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2014第五届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2014第五届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2014第五届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于下月开幕

2014第五届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于下月开幕

医博会2014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销售总规模从2001年的179亿元,到2013年预计的2120亿元,翻了近10倍。按日本最近几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260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不到1600亿元,因此,我们认为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时刻走在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前端,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广大用户和同行中的地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2014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内容全面涵盖了包括医用电子、医学影像设备、光学、急救、康复护理、医疗用品及卫生材料、检验设备及诊断试剂以及医疗信息技术等产品,直接并全面服务于医疗器械行业从源头到终端整条医疗产业链。每一届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超过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人次的政府机构采购、医院买家和经销商、代理商汇聚CMEH交易、交流。展会简介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协会、中华医学交流学会、上海展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筹办CMEH北京展将于2014年9月16日—1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CMEH被行业协会评为2014年中国最具参展价值的行业展会称号,望各单位积极报名参与。具国内权威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且正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实施集中招标采购时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同时也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奠定基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时刻走在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前端,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广大用户和同行中的地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医疗器械领域盛会,CMEH北京展将整合资源为国内外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一个既能做出口也能做国内贸易的平台展会,同期将邀请政府部门、医院、教授、专家、学者、厂商举办30多场新产品技术和进出口贸易采购、法律法规交流研讨会。CMEH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展览会规模逐年扩大,参展厂商不断增加,每年吸引数万名海内外医疗器械行业的经销商、代理商、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医院采购和管理部门等专业人士前来参观。为何参展★通过“CMEH展”低成本结识、接触到高质量的采购商,成为众多潜在的国外采购商的供应商;★通过“CMEH展”可以与采购商进行面对面沟通,直接了解采购商的需求、战略以及采购动向;★通过“CMEH展”把自己的联络方式及企业文化传递到参会的采购商,是一个最低成本的销售机会;供应商还可以:现场达成交易:展览的时间虽然短,但由于直接与商家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便于达成协议或意向。搜索潜在客户:3天的展览,30000多观众;将助您接触到新的潜在客户。企业及产品宣传:展览会是一种立体的广告,增进采购商对产品、服务的了解,宜于接受。树立企业形象:在同行业和用户领域树立好的企业形象、提升行业地位。加深市场了解:在与采购商交流中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潜力。比日常的市场调研要直观和准确。开发市场、建立营销渠道:利用参加展览会开发市场和寻找客户;物色代理商或合资伙伴。拓宽国际视野:达成国际合作的有效平台,使产品和企业更准确的走向国际化。供需关系互动:会上聚集着您以往客户或供货单位,可方便于您在此进行互动与答谢活动。学习发展经验:与其他的供应商相比较,了解别人的企业发展经验。商机无限——聚焦北京,国内外采购商云集,国际强势将全面彰显,医疗器械行业平台独一无二;技术荟萃——国内外最新产品及成果荟萃,展会-论坛-经贸合作,是宣传及市场开拓的高效平台;展示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树立和巩固公司形象;从各应用行业的技术及采购代表获取最具价值的市场反馈信息;为参展商提供一个示范产品及调查市场的机会,为买家提供一个知识平台;把握与来自行业研究机构、组织团体以及政府官员接触的宝贵机会;从一系列高水准的会议、研讨会中获益;与专业观众和采购商建立合作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与主办机构及媒体的紧密配合,使您在展览期间获得更多关注;与来自中国及亚太地区的代理商、渠道商、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寻求合作。

2014年08月08日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状况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状况分析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近日在全国多地走访了解到,进口医疗器械“蚕食”我国医疗市场进程近年日渐加剧,我国在丢失医疗市场阵地、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面临疾病信息机密流失、技术垄断打破难度增加等多重隐患。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以通用诊疗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弥补生理缺陷的康复用具、X线断层检查仪、内镜、医用导管、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美敦力、上海东松、概腾、强生、金佰利、罗氏诊断等跨国公司属于排名前十位的进口商。进口医疗器械“一统天下”“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足3%,与中国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不成比例。”山西省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据介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是新兴产业,不论是产能还是研发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目前医疗机构使用频率极高的几大件,如CT、核磁检查设备、生化分析仪和彩超等基本都是进口产品,其他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也只占到国内需求总量的六成左右。据了解,山西省不仅在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各类中医院、西医院,都是进口医疗设备的天下。甚至在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也贴上了进口的“标签”。“医院需要,患者也需要,进口医疗器械就得到了‘普及’。”山西省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据他介绍,少数性能不错的国产产品在全国三甲医院也几乎没有市场,只能走乡镇医院等“低层路线”。而高精端医疗器械依赖进口的现象在医疗机构中十分普遍。记者走访重庆部分三甲医院发现,高端医疗器械几乎都是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进口产品。除三甲医院外,一些县级医院、基层医院也难觅国产产品踪影。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有六台高端医疗设备,无一台国产。该科主任周洪说“医院在高端产品方面基本不考虑国产产品。”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处长李小平介绍说,2010年重庆医疗器械产业出口额约占企业年度总产值的30%,呈明显的外向型发展。我国医疗机构对国产产品不认同的现象突出,本土企业难以拓展国内市场。招标政策不严跨国公司回扣高“根据排量不同,一台进口CT的价格从200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而国产的100多万元就可以买到。”山西一家医院院长说,国产设备尽管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却未曾进入医院的采购视野。原因很简单,国产医疗器械的技术远远赶不上国外。这位院长说:“进口CT图像清晰,产品性能好,更新换代快。国内的技术不过关,不如进口的好用,两者差距比较大。”但国内一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认为,这种理由并不充分。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血液净化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其生产的血液透析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水平可与进口产品抗衡。该公司董事长高光勇说:“一些中医院根本不需要如此昂贵先进的设备,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业内人士认为,国产医疗器械难以拓展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国现行的医疗器械行业的标准、政策是在大量应用进口医疗器械的环境下产生的。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检验科主任陈坤介绍,医院定期要将检查结果报送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以评估检查是否准确“中心使用的全部是进口产品,技术参数也参照进口产品,所以我们也得用进口的,否则检查结果相差太大医院就会被整顿”。二是采购招标政策执行不严,在实际招标采购中,不少单位明文规定只采购进口产品。高光勇告诉记者,北京某大型医院只采购进口产品,企业投诉他们。但该院称如不立即撤诉,他们将利用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让全国医院都不用我公司的产品。三是许多医疗器械采购花费的是公共财政,一些医院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只购买价格最高的进口产品。业内人士透露,进口产品回扣高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不少跨国公司还以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为名让医院负责人免费旅游,以便于在采购价格上获得利益,这也挤占了国产产品的市场空间。“全程垄断”埋下多重隐患进口医疗器械在占据市场绝对垄断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一条龙”式的售后服务战略。这种现象日渐加剧,我国面临将医疗市场拱手他人、打破技术垄断难度增加,以及国家机密信息轻易流失三重隐患,应引起足够重视。首先,巨大的市场收益正在流失。其次,由于无力打破技术垄断,从产品的购买、维修到更新就像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套,进口厂商提供的全部为“高价服务”。“一台日本产核磁设备的购买费为1400多万元,每年还要续签80万元的维保协议书。如果不签也可以,设备一旦坏掉,维修费更贵。一个几十块钱的零件,他可以要价几千块钱。”一家医院院长说,这些高费用最后还是落到了患者头上,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这些进口医疗器械全部采用软件和电脑操作,想要获取我国人群的发病趋势、疾病演变等相关信息简单至极,极易给国家机密的流失留下漏洞。“很多医院都远远没有这方面的保护意识。”山西省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使用是医院的自主行为,这一环节没有监管,想进口就进口,信息流失之路敞开,根本就没设闸门。”医疗机构应分类使用医疗器械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医疗器械的扶持力度,但优质国产产品却难以进入医疗机构,形成“研发上加油、市场上刹车”的怪圈,打击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而进口医疗器械已然形成垄断,对我国医疗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也给国内打破技术垄断、疾病信息等管理带来艰巨挑战。业内人士呼吁,国家亟须从三方面调整政策才能改变这一局面。一是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加以分类使用。“有些县级医院的CT配备甚至超过了省级医院,买多少钱的设备,医院自己说了就算,实际利用率并不高。”业内人士称,卫生主管部门应按医疗机构级别,推荐使用适宜的高、中、低不同档别医疗器械:最高端的医疗器械可以达到严格控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维持生命的目的;中端医疗器械次之,低端产品则属于常规使用,具备安全性、有效性。二是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检查和医保报销比例。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国产和进口医疗器械的检查报销比例一样,影响了医院使用国产产品的积极性。李小平建议,可在医保报销比例方面,适当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检查报销比例,对临床上并不迫切需要的进口产品降低检查报销比例。三是投入科研经费,扶持国产优势产品。由于不能够保证带来实际效益,很多企业不再设立研发部门,只从事仿制、基本生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规划、引导:对我国医疗器械的优劣态势加以梳理,对既有的优势产品采取减税、补贴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2014年08月08日
1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