述,用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广彩的兴衰。原来,“广彩”经过由平凡不显眼的白胎,到色彩浓艳,金碧辉煌的织金彩瓷的华丽转变后,搭上了通往欧洲的邮轮,然而富丽堂皇的欧洲城堡却没有“广彩”的容身之处,在欧洲彩瓷的威胁下,“广彩”妥协了,返回了中国。如此让会说话的“广彩”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众人看得津津有味同时,心头也不是滋味。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广彩册、玉雕册、粤语册、粤剧册、广绣册五本传统的书籍的封面都是手工装订成册的。设计师马洁梓还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街坊读者了解广州的非遗文化,他们团队把图片海报等信息整理成详细的文字,观众或许不会看到宏伟的展览,但可以进行精致的阅读。其中不乏细节的趣味点,比如,传统广绣的绣工并不是女工,而由男工担任,这可谓是广绣的一大特色。

2014年01月23日

“中国书院教育文化展”郑州图书馆新馆开幕

“中国书院教育文化展”郑州图书馆新馆开幕

昨天,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聚协昌博物馆主办的“中国书院教育文化展”开幕,共展出2000余件明清、民国等时期的珍贵实物。系统展出了清代书院学生们的作文,生动再现了古代学生作业被“贴堂”的场景。古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怎样?课业负担重吗?和现代孩子相比到底谁更幸福?专家认为,如今孩子面临巨大的社会竞争,被迫接受“速成教育”,但压力也很大。古代学生的作业会被“贴堂”清代书院学生的课艺作业、老师批改过的课业卷、书院奖励学生的膏火票……这些只存在于古装戏里的物品,昨天在郑州图书馆的“中国书院教育文化展”上展出。观赏者们充满好奇,尤其是墙上展示的“贴堂”作业。“你看,几乎每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有标记。”看到一篇文章上密密麻麻的“圈”、“点”,一名游客十分惊奇。讲解员马女士说,学生的课艺作业上,“圈”、“点”越多,表明文章越优秀,“当时的老师很仔细,每一段都会有评语。”其中,有篇标题为《约探梅小启》的文章,画“圈”的地方超过90%;但有的文章,没有一处标“圈”。马女士告诉大家,但凡学生的优秀之作,都会“贴堂”供大家传阅学习;拙劣之作也会进行“贴堂”公示,给予鞭策。古代娃成绩优异才能获“津贴”展出的“贴堂”文章有考卷和课堂、课余作业。以清代为例,书院学生的考课分为官课、斋课,每月两次考试,只有考卷评定为超等、上取才能发奖金。当时学生们的奖品大多为膏火(膏油、灯火)票,就相当于现在的生活津贴。如果成绩差,拿不到膏火票,日常的生活学习就无法进行。马女士说,多数书院还会对贫困生发放膏火票。“这就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奖优助贫。”马女士推测道。那古代学生们的作业难不难?聚协昌博物馆的郭馆长说,以清代为例,孩子们的作业主要为诗赋、试帖(对联居多)、策论等,相当于现在的作文。相比现在孩子的作业,古代的作业比较单一,但有深度,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熟知四书五经的前提下所作,郭馆长说:“在古代,你做不到‘满腹经纶’,就很难在书院里混了。”古代老师很少留课外作业全凭学生自觉那古时候学生的作业重吗?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说,古代不同时期,学生们学的东西不一样,作业也各不相同。在春秋战国时期,课堂上基本是口问口答,并不像后来的老师大讲特讲,一般都是只说几句话,学生问,老师答,后来除了学《诗》、《书》、《礼》、《乐》、《易》和《春秋》这些“大六艺”,还要学“小六艺”,即礼、乐、射、驭(也写作御)、书和数,也就是从个人修养和技艺方面,音乐、骑射等都要学。有了科举考试之后,作业就主要是为考试而设置的。比如隋至五代的考试,有问答式的“口试”、有依照所给形式对句的“帖经”、有测验经义记忆的“墨义”、有与作文近似的策问和诗赋,到明清更是以讲八股为主。和后来不同的是,那时候的课堂,时间很自由,一切以老师为主,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一天老师可能只讲一段就下课,也可能要讲完一篇,在课堂上,不允许和老师提反对意见。唯一特别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当时官学没落,家学兴盛,各种学说自成一派,学生们相对要自由得多。古时候,学生们虽然学的东西不一样,但课外做的事不外乎这几样:练字、背书、作文。另外,古时候讲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极少留课外作业,假期、课余都不会对学生有作业要求,全凭学生自觉,但是学生家里一般要求极其严格,因为不用功就无法考中做官,所以更多时候,学生的压力来自父母家人。古代娃和现代娃教育模式大不同相比而言,古时候和现代,哪个时候学生压力更大?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亮介绍,旧时的孩子自小读私塾,8岁开始就有可能考入书院。在现代,8岁的孩子刚入小学不久,是不是古代的孩子压力更大?因为自古有“头悬梁、锥刺股”一说。然而,杨亮说,那应该只是“范例”。那时候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去应试所需的知识储备,很少有外界压力。“读四书五经,并且掌握相关的诗词歌赋,都是‘濡化教育’。”杨亮认为,有的古人几十年都在考功名,接受文化是一个慢慢渗透的过程。可现在,人们没有条件去慢慢学习,大家都讲究“速成教育”,但也压力重重。来这儿看展览地点:郑州图书馆新馆(郑东新区客文一街10号)展览时间:9:00~17:00(每周一闭馆)

2014年01月22日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民间年画精品展开幕 展会持续到1月17日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民间年画精品展开幕 展会持续到1月17日

“点缀年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民间年画精品展”于2014年1月8日下午在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一层开幕。民间年画是央美图书馆重要的特色收藏之一,总数达到4000多种,无论按收藏的数量,还是年画的产地与题材,都蔚然大观。1995年12月,汤池教授和薄松年教授曾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携其中的精品120幅赴意大利博洛尼亚进行交流展览,1997年又受邀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办展览。由图书馆自己主办,面向全院师生,乃至广大的民间美术爱好者和研究者进行公开的展览,即将开幕的“点缀年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民间年画精品展”还是第一次。同时,这也是央美图书馆特藏首次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读者和研究者面前。作为民间美术最主要的品类之一,年画在曾经的历史年代中繁盛一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与鲜明的地域性。过去一到春节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在门上或室内墙壁上张贴年画,作为装饰品,以使家庭里“现出无限的生气与喜悦”。正如清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所说的那样,“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年画逐渐淡出了生活,成为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其文化价值也更加鲜明的彰显出来。有识之士早已发现,年画是记录一个民族的图像史书,是难得的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的形象史料,而其在美术史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更不容忽视。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的民间年画收藏非常可观,包括了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尤以来自天津杨柳青、北京、河南朱仙镇、江苏桃花坞、福建漳州等地的作品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在这些藏品的基础上,本次展览精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十余幅,根据年画的特点,分为六类,分别为:门神门画、历史及传说故事、戏出、仕女娃娃、民俗生活、神像纸马。虽然只是中央美院年画收藏的冰山一角,但其展现出来的多方面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相信会引起观者的兴趣和研究者的关注,成为民间年画艺术的一次盛宴。旧历新年将近,希望这些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点缀这个时代的年华。展览将持续到2014年1月17日。

2014年01月13日

“中国梦·长沙情”剪纸艺术展在湖南图书馆开幕

“中国梦·长沙情”剪纸艺术展在湖南图书馆开幕

一幅奔腾飘逸的《马踏飞燕图》剪纸,让人能嗅见浓浓的春节气息。今日,由长沙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湖南图书馆主办,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梦·长沙情”迎新春剪纸艺术展在湖南图书馆开幕,为长沙市民的新春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马踏飞燕图》剪纸此次展览征集和展出剪纸作品100余幅,全部出自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的巧手。其中有以中国剪纸大师秦石蛟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名家剪纸,有一批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中青年剪纸艺术家的精品力作,还有近几年来在“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中涌现的校园剪纸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在这高雅的剪纸艺术殿堂里,30多位长沙剪纸艺人以爱国爱家爱长沙的深情厚意,用万年红和万年蓝的鲜亮色调和新时代的主旋律,演绎出一个个多姿多彩、幸福吉祥的美丽中国梦。中国剪纸作为中国国粹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正在演变和成长为新时代春天的艺术。展会现场,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目光。其中不乏老一辈剪纸艺术家和剪纸爱好者。长沙第一师范学院的学生更是班级组团齐来参观,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观看拍照的,大家都饶有兴味的细细品鉴交流。展览为期一周,至元月十日结束,全天免费开放。

2014年01月06日

数字化时代,少儿刊如何乘风破浪

数字化时代,少儿刊如何乘风破浪

童书展少儿期刊的服务对象既是新媒体阅读的推崇者,也是传统阅读的忠诚者,具有更多可以开发的潜力。少儿期刊与新兴数字阅读可以实施一体化的策略:按照“平面媒体、网络覆盖、立体传播”的思路,将期刊与微信、微博、QQ、网站、移动终端等媒介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品牌、渠道共享,形成全覆盖、广辐射的传播网络和传播形态。角色转变与读者聊起来少儿期刊主要依靠纸质媒体传播信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媒介关系促使这一模式逐渐变化,少儿期刊与读者见面的方式与途径增多。不管是将电脑制版后的PDF或图片类型文件直接搬上网络,还是重新设计制作精美的电子杂志,都是少儿期刊社的选择。可以借助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在线游戏、移动终端等诸多新兴媒介的力量,以及校园、家庭的优势,进行少儿期刊的数字化推广。充满童真的内容和社会公信力是少儿期刊的优势所在,高效的传播速度和海量的信息则是网络媒体的优势体现。少儿期刊平面内容供应商的角色源于其长期积累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能够实现与青少年的心灵对话;长期形成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具备一呼百应的号召力量。以此为基础,少儿期刊一是要开辟网络传播通道,以最便捷的方式和速度将精心加工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读者;二是要将期刊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出售给其他掌控传播渠道的媒体运营商,获得信息再次出售的利润;三是少儿期刊从业者要提高对新媒体渠道的掌控能力,以新的数字化的传播渠道吸附读者和广告。近年来,少儿期刊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不断增强,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还未能与大部分读者建立开放式的双向联络。数字化的网络平台则为编者与读者建立了即时性、广泛性、便捷性的有效载体,通过QQ群里的沟通,微博、微信里的话题参与等,编者可以方便地了解读者在想什么。这一公共话语平台,将为期刊社吸纳更多社会信息,听取更多读者反馈,成为期刊社凝聚人气、打造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功能实现让期刊活起来少儿期刊在电子杂志制作中,要向精品化、人性化和多附加值方向迈进。不仅要设计得精美、独特、巧妙,还要体现出平面媒体所不能实现的功能。比如,制作一本“会说话、会跳舞”的杂志,将少儿期刊刊载的作品制作成有声读物,给故事配上动画等,让读者感觉期刊一下子活了起来,更能打动他们的心灵。应对青少年圈子交流和“碎片化”表达的趋势,少儿期刊可以培养网络中的少年读者“意见领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说服并带动更多青少年成为期刊的追随者。构建期刊社自身的网络表达矩阵,通过开设官方博客、微博、微信或编辑个人的微博、微信,打造全方位资讯平台。少年读者上网更愿意寻求与现实之中不同的心灵体验,相比于传统说教、被动接受,他们更希望拥有话语权、主动权和操作权。少儿期刊社可以在网络上设计各种使用简单、发挥智慧,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吸引力的活动。比如,设计与期刊内容相关的知识大比拼,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接龙、单词记忆、涂色比赛等;再比如,开发一些益智类小游戏开展竞赛等,利用虚拟徽章或虚拟积分的形式对参与者的成绩进行累计和排名,并适时给予奖励,激发少年读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不缺乏阅读的兴趣,而缺乏正确的引导。出于对少儿期刊的喜爱,少年读者更容易接受其润物无声的指导。少儿期刊可建立自己的“网上图书馆”“网上读书吧”,将选书荐书、心得交流乃至图书发售巧妙地融为一体,带动读者在亲身参与中体验数字化阅读的魅力。刊社还可以定期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教育专家与读者进行在线交流,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提升阅读满意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重点着力使手段多起来少儿期刊经过多年的运营和积淀,积累了很多读者和作者人脉,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这是一笔不可复制的财富。品牌是连接平面媒体与数字媒体纽带,期刊数字化链条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有品牌。少儿期刊社要将品牌杂志、品牌栏目、品牌编辑、品牌作者乃至刊物塑造的品牌人物最优化地搬至数字化媒体之中,让品牌通过网络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少年大世界》中的“小甜瓜”形象深受读者喜爱,我们将其形象搬至网站上,开设“甜瓜频道”,读者看到他们喜爱的动漫人物在网络上成了可以听他们说话、为他们说话的好友,对期刊的好感也与日俱增。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精美图片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已远远超出文字。少儿期刊社对于电子杂志的开发,要将图片策划与发布放在与选题策划同等重要的位置,利用眼球效应牵动读者兴趣。此外,少儿期刊可以充分借助微博裂变式发展的态势,在门户网站注册名称响亮的微博,发布富有看点的内容,并通过链接名人、加入热点微群等方式,不断扩大粉丝数量。在微信上宣传展示期刊,并定时发出一些活动信息,邀请、吸引读者参与到互动和阅读当中,使期刊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拥有更为方便、广阔的交流空间。

2014年07月21日

中国书院教育文化展昨日开幕 2000余件珍贵实物亮相

中国书院教育文化展昨日开幕 2000余件珍贵实物亮相

昨天,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聚协昌博物馆主办的“中国书院教育文化展”开幕,共展出2000余件明清、民国等时期的珍贵实物。系统展出了清代书院学生们的作文,生动再现了古代学生作业被“贴堂”的场景。古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怎样?课业负担重吗?和现代孩子相比到底谁更幸福?专家认为,如今孩子面临巨大的社会竞争,被迫接受“速成教育”,但压力也很大。古代学生的作业会被“贴堂”清代书院学生的课艺作业、老师批改过的课业卷、书院奖励学生的膏火票……这些只存在于古装戏里的物品,昨天在郑州图书馆的“中国书院教育文化展”上展出。观赏者们充满好奇,尤其是墙上展示的“贴堂”作业。“你看,几乎每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有标记。”看到一篇文章上密密麻麻的“圈”、“点”,一名游客十分惊奇。讲解员马女士说,学生的课艺作业上,“圈”、“点”越多,表明文章越优秀,“当时的老师很仔细,每一段都会有评语。”其中,有篇标题为《约探梅小启》的文章,画“圈”的地方超过90%;但有的文章,没有一处标“圈”。马女士告诉大家,但凡学生的优秀之作,都会“贴堂”供大家传阅学习;拙劣之作也会进行“贴堂”公示,给予鞭策。古代娃成绩优异才能获“津贴”展出的“贴堂”文章有考卷和课堂、课余作业。以清代为例,书院学生的考课分为官课、斋课,每月两次考试,只有考卷评定为超等、上取才能发奖金。当时学生们的奖品大多为膏火(膏油、灯火)票,就相当于现在的生活津贴。如果成绩差,拿不到膏火票,日常的生活学习就无法进行。马女士说,多数书院还会对贫困生发放膏火票。“这就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奖优助贫。”马女士推测道。那古代学生们的作业难不难?聚协昌博物馆的郭馆长说,以清代为例,孩子们的作业主要为诗赋、试帖(对联居多)、策论等,相当于现在的作文。相比现在孩子的作业,古代的作业比较单一,但有深度,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熟知四书五经的前提下所作,郭馆长说:“在古代,你做不到‘满腹经纶’,就很难在书院里混了。”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说,古代不同时期,学生们学的东西不一样,作业也各不相同。在春秋战国时期,课堂上基本是口问口答,并不像后来的老师大讲特讲,一般都是只说几句话,学生问,老师答,后来除了学《诗》、《书》、《礼》、《乐》、《易》和《春秋》这些“大六艺”,还要学“小六艺”,即礼、乐、射、驭(也写作御)、书和数,也就是从个人修养和技艺方面,音乐、骑射等都要学。有了科举考试之后,作业就主要是为考试而设置的。比如隋至五代的考试,有问答式的“口试”、有依照所给形式对句的“帖经”、有测验经义记忆的“墨义”、有与作文近似的策问和诗赋,到明清更是以讲八股为主。和后来不同的是,那时候的课堂,时间很自由,一切以老师为主,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一天老师可能只讲一段就下课,也可能要讲完一篇,在课堂上,不允许和老师提反对意见。唯一特别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当时官学没落,家学兴盛,各种学说自成一派,学生们相对要自由得多。古时候,学生们虽然学的东西不一样,但课外做的事不外乎这几样:练字、背书、作文。另外,古时候讲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极少留课外作业,假期、课余都不会对学生有作业要求,全凭学生自觉,但是学生家里一般要求极其严格,因为不用功就无法考中做官,所以更多时候,学生的压力来自父母家人。古代娃和现代娃教育模式大不同相比而言,古时候和现代,哪个时候学生压力更大?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亮介绍,旧时的孩子自小读私塾,8岁开始就有可能考入书院。在现代,8岁的孩子刚入小学不久,是不是古代的孩子压力更大?因为自古有“头悬梁、锥刺股”一说。然而,杨亮说,那应该只是“范例”。那时候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去应试所需的知识储备,很少有外界压力。“读四书五经,并且掌握相关的诗词歌赋,都是‘濡化教育’。”杨亮认为,有的古人几十年都在考功名,接受文化是一个慢慢渗透的过程。可现在,人们没有条件去慢慢学习,大家都讲究“速成教育”,但也压力重重。

2014年01月22日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展”开幕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展”开幕

一饰七巧玉雕、一件织金彩瓷、一幅斑斓广绣、一口悠悠粤剧、一腔浓浓粤语,日前,《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展》在广州图书馆八楼的创意设计馆开幕了。展览是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瑰宝(广州玉雕、广彩、广绣、粤剧、粤语)为主题的时尚设计系列,是一场传统文化嬗变的视觉盛宴。记者在展览中看到,这次展览以拟人的手法、故事的表述,用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广彩的兴衰。原来,“广彩”经过由平凡不显眼的白胎,到色彩浓艳,金碧辉煌的织金彩瓷的华丽转变后,搭上了通往欧洲的邮轮,然而富丽堂皇的欧洲城堡却没有“广彩”的容身之处,在欧洲彩瓷的威胁下,“广彩”妥协了,返回了中国。如此让会说话的“广彩”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众人看得津津有味同时,心头也不是滋味。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广彩册、玉雕册、粤语册、粤剧册、广绣册五本传统的书籍的封面都是手工装订成册的。设计师马洁梓还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街坊读者了解广州的非遗文化,他们团队把图片海报等信息整理成详细的文字,观众或许不会看到宏伟的展览,但可以进行精致的阅读。其中不乏细节的趣味点,比如,传统广绣的绣工并不是女工,而由男工担任,这可谓是广绣的一大特色。

2014年01月22日

广州举办纪念周恩来诞辰115周年珍品展

广州举办纪念周恩来诞辰115周年珍品展

昨日下午,“你是这样的人——纪念周恩来诞辰115周年珍品展”在广州图书馆开幕。据悉,今年10月至11月,该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中华艺术宫、北京大学相继展出,引起了极大轰动。纪念周恩来诞辰115周年本次展览重点展示了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百年恩来》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收集并珍藏多年的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题词、书画和摄影珍品。其中包括万里、宋任穷、萧克、张震、张爱萍、谷牧等多位老一代革命家,巴金、曹禺、臧克家、周巍峙、吴祖光等多位艺术大师,西哈努克、基辛格、池田大作、韩素音等多位国际知名人士的亲笔题词;赵朴初、关山月、沈鹏、李铎、李琦等多位当代艺术大师专为《百年恩来》题写的书画作品;意大利著名摄影家焦尔乔·洛迪面赠周恩来亲属并题词的《沉思中的周恩来》原版照片等传世之作。展览首次公布了珍藏于俄罗斯国家档案馆的周恩来重要历史档案,以及周恩来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首次提供的珍贵实物史料。本次展览分为“昭”、“公”、“清”、“爱”四个部分,以独特的风格,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崇高的思想品德与特有的人格魅力,深情地表达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展品绝大部分均系真迹原件,首次在国内外展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全国人大原常委、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顾问林丽韫,周总理与邓颖超同志的秘书、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周总理卫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陈开枝,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天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丁奎淞,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周总理侄儿、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将军,周总理侄媳、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邓在军,周总理亲属周国镇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方明、刘秉义、瞿弦和、姚锡娟、刘劲、黄薇、王莉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2013年12月31日
1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