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会展业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会展业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王青道:2015年两大核心事件看会展业升级换代

王青道:2015年两大核心事件看会展业升级换代

“北辰会展集团”成立商业社会里成立新的集团公司,肯定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北辰会展集团”的成立对于会展业来说,则非同寻常,仅从业界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度,就能够窥见一斑——别的不说,“北辰会展集团”成立的新闻当天就创下了《会议》杂志微信公众号创办以来单篇文章阅读量的最高值。有媒体称此为“里程碑”事件,我看也差不多。“北辰会展集团”成立给我们传递的积极信号是,中国会展业的领头企业开始重视行业核心价值的挖掘和品牌内涵的塑造。这个说起来有些拗口,但其实并不难理解。会展业叫某某集团的也不少,不过更多的是业务机构的简单集合,比如几个会展中心加上几个旅行社、几个展览会加上一个会展服务企业等,无论是战略构架的科学性还是品牌内涵与外延的价值,都很难达到像样的高度。“北辰会展集团”就不一样了,从该集团的运营构架及拟开展的新业务类别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有产业链中颇有竞争力的实体企业,如国家会议中心等,也有会议展览中心品牌管理的输出;既有核心竞争力提升所需要的产业链贯通能力,也有产业研究、数据分析、行业标准制定等行业发展基础建设方面的东西。给我的感觉是,中国会议展览业要做大做强,这样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无论如何都少不了,而且是越多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北辰会展集团”确实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如果中国的大型会展企业真的需要升级换代的话,先拿“北辰会展集团”作为案例来研究,保准不会错。多家会展企业“新三板”挂牌同样道理,商业社会里企业上市不新鲜,但在小小的会展行业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有近十家企业相继挂牌,一定不算太小的事情。挂牌本身也许没什么,“新三板”也可能带不来太大的资金额,但这么多企业一起走进“公众公司”的行列,而且很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手握资本利器,改写中国甚至全球会议展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再不赶紧思考这种现象对于会展业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恐怕就有问题了。这么多年来,会议展览业给人的印象是“散”、“乱”、“小”,即行业集中度低,总体上很“散”;管理水平不高,所以显得“乱”;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有限,与很多行业相比显得“小”。会展企业升级换代的核心是什么呢?互联网+、业务模式调整等都只能算是”表“,把以上三个方面的痛点和难点解决掉,才是中国会展业大踏步走向未来的“根”和“本”。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与资本市场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会展业腾飞的希望。通常来说,上市给企业带来的主要变化有两个,一个是拥有大量资金,可以用来做很多你想做的事情,可以收购很多你想收购的企业,企业规模会变大,行业的集中度会提升;另一个就是企业运营管理规范化——这是”公众公司“的基本条件。以上这两点变了,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格局就变了。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具体往哪变,有时候很难把握,不过这两件事情给我们提供了洞察变动方向的大好机会。

2016年01月04日

陈泽炎:会展业在“十三五”期间应多维创新

陈泽炎:会展业在“十三五”期间应多维创新

陈泽炎:会展业在“十三五”期间应多维创新陈泽炎表示,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建议里提到的,创新发展包括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各方面的创新,因此我们这个题目就涉及到了会展业“十三五”和创新发展三大方面的问题。在今年国务院15号文件(以下简称15号文件)中,对展览业提出了2020年发展目标。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所以国务院15号文件提出的2020年目标,也就相当于展览业的“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对15号文件中所提出了三条对于2020年展览业发展目标,陈泽炎认为,达到以下三条就可以算作实现了2020年的展览业发展目标。三条目标分别为:一是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文件提出“完善法规政策,理顺管理体制,下放行政审批权限,逐步消除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和行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平等参与、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对于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具体解释是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规范和减少政府办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展会,市场化、专业化展会数量显著增长,展馆投资建设。三是对于国际程度不断提高,遵循国际通行的展览业市场规则,发挥我国产业基础好、市场供需大等比优势,逐步提升国际招商招展的规模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幅提升境外组展办展能力。陈泽炎介绍,国务院15号文件中,有五部分内容是有关推动创新发展,分别是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组织化水平,健全展览产业链,完善展馆运营机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展览业应拥抱“互联网+”“大数据”陈泽炎表示,国务院15号文件共22条,其中第八条讲的是加快信息化进程,要求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在展览业的应用。陈泽炎特别提到了资深会展人马勇教授的六种会展业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分别是思维跨界盈利模式,要素优先盈利模式,平台再造盈利模式,价值延伸盈利模式,多线程的盈利模式,产业生态园的盈利模式。“这些盈利模式都有很多是属于概念性的,或者是超前思维性质,但是它的核心就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利用会展活动收集信息,收集这些信息用这些资源取得风投的资源,风投的支持,通过其他的金融运作获得发展。”陈泽炎介绍说。鼓励展览企业参与资本运作国务院15号文件第九条提升组织化水平,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引导大型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形式组建国际展览集团,加强政策引导扶植,打造具有先进办展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龙头展览企业。陈泽炎表示,一些典型的企业值得关注。包括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在上海和东浩兰生集团合资组建的国家会展中心。最近值得关注是北辰集团发展会展板块,成立会展产业集团。民营企业可以关注已经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如振威展览集团以及米奥兰特国际展览集团等。场馆管理输出与参与办展陈泽炎提到,15号文件的第十一条是完善场馆管理运营机制,要求兼顾公益性和市场性原则等。这方面的例子典型的进行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的例子就是国家会议中心,他们先后进行品牌输出管理,管理了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南昌绿地会展中心,还有银川国际会堂。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些对展览场馆进行了认证,这个认证包括质量、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另外在国务院15号文件中提到,要推动馆展互动,馆展互动有一些比较好的案例,就是展馆参与办展,在空档的时候参与办展,或者说为了自己的盈利,提升应用率办展,我们注意到成都世界城新会展中心参与了多个办展项目,不但在成都办汽车展,而且在武汉参与办汽车展,参与了糖酒会、家具展、家博会等等一些项目,非常值得关注。深化多维国际交流陈泽炎认为,国际会展业是新蓝海,欧美国家会展市场还有蓝海发展的新空间,第二是中国仍是外资会展公司所看中的最大蓝海。第三是外资会展公司进入中国蓝海与中国会展业,第四是“一带一路”应是中国会展业的蓝海方向。我们贯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题目,这些方面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十三五”时期还是一个大课题。促进展览业平台化发展陈泽炎表示,15号文件提出“我国展览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依靠平台经济学的理论,可以把会展业的一些基础理论把它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统筹。他个人观点,平台是一种条件和环境,说它是条件和环境,就相当于事务发展中的一个外因,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是决定性的,但是在没有外因的情况下内因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这是平台式条件是环境。另外平台又是作为媒介和中介,作为媒介和中介就能够起到一个促进、沟通的作用,所以会展业就起到了一个沟通、促进、桥梁的作用。会展业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同时服务业本身也创造价值,正是因为这样的观点,会展业是平台,这个理论值得进一步挖掘,平台是条件、是环境,平台为媒介、为中介,平台是有价值、有利益的。会展业未来发展要强调结合中国特色陈泽炎表示,会展业创新要时刻关注中国特色,陈泽炎提出在会展业当中中国特色有五个方面:一是中国会展业是注重会展业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关联。二是政府会展占一定的比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的经济社会背景。四是城市发展会展业的意愿非常强烈,会展地产项目多。五是会展教育规模大,反映出会展看好的一个社会心态。总而言之,关于中国特色还有很多方面,这些方面都是在我们创新发展中非常值得关注的。

2015年12月21日

从全球会展版图看东莞会展业模式

从全球会展版图看东莞会展业模式

从全球会展版图看东莞会展业模式大城市发展会展业事半功倍会展业并非在哪里都能发展壮大。事实上,许多会展城市都是“超级城市”,是区域内的政治或者经济中心。会展业天生适合在这样的城市中快速成长,同时为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上海有大型展馆7家,室内展馆的总面积达到15.38万平方米,室外展馆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据统计,目前上海会展业带来相关的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比6,间接的可达到1比9。广州目前拥有了两大展馆群体,其中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香港则被誉为亚太地区的“会展之都”。美国芝加哥仅仅麦考米克会展中心,每年便创造了超过6.5万个就业机会和80亿美元经济收益。会展主导型城市如凤毛麟角除了超级城市之外,全球会展版图上还有另外一种“超神”的存在。这就是将会展业作为主导的会展型城市。德国汉诺威被誉为“世界展览王国”,在汉诺威10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展览场就占了68万平方米。在全球前5大展览会中有3个就在汉诺威举行。汉诺威擅长举办工业专业展览会,其中汉诺威工博会已经成为强势品牌,带来了巨额利润。此外,意大利米兰是世界上展会最多的城市之一,每年举办的展览80多个,参展商30000家左右,参观者达250万,展出面积37万平方米。米兰设计周、米兰建筑双展会等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世界各地的品牌货源也源源不断地在米兰展览。同时米兰国际博览会对促进意大利对外贸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会展业应成东莞产业增幅器当前,东莞在全球和全国的知名会展产业虽有不少,但与近在咫尺的广州和深圳相比却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全球的会展业版图上,东莞的会展业发展轨迹显得中庸而务实。东莞厚街镇曾经提出要做东莞的汉诺威。汉诺威是一个镇,与厚街颇为相似,但对于东莞而言,跟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会展业发展脉络倒更为相似。自1959年首次举办“世界飞行展”以来,拉斯维加斯会展业蓬勃发展。迄今为止,拉斯维加斯会展场地超过90万平方米,已连续14年被列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会展目的地。数据显示,拉斯维加斯每年举办各类会展2.2万次,吸引访客600万人,经济收入超过80亿美元,解决直接就业人数逾4.6万,间接就业岗位2.9万。东莞展馆面积与展会数量无疑与拉斯维加斯尚不在同一数量级上,但是东莞与拉斯维加斯的相似之处在于,两座城市的支柱产业都不是会展业,但是却因为会展业显著地带动了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此外,东莞与拉斯维加斯都有发达的酒店业、餐饮业,在商业配套方面颇有优势,有利于为会展产业服务。从城市本身的会展业发展水平和办展相对成本来看,东莞与拉斯维加斯会展业的相似度则更加接近。不管是会展业较高的市场化水平、会展业较为专业和完备的组织管理、人才队伍构建以及相对周边而言的展位成本优势,东莞都与拉斯维加斯颇为接近。经过多年的发展,拉斯维加斯的会展业逐步成为当地的经济引擎。而起步较晚的东莞会展业在推动当地制造业发展和转型方面,也已表现出了相似的潜力。■东莞展会数据一览2015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本届展会到会采购企业达6000多家,到会专业观众达1.6万余名。其中,境外采购商也超过100家。入场参观、采购的人员近4万人次。共达成商贸合作项目(含合同、协议和意向)7326宗,增长3%;意向成交金额达928亿元,增长3.6%。2015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本届海博会入场观展、采购的人员达10.82万人次,比上届增长12.1%,其中专业采购商2.13万人次,增长42%。大会共达成签约项目680个,涉及签约资金2018亿元,比上届增长15.5%。其中,投资项目177个,金额530亿元,增长11.6%;“走出去”项目58个,金额308亿元,增长19.4%;贸易项目445个,金额1180亿元,增长16.4%。第七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据展会组委会透露,2015年漫博会共有海内外参展企业458家,同比增长3.4%;参赛作品1126件,比上一届增长15%;专业观众6786人,同比增长126%;成交额达36.2亿元,同比增长3.7%,参与活动人数超过60万人次,与上届基本持平。受理参展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312项,增长106%,现场核发《作品著作权登记证书》256个,增长30%。第三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据展会组委会透露,2015广印展展出面积达14万平方米,占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全部场馆,比上届增长16.67%;参展厂商1328家,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届增长5.31%,其中海外展商约占34.80%;专业买家达到创纪录的206154人次,来自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届增长20.38%。

2015年11月02日

广州今年会展业扶持资金增至1500万

广州今年会展业扶持资金增至1500万

广州今年会展业扶持资金增至1500万“广州专业批发市场有几百个,但大都业态低端,三现(现今、现货、现藏)交易简单,必须转型升级。”6日,广州市人大代表经济专业小组对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以及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进行了视察,并听取了市商务委关于广州商务发展、会展以及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情况的汇报。视察中,有人大代表表示,广州专业批发市场转型之路已十分迫切。而同日,记者从市商务委了解到,广州将优化专业批发市场的空间布局,将解决中心城区批发市场的物流问题。同时,随着会展业的发展,今年广州还将加强会展业发展资金扶持力度,扶持额度从去年的800万增至1500万。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先天不足根据市商务委提供的数据来看,日前,广州专业批发市场数量占全国近7/1,市场商户逾80万户,市场年交易总额约为8000亿,其中,仅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就有158个,超百亿市场更是达10个。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专业批发市场总体规模较大,集聚效应强,但也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三现”交易简单、物商流不分离等问题。据悉,日前广州80%的专业批发市场都集中在中心城区,给市区交通、卫生、消防造成巨大压力。中心城区的专业批发市场隐患重重怎么办?在对白马服装市场进行视察的过程中,有人大代表就表示,广州专业批发市场必须转型升级,同时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品牌。而据了解,白马服装市场已从传统的批发市场发展成为集批发、零售、电子商务、加盟于一体的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场自2005年开始便每年投入1000万进行硬、软件升级改造,日前成效明显。“其实,专业批发市场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之所以迟迟不能转型主要还是由于很多批发市场是自发形成的,先天不足因素太多。”现场,市商务委副主任林国强坦言,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如今物流、商流难分离,市场用地产权复杂,升级改造其实很难一步到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广州将优化专业批发市场的空间布局,推进试点物流公共仓、中转仓规划建设,对市场的商流、物流进行分离。会展业扶持资金增至1500万作为一个“千年商都”,广州的会展业发展规模一直较大,影响力更是辐射全世界。去年,广州重点场馆共举办展览392场次,展览面积859万平方米。除传统的广交会外,广州的照明展、家具展、建材展等发展规模也居亚洲第一。在视察中,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相较于综合展,如今专业展其实更受市场青睐。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会展”也成为不少企业的新出路。据了解,为促进会展业发展,广州正准备出台《广州市推进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会展业发展资金扶持力度,今年扶持额度更是增加至1500万元。此外,广州还将进一步优化会展空间布局,加大力度培育、引进、服务国际品牌展会,会展企业。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8.5亿,超去年总量据市商务委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3917.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2345.1亿元,进口1572.1亿元。在社会消费品上,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1.8亿元,增长11.2%;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2885.9亿元,增长9.0%。此外,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28.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旅游购物商品出口454.7亿元人民币,接近去年全年总量,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11.6%;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240.7亿元,增长57.2%。而随着“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的火热,今年上半年,全市对海上丝路国家进出口880.7亿元,增长33.1%;对陆上丝路国家进出口471.8亿元,增长29.3%;南沙区进出口715.1亿元,增长35.1%。

2015年09月25日

周宇宁:冬奥会将给会展业带来什么?

周宇宁:冬奥会将给会展业带来什么?

周宇宁:冬奥会将给会展业带来什么在盛夏的7月31日,北京携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的消息成为最重磅的“头条清凉剂”:“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古老的北京创造了奥林匹克的新历史,成为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中央领导希望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盛会”概念之下,必有“联想”,唯恐天下无事的媒体和商家总能在第一时间以无限创意和热情制造出可以“蹭头条”的“新闻”,更何况是全民关注的奥运话题。于是,投资商看到了概念——《北京冬奥会投资主题升温关注八大受益股》;旅游业看到了机会——《冬奥会里的7大旅游商机》,有的媒体也在第一时间替老百姓总结了《北京成功申办冬奥,将如何影响你我的生活?》。根据申办报告,北京2022年冬奥会拟安排在2022年的春节期间举办,到时候极有可能出现这样一幕奇妙的场景——大家边吃着过年的饺子,边看着精彩的冬奥赛事。这么特别的春节活动,让春晚怎么想?有媒体称,“通吃”冬夏奥运会,将为北京印上奥林匹克的城市名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市提出了“打造赛事中心和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战略总体目标,相继举办了NBA中国赛、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等一批高水平赛事,这座奥运之城倾力将自己打造成国际体育之都……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多座主要场馆已成为地标性建筑,至今游客络绎不绝;当年的奥运会中心区域,已成为以奥林匹克命名的大型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市民户外运动的核心区域之一。从各类与冬奥会相关的消息看下来,似乎没看到这种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会展要素为一体的国际大型“会展活动”和我们身处的会展业有什么直接关系。就像这次申办冬奥会的城市,明明是北京和张家口,但在绝大多数相关新闻中,还是称北京申冬奥成功。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张家口人民成功的喜悦,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念出“北京”后,张家口人民群众情绪同样高昂。《冬奥会带来民生利好张家口市民盼多建公厕》……其实,无论是夏奥会还是冬奥会,对会展业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有些运动场馆后续可为会展活动所用,国家会议中心就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击剑馆和新闻中心,而其之所以成为目前中国会展场馆的标志品牌,与其在奥运会期间形成的国际化服务“基因”也有直接关系。这次,北京将在市区新建速滑中心、在延庆为冬奥会新建雪场。张家口的基础设施、交通和酒店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将全面提升,并与国际接轨。可以畅想,在冬奥会的概念下,张家口应该有信心成为代表河北省成为在华北乃至中国有作为的“会议城市”,多年来一直在全国会展业中“低调行事”的河北省将脱颖而出……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时间跨度近15年,目前正处在中间的时间节点上。无论是“大会展”、“活动平台”的概念如何定义,还是“体育赛事算不算会展活动”的争论,甚至“互联网+会展”、“会展+N”等当下种种的“会展新思维”,最终都离不开会展活动的本质:服务为王。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国际会展活动,其实就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所有参与其中的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从观念到行动、从宏观到微观、从硬件到软件,服务无止境。无论是京津冀一体化还是中国会展业真正实现国际化,理念和服务一体化水平提升至国际水平,才是核心。北京+张家口联合办冬奥会也一样,以国际赛事促进环北京经济圈全面提升对国际赛事及相关活动的服务水平,这才是王道。然后,再用国际化的服务+会展等N种“第三产业”,才是冬奥会带给这个地区真正的经济价值。

2015年08月14日

张敏谈会展业的前世今生

张敏谈会展业的前世今生

张敏谈会展业的前世今生2015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既涵盖了学界泰斗,也有业界精英,为来自海内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带来最新的传播资讯与研究动向,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进而深化对新闻传播学科和传媒业的认识。以下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会展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敏7月23日上午在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概况。被忽略的会展业进化史张敏介绍说,会展是一个现代名词,但是会展作为一种活动却由来已久。在国内外人类发展史中,会展活动大量存在于宗教、政治等领域。他指出,距今已有5千至3千年历史的三星堆遗址,证明了蜀地曾出现长时期大规模的原始祭祀活动,这种祭祀活动是原始的宗教会展活动。公元前22世纪,禹会天下诸侯于会稽之野即绍兴茅山,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大型活动,肯定治水功德,体现天下理想。公元前1045年,史载商末武王伐纣之初,有八百诸侯会盟津之壮举,千帆竞渡、鼓角连营。周秦之际,诸侯会盟多达数百次,其要者如葵丘、践土、黄池、徐州四大会盟,以及后来的秦赵会盟。其影响之深远,不仅确立了家国君父的天下秩序和克己复礼的君子人格,而且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统一国家的形成。孟子根据《葵丘盟誓》总结出国人五条天命,进而确立以孝为本、尊贤育才、敬老慈幼、权力公开、睦邻互惠等天下治理原则。这些有组织的现场集聚的以沟通为目的的活动,都是会展。除了介绍中国的会展历史,张敏还对西方的会展史进行阐释。西方文明史上最早的会展活动,当属古希腊奥运会和戏剧节。这两者均起源于原始宗教活动,其共同特点是面对希腊诸神和城邦公民,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公开举行,通过有组织的体育竞技或戏剧活动,在公平竞争的平台上,为城邦内部的沟通合作创造了条件,造就了奋发向上的公民英雄,成为古希腊民族不可或缺的特色化生活内容。在近代,会展活动的重心转移至经济文化、国计民生,形成服务社会的产业;会展活动的形式由显贵专权转移至公众自主;会展活动的核心由以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这些都是近代会展世俗化取向的表现。而在世俗化道路上,会展形式萌芽于原始社会民间自发的集市活动。张敏介绍,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以产业基础蓬勃发展为基础,展会活动出现产业化趋势,如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博览会”,标志着地方性集市贸易向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过度。铸造奇迹的当代会展业张敏讲述,从WTO开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会展业兴起,并服务于现代服务业。他指出会展的形式不是一层不变的,现代意义上的会展业包括多种形态,最高一级的有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等全球顶级会展活动,次一级的有APEC、东北亚论坛等国家重大会展项目,再次一级的有三大会展城市群、两个会展城市特区等全国会展城市。他认为,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兴起,得益于开放型经济的建设。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会展业所面临的挑战。当代中国会展业正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中发展。演讲最后,张敏引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曲《我和你》,来阐释会展活动的特征——现场集聚,“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以智慧与幽默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2015年07月28日

刘海莹:新兴行业将成会展业新契机

刘海莹:新兴行业将成会展业新契机

刘海莹:新兴行业将成会展业新契机——访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刘海莹: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国际会议专家联盟(MPI)中国大使,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理事。在国际会议和展览业领域拥有骄人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著有《会议分类和术语》、《会议中心的设计、运营与管理》、《会议业纵论》等作品。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身后矗立着一座酒店,二楼大堂里,阳光正透过半掩的窗帘,从巨大的落地窗泼洒进来;厚实的地毯,让走动的宾客脚步轻盈;柠檬片半沉在印有白色山茶花图案的瓷杯上,不经意间,中国特有的人文气息氤氲而出。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先生儒雅地坐在《经济》记者的对面接受采访。因在酒店和大型会议中心工作时间超过30年,刘海莹笑称自己算得上是会展业中的“识途老马”,他就行业发展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新常态下,会展业呈现新业态在外部经济环境更迭和结构调整之下,处于新常态下的会展业也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在产业链条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同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刘海莹介绍说,首先,中国房地产增速放缓,对控制场馆供应量盲目过快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会展业的平衡发展;其次,2015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建设的加速建设,也为会展业提供了全球化的新平台;再次,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消费潜力将持续释放,会展业将通过整合化的展览展示、研讨发布,发挥其提升商贸流通,刺激民众消费的核心功能,驱动经济增长。此外,新技术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其带来的体验使买卖双方都获益匪浅。随着会展业与新技术融合的不断加深,展会形态还将不断发生变化。科技创新,让智慧向质量升级小编曾在刘海莹的文章中看到他提出的一个鲜明观点:我国会展业要由“汗水趋动”转向“智慧和质量的升级”,到底这个智与质如何增呢?刘海莹解释说,“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时代创新力,用得不好只会带来新的问题,或自甘沦为宣传的噱头。“我希望会展业中的‘智’与‘质’始终处于正相关的状态,如果自变量‘智’增长了,那么因变量‘质’也要跟随增长。”刘海莹指出。其中,科技的含金量和用户体验值将是二者共同增长的一个前提。第一,要看科技是否安全地实现了低消耗高产出的高效能。以瑞士科技会议中心为例,2700平方米、3000个座席的会场依赖智能硬件,可在15分钟内将舞台和可拆卸座椅自动转换成剧院式、课桌式等不同布局来迎合客户和活动的需求,这是人工无法达到的效率。其二,依赖于用户在参加展会、穿梭于场馆、体验服务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感受。判断标准很简单,就是在系统和使用环境之下用户觉得好不好用、方不方便,其中包含了用户情感、精神状态、喜好、心理反应等很多复杂的因素。由此可见,通过革新,将不合理的因子摒除,学会运用新思维开拓创新,将释放会展业新的能量。刘海莹将这一过程比喻成破茧成蝶的新生。取长补短,不断学习国际经验伴随我国经济的腾飞,会展业也将站在国际舞台上亮相起舞,但与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展业还有些逊色,但逊色也将是出色的第一步。刘海莹表示,国际会展公司在策展运作方面的优势的确较为显著,比如北京国际试听集成装备及技术展和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这些展会规模大、效果好、国际性强、影响广,在同类展会中处于顶尖水平,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3点:首先,注重树立品牌化观念。国内展会市场经常有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国际会展公司大多会通过对同类展会的并购进行资本运作,从展会价格竞争中梳理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其次,注重与实际效果结合,也就是观众体验,包括观众排队和取证这些细节上做得很人性化,让观众感觉很自然、舒服。另外,国外展会注重规划设计和环境营造,内涵挖掘较深,能够展示出独特的魅力,观众容易被吸引,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国外展会的立项源于市场,在对专业买家的邀请、管控和分类上更加细致,在操作上更为专业。比如买家与展商的线上预约流程便捷高效,对接时间把控得很精准等,提高了参展者的工作效率。以上所提到的几点都要比国内同类展会做得更到位,需要我们不断借鉴学习。新需求下,游乐和体育成新增长点新的增长点来源于新增需求。在刘海莹看来,新兴行业为会展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其中,游乐设施设备和体育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会展业的新增力量。2014年,中国游乐产品占世界总量比40%,国内主题公园的快速构建成为游乐设施制造企业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国务院发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以体育旅游、健身竞技为主的体育产业迅速升温,消费需求体量扩张,对体育经济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其中,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和中国国际游乐设施设备博览会作为快速发展中的重点展会,增效较为明显。国家会议中心与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已合作5年,如今展览面积已突破4万平方米;连续3年落户国家会议中心的中国国际游乐设施设备博览会,今年的参观人数和意向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该展会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传统、权威的品牌展会。此外,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数据创造价值”的口号已打响,会展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渐入佳境,不过,会展行业在这个包罗了大数据、O2O、跨界的互联网世界里还未成势,各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成熟,但这时正好是一个切入点,后续有爆发的潜力。今后,会展业会不会变成以数据信息为内容的行业,其链条上的一些环节是否会消失殆尽?结果不好定论。无论怎样,刘海莹肯定地说,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直面和接受挑战。

2015年06月19日

唐雪谈珠港澳会展业融合的“任性”想法

唐雪谈珠港澳会展业融合的“任性”想法

唐雪谈珠港澳会展业融合的“任性”想法岁末年初以来,一连串动辄几千人规模的会议、展览的举办让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似乎都很享受这份忙碌。这不仅代表着华发集团携手北辰会展合作的成功,更意味着承载横琴开发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重托的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建设成效已显现。站在珠江口西岸乃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上,珠海逐渐显现出有别于国内一线城市和港澳地区的特殊竞争力。近期召开的珠海政协会议吹起一股强劲的会展风。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已在政协会议召开前就以“加强珠澳合作,共同推进两地会展业融合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全球展览市场重心“东移”的大背景下,会展专家们把脉会展业转型时都透露出一个共同想法——“任性”的资本找不到投资方向。事实上,推进地区会展业融合发展需要多方群策群力。如今,珠港澳会展业合作进程正阔步挺进,召唤着有建设性的发展战略,寻求一个更适合跨越发展的平台。可以预见,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使珠海由过去地理位置上的交通终点转变为珠三角西岸联系港澳的桥头堡,全面提升珠海的区位优势。尽管近期官方公布消息称,港珠澳大桥建设目前遇到超级技术难题,面临着延期完工通车的可能。但是,这并不妨碍珠港澳三地在会展领域有条不紊地开展合作。事实上,为吸引并留住大桥开通后喷发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报告》建议,珠海横琴新区作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珠澳双方可在横琴共建会展产业园,重点培育会展品牌,吸引大型会展项目落户,通过突出产业主题,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现阶段,珠海城市会展总体容量有限,展览、会议的规模及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报告》中建议的“争取将会展业明确纳入横琴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优惠目录”,或将成为珠海会展业发展的新引擎。相关数据显示,在粤港澳地区,广州的会展投入产出比为1:14,香港为1:11,深圳为1:10。珠海的邻居中山市也于近期发布了该市的展览业发展白皮书,提到目前中山会展的投入产出比仅为1:6,不及广州的一半。若要奋起直追,笔者认为,在珠港澳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三地应努力将各自的会展优势加以合理整合,形成珠港澳间多层次、相互补充的会展市场结构,携手共建珠江口西岸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区域。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发展环境与空间,构建由会展组织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分工协作的会展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融会议、展览、节庆和奖励旅游等于一体的大会展产业。现如今又进入新一年度会展业的忙碌期,惟愿新一年地区会展业融合发展的“任性”想法持续发酵,最终得以实现。

2015年03月05日

杭州会展业进入瓶颈期,急待立法来振兴

杭州会展业进入瓶颈期,急待立法来振兴

杭州会展业进入瓶颈期,急待立法来振兴杭州的会展今年格外忙,从西博会后各种婚博会、年货展就没停过。会展业拉动了杭州的消费,给老百姓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消费市场带来了各种无序。特别是各类食博会给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增加了负能量。会展业公平、公正的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来保证。杭州尽管早在1929年就有了第一届西博会,但直到2000年才重新举行第二届,会展业起步较晚,在法制建设方面相对比较滞后,严重影响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政府应当认真审视会展业发展情况,通过立法或制定行政法规来规范会展经营行为,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良好的法律环境,切实保障会展业发展中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会展业的发展,政府支持力度的大小非常关键。为举办西博会,杭州市政府每年从财政安排约500万元的会展业扶持资金,3000万元的西博会办会资金来推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和壮大。但与现在国内各大中城市都将会展业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的情况相比,会展场馆、经费就显的十分不足了。从世界会展业先进的经验和杭州目前的一些会展业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出,政府在发展会展业中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在会展业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地方政府牵头办展、办会、办节,这样能为会展活动提供强大的支持力,提高了会展的整体影响力,但同时也暴露出政府过多干预或者直接参与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影响了会展企业的市场运作和正常经营。比如由于政府过度介入,在组展过程中太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展位不够用行政摊派任务或免展位费,客商不足靠部分海外“老关系”和本地群众捧场,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政府在实际管理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干扰了会展市场的公平竞争,抑制了展览企业的发展壮大。那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定位:战略规划者:会展业在不同地区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不同、发展受制约的条件也有所不同。政府对本地优势产业和旅游资源、人文环境等方面有深刻的认识,因此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认清形势,在宏观层面对整个会展产业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根据基础建设、交通状况、配套服务设施特别是场馆建设及分布状况、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法规建设者: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在法律的保障下建立各种契约关系的经济活动。会展业公平、公正的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来保证,由于杭州会展业起步较晚,在法制建设方面相对比较滞后,严重影响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政府应当认真审视会展业发展情况,通过立法或制定行政法规来规范会展经营行为,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良好的法律环境,切实保障会展业发展中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产业扶持者:产业扶持是政府引导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手段。政府对会展业的产业扶持更多的应通过制定一些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来实现扶植和支持会展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创造公平公正环境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其在行政管理、金融、税收、价格、商贸、交通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制定行政计划、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合理的引导与促进整个行业的综合协调发展。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市政府为了激励会展企业办好会展活动,制定了在宾馆的客房费中,另加10%的特别税,将这部分税收收入再划归展览公司作为其税后利润收入的扶持会展业的税收政策。综合服务者:综合服务是“服务性政府”的具体体现,由于会展产品兼具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的综合服务更加显得重要。政府为会展业作好综合服务主要是建设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外部空间环境是指城市的硬件设施和开展会展工作的基础设施,如公益设施、旅游资源、公共交通、供水供暖、通讯物流、生活服务等设施服务。社会环境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对外开放的心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主要包括人文传统、居民素质、行政法规、政府办事效率等。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激烈竞争,决定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需要优惠的政策和功能齐全的场馆,更需要健全开放的市场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环境。营销推广者:虽然会展企业也会进行营销,但会展企业的宣传只会针对本企业,很难涉及到整个城市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所举办会展活动的吸引力。政府应该从城市的整体角度对城市形象进行宣传,宣传的目的是让外界了解本地的状况,为会展业的发展作推广。宣传的重点是城市良好的发展环境、会展业的发展前景、政府对会展业的扶持等方面。政府主导会展业的营销推广,几乎已经成了各国会展业发展中的惯例。比如新加坡会展局的核心任务是招揽会议展览,其将本国优势大力宣传给世界各国,活跃会展经济氛围,吸引各个国家及各种国际会展组织来新加坡办展。调控监督者:政府在推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服务以扶持会展业加快发展外,也要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由于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在举办会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有时会不择手段,出现骗展、霸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给参展商带来极坏的印象,还会扰乱会展行业的正常秩序,不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只有对会展业进行广泛、深入和系统的监管和调控,才能引导会展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并且这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2015年02月10日

京津冀会展业专家论道协同发展

京津冀会展业专家论道协同发展

京津冀会展业专家论道协同发展2月4日,一场以“京津冀会展业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廊坊市举行。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长贾永清出席会议并讲话。廊坊是河北省会展业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市会展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我市举办重点展览会69个,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41个,展出总面积达85.7万平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会上,中国贸促会经济信息部副部长贾槐、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李永江、中国展览馆协会理事长郑世钧、法兰克福展览(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蔚平等京津冀三地展览馆、会展龙头企业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座谈会,并就如何促进京津冀合作共赢,推动廊坊会展业实现跨越发展进行了探讨。贾永清在座谈会上简要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会展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廊坊会展业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他表示,与会专家、学者在座谈发言中提出了很多好点子、好建议,对我市继续推动廊坊会展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后,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总结分析座谈会成果,加强会展政策研究,充分发掘办展优势,整合会展资源、优化会展环境,推动廊坊会展业健康发展。要抓好已有会展品牌提升,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与京津冀产业转移结合,逐步培育壮大优势会展项目;要引进新的会展品牌,按照“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强与京津冀三地会展名企的深度合作,做大廊坊会展市场;要进一步提高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注重发展和培育专业展、特色展,打造具有生命力、可持续的会展品牌。他希望各位专家、会展名企继续关注廊坊、支持廊坊,把品牌展会办到廊坊来,增强廊坊会展业发展的新动力,开创廊坊会展业的新局面。据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座谈会主要是希望通过与京津冀会展机构、展览馆和会展龙头企业对接,借力发展、实现合作共赢,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平台,推动我市会展业快速发展。

2015年02月06日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经过上一世纪最后十几年和本世纪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会展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向,中国会展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方式、区位格局、业态内容、产业链体系、市场化进程、发展条件和竞争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与世界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中国会展新常态。“新常态”一词,在很短时间内由经济思想界演变为世界和中国的决策语汇,成为当前分析经济形势与发展未来的热词。在“新常态”视角下,世界与中国,正面临一个新的时代;同样,中国会展也面临着新的局势,新的转折和新的机遇,需要转变思想理念,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模式,谋求新的飞跃。何为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尔·埃里安提出,特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国家经济陷入低速增长、甚至衰退的经济现象,是国际投资界描述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增长低于平均水平的特定用词。经过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美经济持续20多年相对繁荣的“大稳定”,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西方思想界的深刻反思。时至今日,埃尔·埃里安仍然坚持,虽然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是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高失业率和政府债务高涨的“新常态”并未结束。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甚至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停滞可能成为新常态。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为世界经济增添新的变数,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负责人鲁奇尔·夏尔马在美国《外交》杂志撰文说,过去全球投资者常聚焦GDP增长、就业和贸易,并以此来预测投资。现如今,市场更关注政治变化,尤其是新领导人如何推动经济改革。这已成为观测世界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西方思想界,“新常态”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经济发展表现为低增长、高失业和高债务“一低两高”的基本特征;二是在宏观政策应对上,长期以来,传统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可能无法适用新的经济现实,需要探讨新的治理良方。因此,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新的风险因素不断呈现,以往的药方有可能不再是万灵妙药,世界经济处于理论的探索期与政策的实验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去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象特征作了精辟的概括:“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新常态”首先意味着经济现实的变化,曾经助推中国增长的各种经济要素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在增速、结构与改革三方面取得了更科学的平衡;经济学家将这种新常态概括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大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还意味着宏观政策的变化,注重微调控,不搞强刺激,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全面总结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新常态”更意味着思维模式的变化,人们观察到,中国高层决策正在突破传统思维,打破传统惯例,从全新的角度和更多的维度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中国会展业新常态主要特征经过上一世纪最后十几年和本世纪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会展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向,中国会展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方式、区位格局、业态内容、产业链体系、市场化进程、发展条件和竞争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与世界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中国会展新常态。1.行业规模初具,增长速度趋缓。据商务部会展业典型企业调查统计,2013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览7319场,同比增长1.8%;展览面积9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据测算,2013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到3870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10.6%,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人民币的0.68%,与2012年基本持平。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人民币的1.5%,与2012年基本持平。据统计,2013年,会展行业带动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30.7%,按2012年基数测算,会展行业带动社会就业人数达到2700万人次。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委员的统计,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2013年办展数量只比2012年增长5%,展出面积增长3%;同时,以2011年全国被调研城市为基准,追踪这些城市近三年的办展情况变化,发现从2011年~2013年,全国办展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办展面积呈上升的趋势:2011年被调研的城市办展总数量从2011年的7333场下降至2013年的6904场,同比下降5.8%;展出总面积从2011年的8173万平方米上升至2013年的8956万平方米,同比增幅9.5%。统计数据表明,办展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展出面积仍保持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回落到一位数,早期两位数,甚至20%的年增长速度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会展发展速度成倍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一段时期内很难再次出现,会展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似乎成为一段时期内的新常态。会展发展方式发生质的飞跃,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内涵发展转变。会展内部结构优化发展,政府主导综合会展活动减少,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提升;区域结构发生变化,中西部发展加快,比重增加,趋势良好;展出面积增长速度高于数量增长,成规模展会比重增加,展会规模效应凸显。2.区位格局渐变,多种业态并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展会区域集约化程度较为明显,北、上、广位列前三,引领全国发展;东、中、西分布不均,中西部份额增加,但东部地区主导地位仍然较为明显;七成以上展会聚集在十个会展强省(市),全国四分之三的展会集中在展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24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2013年共举办展览会1696场,占全国展会项目总数的23%;展览面积达到2584万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27.5%。按地区划分,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12省、区、直辖市(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办展5034场,占全国总数的69%,展出面积6594.02万平方米,占全国总展出面积的70%;中部地区9省、自治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举办展览1083个,展出面积1456.51万平方米,分别占比15%和16%;西部地区办展1201个,展出面积1341.38万平方米,分别占比16%和14%。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出国办展参展、各类会议、节庆活动等日益受到会展业界的重视,取得较为长足的进展,初步形成了会、展、节庆、活动多业态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态势。3.产业链体系完备,多行业协同推进。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推进,直接为会展服务的产业链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项目策划与运作为龙头,场馆设施提供与服务、技术设备提供与服务、工程设计与实施、食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会展物品运输与物流等产业链服务环节,金融、海关、检验检疫、邮电、通信、法律等商务服务系统,以及安全、消防、交通、环境等会展产业链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大大改进,有效地保障了会展产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会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助推会展发展,实现了跨界融合发展。近年来新技术在会展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从现场数据的收集统计,到线上线下展会的共同发展;从信息新技术的应用,到会展科技资本的融合,都充分体现出“会展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总体趋势。时至今日,几乎所有展会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型展会几乎全部实现了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的结合,网上成交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实体展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APP在展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时尚标志,O2O的方式也被会展业界所普遍采用。2014年中国会展企业新三板融资成功,开创了会展行业与资本市场合作的先河,而此前世界会展云基地和数码研究基地的投资建设则体现了会展资本向数字技术的渗透。除了会展产业链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融合发展,会展与金融、会展与科技、会展与旅游,以及会展与其他产业合作、融合不断创新,拓宽了会展产业发展的领域,丰富了会展跨界融合发展的内容。4.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化进程加快。近些年来,中央加大了会展行业管理、规范的力度。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八项规定明确指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相关中央部委开展了对各级政府主办展会和论坛活动的清理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有关部委率先垂范,首先拉大了一些机制性会展活动举办的时间间隔,由一年举办一次改为两年举办一次;国务院根据“停办一批、限期市场化一批、加大间隔一批和保留一批”的原则,对全国500多个政府主办的会展活动进行了清理、规范。政府逐步从具体会展活动操办中超脱出来,政府主办展会、论坛数量减少,质量提升;“重形式、轻内容”现象得到遏制;领导出席规格、频率得到有效控制,财政开支大规模压缩,去行政化效果明显;市场化运作力度加大,一些政府主办会展活动华丽转身,或委托专业化会展企业市场化运营,或实行政企分开运作。政府会展推向市场,政府办展市场化运作,一方面活跃了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建立公平公开开放的市场规则清除了制度障碍,加快了整个行业市场化的进程。5.发展条件改善,市场竞争加剧。首先,会展场馆条件大为改善,数量足,设施新,功能齐全。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316个,可供展览面积1237万平方米。2013年,全国在建会展场馆13个,面积达154.49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全国会展场馆总数将达到329个,可供展览面积将达到1391.49万平方米。其次,会展人才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地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会展企业和会展人才落户当地,很多企业也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进、培训会展人才。与此同时,全国会展教育风起云涌,据统计全国有数百所院校设有会展专业或方向,每年培养学生数以万计。会展教育的兴起,为未来会展产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储备了会展专业人才。再次,会展政策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政府部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不少地方政府成立了会展管理、促进专门机构,推出了一些推动会展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最后,会展市场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取得阶段性进展。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陆续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少省、市、区还颁布了一些地方性行业标准。在发展条件改善的同时,随着大规模会展设施的建设、地方会展优惠政策的实施,中国会展市场会展设施之间、会展城市之间对会展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展览机构的介入,更加剧了竞争激化的程度。中国会展业新常态应对之策应对会展新常态首先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分析会展实际功能作用,给会展产业以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其次,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分析会展市场供求关系和实际市场资源,真正做到目标确定切合市场实际,题材策划源自市场需求,活动运作符合市场要求,应对举措利于市场发展;再次,跳出会展谋划会展,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发挥会展平台桥梁作用,做好产业会展,助推产业发展和产业提升,做大、做强会展产业。最后,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互动调节、共同推进的作用,创新思维,精准发力,围绕市场培育和市场规范出招,通过市场化手段奏效。1.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宏观把控。随着会展行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必须加强对会展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认真研究会展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定位,将会展产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当前,要认真调查研究全国会展资源和发展优势,摸清家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找准会展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研究制定《会展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会展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根据会展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对会展硬件设施建设进行宏观把控,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调节功能,促进会展产业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2.加强行业协调,促进和谐发展。会展是一个综合型很强的行业。本质上讲,会展属于一类外在的表现行业,会展是平台,是桥梁,是形式。发展会展更为重要的是会展所承载的具体内容,亦即推动会展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基础和产业结构条件。严格意义上讲,会展资源并不掌握在会展主管部门手中,而是散布在各类、各级产业和市场管理机构,要加强产业会展资源的协调和整合,调动产业部门和社会各界发展会展的积极性,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谋划会展活动,扶持促进做好产业会展;只有做好、做专产业会展,才有可能做大、做强会展产业。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地方会展资源的统筹和协调,鼓励特色化发展和差异化竞争,减少竞争损耗,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办展、同质化竞争。3.加强市场培育,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大会展改革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会展项目审批制度,简化手续,缩短流程,变项目审批为过程管理和事后评估,变审批为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会展法制建设,加快会展立法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会展行业发展和规范的法律体系;出台《会展业促进管理条例》,明确界定会展参与各方的法定地位、权利职责和行为规范,实行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真正实现会展经营、管理法制化。研究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推动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行业中介组织建设与融合,发挥行业中介组织“服务、协调、自律”的作用;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展览评估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统计制度,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仿冒、剽窃等非法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4.加强产业链打造,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会展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会展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活动策划、会展运作和现场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出台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制定专业化服务标准,加强规范管理;建立会展服务资质评定制度,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包括专业展馆标准化体系、国际展认定标准、展会及展馆统计标准体系、绿色展会标准等)进行服务资质评定;改进、完善会展统计体系,建立权威的统计监测体系,提高会展统计资料数据的可信度。5.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强市场引导,鼓励发展特色展会,形成具有地区和行业特色的差异化展览格局;加强会展市场主体培育,推进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加大本土展览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强强联合,打造会展企业航母;下大力气培育本土会展品牌,扶植专业品牌展会,加大品牌展会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品牌展会影响力;鼓励创新发展,鼓励采用先进技术,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品牌展会走出东莞,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采取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会展企业落户东莞。6.研制行业促进政策,助推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全国会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研究出台有利于促进会展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建立国家会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国会展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讨解决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会展企业的实际影响问题,落实国家财税(2011)110号文件精神,推动认定会展行业为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行业,同意其代收代垫金额予以合理扣除后计征增值税。

2015年02月04日

京津冀会展业要下好“一盘棋”

京津冀会展业要下好“一盘棋”

京津冀会展业要下好“一盘棋”2014年12月10日,京津冀三地贸促会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贸易促进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为打造京津冀会展产业“一盘棋”打下了坚实基础。推进京津冀地区会展产业的协同发展,必须切实打破“一亩三分地”思想,让京津冀三家贸促会“用一个声音说话”。一是要争取京津冀三地政府政策支持,着力消除市场壁垒,打破部门垄断,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包括会展项目、参展企业、专业观众、经营管理、会展服务和专业人才等各方面的流通;二是要充分利用国家贸促总会等各类会展资源优势,集合三家之力,积极争取国际知名会展高级专业人才、机构或项目落户河北。此外,还要完善三地交流合作机制,建立三地贸促会会展业发展专项议事制度,统一制定京津冀会展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多方位、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我省来说,如何积极做好京津两地的会展资源承接,着力引进符合我省经济发展情况、满足企业参展需求的京津两地品牌会展入驻河北?如何引导本地会展龙头企业加强与京津两地展览公司的对接,将一些国际名牌会展项目移植到河北,进而带动河北省会展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省会展业面前的一项大课题。我们应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借力京津平台,实现会展业大发展。如立足我省省情,积极发挥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加工制造业基础良好等方面优势,主动引导如唐山陶瓷博览会、安平丝网博览会、平乡自行车博览会等我省现有的本土特色展会到京津两地办展,充分利用好京津两地展馆场所及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参展客商国际化程度高等方面优势,进一步提升我省本土特色展会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大力拓展企业国际化发展空间,叫响本土企业名片。此外,三地之间更应相互支持培育品牌会展,通过相互组团参展等形式做大做强会展业市场,实现三方合作共赢。会展业做大做强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他山之石。2006年上海、南京、杭州等六城市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将长三角各城市成员的项目、产业、场馆、人才、信息、物流等相关资源,通过构建信息交流等平台融为一家,实现了会展业多方共赢。京津冀三地应借鉴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的合作经验及运作机制,一要搭建统一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及时汇总国内外会展相关信息,如办展时间、地点及主题,共享三地会展资源信息,促进会展产业相关信息的高度共享。二要搭建统计分析平台,对三地会展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及时跟进共办展会进度,定期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下一步会展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依据。三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在立足京津冀三地现有会展专家人才库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专家人才库资源共享工作,互通有无,实行分类化管理,扩充会展人才储备。

2015年01月23日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