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阅读

会展经济相关的文章

expoon网展聚合所有会展经济相关的新闻资讯,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行业报道。

2015呼和浩特国际汽车展带热会展经济

2015呼和浩特国际汽车展带热会展经济

今年以来,在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严峻形势下,作为近年来消费增长一直较快的汽车业也概莫能外。近日,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多家4S店,发现店内来看车购车的消费者寥寥可数。据商家介绍,今年1-4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下降20-30%,且市场低速仍在持续。同时记者了解到,近期各品牌主机厂工作人员均抵达呼和浩特市,与市场、营销人员一起紧张筹备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7月9日开幕内蒙古最大规模的2015呼和浩特国际汽车展览会。尽管汽车市场持续走低,但经销商仍十分看好本次车展,预计在该届展会上将释放一大批消费需求,出现今年以来最火爆的汽车销售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国际车展,各品牌主机厂总投入近一亿元,按照会展带动经济的投入产出1:9的国际标准数据判断,预计带动相关产业9个亿,参观观众30万人,拉动汽车消费8个亿。会展业作为呼和浩特市拉动消费需求的新动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助推器作用已经显现。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依靠自身实力的强势崛起,自主品牌汽车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汽车市场最大靓点。数据显示,截止4月底,自主品牌综合占有率已经从去年最低点的36%,提升至本年度的43%。随着大批自主新品上市,年轻消费者将成为消费主体,并在挑选新车的时候,开始将自主品牌列入自己的选择中,自主品牌的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2015呼和浩特国际车展作为年内最大规模的购车盛会,目前所有呼和浩特高端、合资、自主品牌乘用、商用车主机厂及4S店将在车展期间联合推出全年最大幅度的“双料优惠“(主机厂直接优惠+经销商直接让利),并针对竞争对手推出特殊的销售政策,消费者也在不断的对比各品牌相关数据,准备呼和浩特国际车展出手爱车。记者已经感受到了呼和浩特最大规模的汽车销售战役浓烈的火药味。2015呼和浩特国际车展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打造的“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龙头品牌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7年的培育发展已经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会展品牌。在积极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大形势下。本届车展作为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的靓点,以自主品牌为核心,突出体现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水平和新的科技成果,促进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5年06月12日

泸州发展会展经济 打造千亿元白酒产业

泸州发展会展经济 打造千亿元白酒产业

泸州发展会展经济打造千亿元白酒产业“酒城”泸州,因酒闻名,秦汉时期便开始酿酒,明清时期最盛。以酒立业,因酒而兴。酒,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符号。而白酒产业一直以来就是泸州的优势产业,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泸州经济发展中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区,泸州物华天宝、土地肥沃,盛产高粱、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甘美的泉水,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酿酒历史、精湛的酿酒技艺使得泸州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也成为众多名酒的故乡。据悉,目前,泸州是全国唯一拥有“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两大中国名酒的城市,此外,还有年销售额上亿元的33家酒类“小巨人”企业,辖区内生产白酒的规模以上企业有400多家。打造白酒千亿元产业泸州是中国酒城,白酒是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着眼于泸州酒业发展的先天基础与条件,泸州市坚持把酒业作为“一号产业”,把白酒做优做大做强,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级的“千亿白酒产业集群”。2012年,泸州市在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了泸酒五年发展规划:全市白酒产业总体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全国同行业的份额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3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2014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整个行业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泸州市酒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和挑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此,泸州市积极应对酒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常态,加大转型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步伐。据悉,在白酒产业方面,泸州市将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泸州老窖、郎酒等酒类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强化项目投资拉动,加快推进泸州老窖“一园三基地”、郎酒浓香基地、二郎名酒名镇、中国酒镇酒庄酿酒产业基地、华夏龙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强化产区品牌塑造,对泸酒开展整体包装和打造,包括“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区品牌”的塑造、“泸州酒”、“泸州糯红高梁”地理保护标志的使用、“泸州酿”品牌形象的固化等。强化营销思维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逐步形成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此外,泸州市出台了10条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白酒产业的发展,为白酒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对酒类企业给予特殊信贷政策支持。根据泸州市近日通过评审的《泸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3-2030)》,泸州市将立足川南、服务西南、面向全国,把握川滇黔渝区域经济合作、长江经济带开发的区域战略机遇和国家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战略机遇,发扬泸州优良的商业发展传统,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将泸州建设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白酒文化消费中心;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会展经济助推白酒产业作为除成都外四川的重要会展城市,泸州的会展经济发展独树一帜,打造出“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西南商品博览会等特色展会。自2008年以来,酒博会已连续7年成功举办:从2011年开始,“酒博会”正式升格为四川省唯一一个由省政府主办、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酒类专业展会;2013年“酒博会”又升格为“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2014年“酒博会”再次提档升级为“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囊括了国际国内六大类酒,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十七大名酒的集中汇聚;2014年4月25日,中国酒业协会与泸州市政府签订“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国际酒业博览会自2015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落户泸州,成为泸州市打造千亿白酒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说,酒博会已经成为泸州市的一张名片。资料显示,在过去7届酒博会期间,泸州市共累计接待1528户国内酒类企业、4万余批次酒水经销商参展,合同订货签约金额444亿元。在“酒博会”提档升级的同时,全市白酒产业销售收入从2008年的16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23.7亿元,6年间增长了3.3倍。酒博会已成为推广泸州白酒品牌,推动全国主要白酒产区、企业跨区域合作,提升“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是迄今为止在国内举办的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参展企业最多、品类最齐全的酒业博览盛会,展会的规模、档次、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都达到历史最高。除了打造自身的会展品牌,泸州市也积极利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展会推介其城市形象和重要产业。2014年,泸州市作为主题市参加了第十五届西博会,成功展示了“新产业、新城市、新生态”的泸州新形象,签约项目74个。据泸州市商务局介绍,2015年泸州将大力发展展贸经济,做强酒博会品牌,提升商博会办会水平。积极构建以“酒博会”、“商博会”为龙头,品牌车展、迎春购物月等展会、论坛为支撑的会展体系,提升泸州会展影响力。

2015年03月20日

会展经济成展示新疆重要窗口

会展经济成展示新疆重要窗口

会展经济成展示新疆重要窗口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与发展,新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战略规划和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使得当地煤电煤化工产业蓬勃发展。随着“疆电外送”第二通道的开建和中亚电网联网计划的实施,如何高效清洁地利用新疆的煤炭资源,成为中国能源经济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托当地能源形势,以促进“疆电外送”“疆煤东运”和煤炭就地转化为目的创办了“中国新疆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1届,并在去年获得国际唯一全球化展览业组织ufi的审核认证,跻身全球顶级专业类国际展会行列。第12届展会今年7月22日将在新疆继续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信委主任胡开江认为,煤博会是向外界展示新疆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重要窗口,也是企业进入新疆乃至中亚的绝佳平台。一大批国际级煤炭集团、矿业开发集团及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展会来疆寻求发展,并将新疆作为企业向西发展的基地。湖南经信委主任谢超英表示,作为一个重要的援疆大省和机械制造大省,希望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更好的成就。通过新疆这个桥头堡来发展湖南产业,一方面支持新疆的发展,另一方面寻找新的商机,为疆湘两地开辟新的通道。参展企业与当地企业和工业园达成了深入的长期战略合作,并为进军中亚和欧洲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新疆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展会、论坛、会议等活动已经成为向外界展示新疆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重要窗口,也是新疆、内地、国际三方交流的重要渠道。新疆煤博会被誉为亚洲两大煤炭展之一,依托新疆特有的国际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地方、兵团、国内外企业连成一张网,形成以兵团和地方吸引企业投资,以企业高新技术带动新疆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在新疆召开的亚欧博览会、新疆农博会、新疆工程机械展和新疆矿业展等国际展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其中亚欧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主办,新疆农博会则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展,也在去年通过ufi国际认证,是全球顶级的专业类国际展会。今后,新疆将以亚欧博览会为综合贸易,以煤博会、农博会、工程机械展和矿业展为专业展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中国产业援疆为辅,能源和农业等会展品牌发展,进一步带动新疆的稳定发展,为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5年03月02日

包头会展经济在大发展背景下如何规划

包头会展经济在大发展背景下如何规划

包头国际会展中心依照业内看法,会展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溢美之下,包头会展业走过了一条从缓慢到快速,从非专业到专业的发展之路。如何做好会展经济,促进我市会展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成了人们需要思索的问题。“大会展”进入“破冰期”2014年12月27日-2015年1月3日,2014年跨年车展将在会展中心举办。获知这一消息,很多人担忧:这么冷的天,会有多少人去观展、买车?因为包头从无在冬季举行展会,尤其是大型展会的先例,因而此次展会可谓是包头会展业的“破冰行动”。包头市国际会展管理中心负责人王鸿儒说:“形势逼人,包头会展落下的功课太多,再不想法‘补课’,不要说追赶先进城市了,就是在自治区内,我们也得落后了。”包头的会展经济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而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展会则始于1994年的首届世界稀土大会,该展会一直延续至今,已成为包头市的品牌展会。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成立前的十余年里,服装展、食品展、汽车展等轮番登场,会展经济经历了从慢到快的发展过程,但总体依然处于低档次、小规模运行阶段。包头国际汽车展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在没有会展中心前,尽管也有神华国际会展中心、国贸中心、一宫等地举办的服装、珠宝玉器等展会,但因场地所限,规模相对较小,持续性不够,参展人数较少,其影响力都不及阿尔丁广场车展和新东方车展,在车展影响扩大的同时,也是包头会展经济从非专业化进入专业化,规模开始提档升级的时候。“会展中心的建立是形势所迫,是为了补起我市会展经济短板而建。”王鸿儒说,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建立前,我市的会展经济实际上已经走到了“瓶颈期”。当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大规模、专业性较强的展会逐渐成为展会的主流,但因为缺乏大型专业展馆,我市多年没有举办过大规模的专业性展会,长期徘徊于“非主流”行列,会展中心的建成运营,拉开了我市“大会展”序幕。虽然建成投入运营仅2年时间,但这里举办的各类展会,无论是数量还是成交额,都占全市份额的半数以上,如果只算大型展会,其所占比例更高。“虽然我市补上了没有大型展馆的课,但一时却难以补上‘会展拉动经济发展’的课。”王鸿儒用一组数据佐证自己的说法,近年来,会展业一直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国家,会展业的产值已达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2%左右,而我国仅为0.004%。内蒙古居于全国会展业二类地区,而包头的会展业与呼和浩特市尚有差距,所以包头基本也就达到国内平均水平。王鸿儒说:“我市会展经济需要补的课有很多,冬季无展会便是其中一项。冬季虽存在人气难聚的不利因素,但年底却是车市销售的旺季,再加上新东方‘退市’,阿尔丁车展成绝唱,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放手一搏。”事实上,除了举办跨年新车展,具有冬季特色的冰雕展等相关展会也早已列入“破冰计划”中。从“坐商”到“行商”有了梧桐树,金凤凰就会自己飞来吗?答案是否定的。据了解,神华、国贸、一宫等地举办展会,多是以租赁场地为主,因而其所走的基本为“坐商”运营模式,即等着展商上门来租场地办展。“要想可持续长期运营发展,得变‘坐商’为‘行商’,走出去招商,才能吸引参展商或组织方。从客观实际来说,上手就自办展会,既不现实也不合市场规律,最好的方式是两条腿走路,既想法自己办展,也要吸引展商来租赁场地办展。”国际会展中心副主任祁晓霞表示,在参考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后,他们确定的运营思路是“立足本市经济发展实际,以小型租赁展为主,大型自办展为辅,走出独具特色的多种综合经营模式”。要想独具特色,就得抓住包头的独特优势。为此,会展中心围绕稀土、钢铁、装备制造、煤炭、农牧业等特色产业,举办了一系列特色展会,如中国·包头国际稀土产业博览会、中国(包头)首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内蒙古食品(糖酒)博览会暨奶业展览会、首届内蒙古(包头)国际清洁煤化工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内蒙古)国际汽车零配件展览会、中国首届牛羊肉产业大会、包头国际汽车展、房地产展示交易会等。据统计,今年,会展中心共运营19场展会,吸引客流量超过50万人次,较去年增加近9万人次。带来了71亿元的成交额,较去年增长58亿多元。这只是展会的直接效应,其对周边行业的带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房地产、金融、旅游、餐饮住宿、建材、装修等相关行业,都直接或受惠于展会,增加了可观的营业收入。“按照行业统计惯例,会展业赢利1元的话,会带动相关行业赢利10元。”包头市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荆国栋说。在今年举办的包头国际车展、装备制造展、牛羊肉产业大会等展会中,运营商都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两年,包头会展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大型展会的举办,不但使包头的知名度在国内国际有所提升,还推动了包头乃至自治区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及贸易、科技、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发展势头,了解到包头会展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才愿意来包头开拓市场。”多年在北方城市做珠宝巡展的山西三晋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做专业展,也要做综合展尽管包头国际会展中心的成立对于促进包头会展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不论是会展中心的办展情况,还是整个包头的会展业,其实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截至目前,包头从事与展览相关的企业有百余家,其中多为一些打“擦边球”,把会展当副业做的企业,真正专业从事会展业务的企业屈指可数,而具备运作全国性、专业性会展能力的公司更是微乎其微,以至于会展中心不得不与几家专业会展公司合作。会展业是否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能举办什么项目的展会。以展览项目分类,会展分为专业类和综合类两类。专业类展览指展示某一行业甚至某一项产品的展览会,综合类展览是指包括全行业或数个行业的展览会,也被称作横向性展览会,如集重工业、轻工业等为一体的大型展会。就目前情况看,在我市举办的多是单一性展会,这类展会表面上看起来红火热闹,但缺乏综合链接上下游的产业或跨行业、跨业态的展示。虽然稀土产业、牛羊肉产业、车展等也有相关行业展览,但因为主副业搭配不均,展区分隔不明显等,让人有“凑数”之感。这样的展会与广交会、上海世博会、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米兰世博会等综合展会相差很远。业内专家表示,单一、专项的会展只能带动一个区域内某个行业的发展,真正能够盘活整个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是综合性会展,所以要想发挥包头的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的会展经济,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共同推动会展业从专业的单一展,向业态丰富,集前沿新知、行业动态、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交流合作、销售、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类会展发展。说到底,会展业是一种需要大思维、大整合、大运作的大生意,必须遵循市场化、专业化规律运行,而目前的包头会展业在经营服务理念、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模式、打造展会品牌等方面,都还与会展业发达的城市有着较大差距,也缺乏从事会展业的专业人员,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及运营,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据了解,在发达地区的大型会展中心旁,通常聚集着展览、策划、营销、广告、酒店、餐饮等诸多专业配套公司,形成会展业聚集区,而在包头,这基本属于盲区。此外,大型展会不是把展商招来就完事大吉,还要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支持。记者采访了今年举办的几场展会,都听到不少展商说出自己的不满意之处。如牛羊肉展时,160多家展商需要400多个陈列冰柜,但本地却没有专业的冷冻设施出租商,幸亏有小尾羊等企业临时援手,“冰柜危机”才得以解决;台湾珊瑚展期间,珠宝商想把7颗总价200多万的猫眼石存入银行保险柜,但遍寻市内各大银行,却无一家开展承接保险柜短租业务。此外,会展中心周围缺少快捷酒店、饭店等,也给外地展商造成不便,饱受诟病。步入“十二五”,国家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与此同时,会展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此,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将会展业提高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地位,在此形势下,我市该如何加大对会展业的支持,才能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地区优势,促进我市会展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成了一道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12月17日

解析会展经济里的银川机会

解析会展经济里的银川机会

解析会展经济里的银川机会记得多年以前,会展经济开始在银川露头的时候,嗤之以鼻的人往往多于乐观者。而在多年以后的今天,银川会展交易额已经超过10亿元的规模,甚至有业内人士估计,未来将有30亿元的大盘子。而这也说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会展经济对于银川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超过10亿元很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沈阳为例,该市2014年会展经济交易额达到2270亿元,而这直接带来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升级,城市硬件水平的上升,创业机会的增多。因此,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银川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以往,所谓的会展经济,大多是羊毛衫大促销、日用品大清仓之类的“展虫经济”,商品不是银川的,参展者不是银川的,只有市场是银川提供的。这并不是不好,只是比较低端,因而对于其他产业的影响不大,尽管这会给周边快餐店增加一些收入。银川真正需要的,则是具备产业引导力、展会设计水平高、业界影响力大的展会。而会展内容也必须从单纯的商品售卖,转化为经贸洽谈、趋势引导。从大的政策面上看,中国正在进入“一带一路”的政策落实期,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落实点,而会展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会展水平的高低,往往与当地实体经济和消费市场有着极强的联系。前者依托我们的优势产业,比如清真美食展览,后者则是带动周边消费,比如车博会。但在专业领域,比如物流、基建、交通、通讯、网络、通航、纺织等产业,银川就需要有特别的设计。比如WCA,这不仅是一次玩家的盛宴,更是游戏产业的展示平台,这其中不仅有电脑硬件,游戏主机,更有网游、手游、进口游戏软件的展示。今天国行PS4就要发布了,加上前面的微软XBOXone,WCA的聚合机会还有很多。还有就是物流,多年以来,银川希望将物流打造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抓手,但国内的情况怎么样,国际的情况如何,在技术、软件、企业等方面,一个专业展会往往会透露出很多前沿信息。最新《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3870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接来自展会展位的销售收入就达304.2亿元。而展会场馆面积,中国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可以说,在以消费为主导的第二波人口红利中,展会将是一个重要的舞台,值得我们专心发展。

2014年12月11日

杭州会展经济迎来快速发展

杭州会展经济迎来快速发展

杭州电商博览会“今年是杭州会展经济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一年。”市西博办负责人说,以市委“杭改十条”为引领,我市会展业以统筹整合会展项目、推进会展业市场化转型为两大突破口,推进全市会展业创新发展。据统计,今年西博会市场化运作项目数量达到了总量的2/3以上。“今年的电商博览会和世界杭商大会是一次很好的探索。通过坚持市场运作,逐步扩大了会展业发展空间。”市西博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有更多的西博会项目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高素质的承办单位,同时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收购、兼并、联合,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加竞争实力,加快杭州会展市场的培育。记者李长灿以往“政府主导型”的杭州会展业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期,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杭州文广集团分别成功承办执行了2014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以下简称“电商博览会”)和世界杭商大会,既是西博会市场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也是对杭州会展业市场化运作的可贵探索。日前闭幕的电商博览会,又一次创造了多项纪录—短短4天时间,超过500家展商参展,1300多位政、学、商界的领导、高管和专家参会、参观,包括来自美国、芬兰、日本、荷兰、印尼、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业界人士。据统计,本届电商博览会共有13万余人次现场参观或参会,网上虚拟馆访问量也达5万多人次。新华社这样撰文:“虽然这是杭州第一次举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但是参展企业的规格之高令人咋舌:除了阿里巴巴等本土优势的展商外,国内的网易、京东等一线电商企业,国外的微软、亚马逊、思科等国际巨头也出现在了展会上。”再来看另一组数据:签约180多亿元,海内外600多位杭商大佬汇聚杭城,市政府与上海浙江商会、复星集团、上海长江联合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娃哈哈集团与中非发展基金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这是2014世界杭商大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一切,都是坚持市场化运作的结果。在市场化办展思路下,人们对“品牌感召力”的信心更足。杭报和文广两大集团充分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杭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环境,成功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电商和杭商的目光,从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杭州的发展成就。当前,杭州正在大力推进国际会展名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加快形成自求平衡、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良性运作的会展市场体系,促进会展企业做大做强,杭州会展业正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朝着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化(运作主体、参与主体)方向迈进。会展经济研究专家过聚荣表示,“一个展会强不强,有3个判断指标,即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和拉动效应。”以此为“打分依据”,西博会无疑是中国会展业当仁不让的“模范生”。西博会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构建城市营销的载体和平台,推动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在大开放中寻求会展品牌与城市品牌的良性互动,这是西博会带来的最大启示。

2014年11月27日

会展经济时代印刷展会走俏:展会需大浪淘沙

会展经济时代印刷展会走俏:展会需大浪淘沙

会展经济时代印刷展会走俏:展会需大浪淘沙9月,浙江温州、江苏苏州、湖南长沙、河北雄县等各种印刷包装展会刚刚谢幕;10月,中国(珠海)印刷展、中国东莞国际印刷包装工业展等新一轮展会又将轮番登场;11月,在上海还将举行的国际性印刷大展——第五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将今年的印刷业展览推向高峰……近年来,印刷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区域展会的走俏,一边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印刷大展的悄然退场。会展经济时代,印刷人体会着五味杂陈。展会扎堆为哪般俗话说“金九银十”,刚刚结束的9月对于印刷人来说是忙碌的,印刷包装展会在各地频频举办,湖南长沙、浙江温州、河北雄县……各地印刷展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肥沃的土地上百花齐放,回头再看看超万亿元的产值,印刷业一派繁荣景象。陶醉之余,也不免令人心生疑问:在印刷人口中被频频谈到的不景气的2014年,难道只是杞人忧天?又或许是参展商的勉为其难?为了一探究竟,《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这些展会“会演”中的参与者,看看他们眼中的印刷业会展经济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宁愿布局也乐此不疲王婷(化名)是一家国外知名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最近她成了“空中飞人”,湖南、河北、浙江……她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地的印刷包装展会间,从策划参展方案到展位设计、展会材料和设备准备,再到展会同期活动上作为演讲嘉宾的演讲稿、PPT,甚至包括展会结束后的撤展、设备运输等所有事情,事无巨细,都要妥善安排。看着参展时的光鲜只有几天,实则从展前到展后的忙碌少则半月,多则数月,遇上大型国际性展会,跨年进行策划的事情也不在少数。一个个展会奔波下来,王婷直喊辛苦。相信不是王婷一人,奔波在各个展会之间的印刷设备制造商们对此都会感同身受。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是参展商叫苦不迭、媒体天天嚷着应该为企业“减负”,各地的印刷包装展会仍旧一个接一个地举办着,主办方亦动力十足、参展商仍乐此不疲。“说每天都收到展会的宣传单有点夸张,但说每周都收到这类信息并不为过。”王婷说。谈到参展效果,似乎参展商们都很想得开:“即便印刷企业现在没有购买意愿,但他们也是很愿意去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情况的。”传统印刷业正在转型,很多从业者辨不清方向,从行业展会上获取有效信息或许是最为直观的一种途径。“实际上正因为大家都比较困惑,所以更愿意去听听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展会主办者一下子把全国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汇聚在一起,其间还举办很多论坛,信息量真的很大。”王婷对记者说。

2014年10月09日

郑世钧:建展馆不等于带来会展经济

郑世钧:建展馆不等于带来会展经济

郑世钧:建展馆不等于带来会展经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展览馆协会理事长郑世钧日前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时表示,“会展经济确实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建立了展览馆,并不意味着会有展览会,不一定可以带来会展经济。”他提醒展览业各方“要有清醒的认识,展览馆就不一定绝对意味着展览业。"郑世钧表示,建设展馆确实要消耗很多资源,特别是占用土地资源和大量资金。如果一个展览馆建设起来,它没有大量的展览会,就谈不上会展经济。展览业各方要有清醒的认识,展览馆就不一定绝对意味着展览业。他个人认为一个地方要建设展览馆,首先要有两个必然的前提。第一个是这个地方有没有展览业发展的市场,有没有这个产业环境,当地有没有辐射力。这是一个前提。第二,如果第一前提成立,建设展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会展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或者1:10,就是在展览馆内产生的效益是1块钱,那给周边区域带来的社会效益是9或者10。毕竟受益不在展览馆本身,如果展览馆靠商业投资是很困难的。国内外主要展馆都没有商业投资的先例,还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郑世钧进一步表示,地方政府对展览馆的热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过展览馆这个杠杆可以拉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是政府又不完全了解展览业的运作情况。对此就需要政府听取展览行业组织的建议。一个是展览馆的规模要适当,再一个是这个地方是否适合建展览馆。而针对我国目前许多中小城市展览馆建设项目纷纷上马。郑世钧表示目中国的现状是城市的差异比较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会展业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郑世钧解释道,“经济收入是很有限的,一个是收馆租,主办方可能会有一些收入。另外,围绕展览业,会展运输、餐饮、旅游、出租车、酒店等等会有一些效益,我刚才提到的9和10是体现在周边地区,比如土地的升值、对产业的拉动。”在谈到我国展馆建设以及会展未来的发展趋势时,郑世钧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我感觉中国展览会发展很快,数量也很多,从现在来说重复展比较多。这几年已经出现了比较好的趋势,我觉得是非常良性的发展趋势,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展览会的总面积在稳步增长,但是,展览会的数量在逐步缩小。这是非常良性的变化。展览会会从比较分散、无序到逐步的高度集中,形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展览会。国际上的展览会是比较集中的,展览效果比较好,对客户的针对性更强,效率会更高。我觉得这个趋势还会延续下去。”

2014年09月29日

别让会展经济变成泡沫

别让会展经济变成泡沫

会展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880亿美元的会议产值。会展经济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北京、上海、广州在办展数量上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大连、厦门、武汉、昆明等地的办展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在会展业办得红红火火的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令人担忧。一些城市借办展览会之机,大兴土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有些展览会泡沫太多,表面成交量很大,但实际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却又低得惊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人情协议”,偏离了办展览会的初衷;会展办得太多太滥,许多展览会不仅题目撞车、内容雷同,而且规模小、质量差……要知道即使实力再强的企业,也不可能参加所有同类型的展览会,而观众面对内容相似的展览,将感到索然无味。发展会展经济是有严格条件的,并非每个城市都可行。例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发展会展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一般性城市,要发展会展经济就要审慎地考虑了。然而目前在一些城市办展会跟风严重,急于靠办会发财致富,结果适得其反。这一方面说明会展的影响力与辐射面在扩大,另一方面,恐怕也得承认有不少是“扯虎皮作大旗”。成功的会展,应当是当地人文、历史、人才等综合资源的充分发挥。如果说假日经济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的话,那么会展经济就只能说是个别大都市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由于不少地方的领导缺乏创新思维,在思考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时,往往“跟风”严重,弄不好会展经济将被搞成泡沫经济或者“跟风经济”。在“会展热”的情况下,要想让会展成为本地经济亮点,必须挖掘特色、找准市场。展览会的成功,还应该看它是否能激起市民的最大参与度,如果老百姓漠不关心,这样的会展只能是劳而少功。会展经济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而是一种舶来品,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出现会展经济现象,而且出现了一些会展经济极为发达的城市。不过,会展经济在中国出现以后,以比西方快得多的速度传播工业,这不能不让人对会展经济进行冷静的思考。泡沫总会破灭,即使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将它捅破,有一天膨胀过度的泡沫还会自行破灭的。但是,泡沫破灭得越晚,将来为之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国内展览业只有朝着数量减少、质量提高、规模扩大的方向努力,才能使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否则会展经济不能走得更远。

2014年05月30日

国内会展经济任重而道远

国内会展经济任重而道远

会展在会展业办得红红火火的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令人担忧:一些城市借办展览会之机,大兴土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有些展览会泡沫太多,表面成交量很大,但实际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却又低得惊人;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人情协议”,偏离了办展览会的初衷;会展办得太多太滥,许多展览会不仅题目撞车、内容雷同,而且规模小、质量差……发展会展经济是有严格条件的,并非每个城市都可行。然而目前在一些城市办展会跟风严重,急于靠办展会发财致富,结果适得其反。很多地方政府是把办展会当成政绩工程来办,好大喜功、华而不实。另一现象就是现在的展会牌子越叫越大,“国家级”已经不稀奇,动不动就是“国际展”。这一方面说明会展的影响力与辐射面在扩大,另一方面,恐怕也得承认有不少是在“扯虎皮作大旗”。成功的会展,应当是当地人文、历史、人才等综合资源的充分发挥。如果说“假日经济”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的话,那么会展经济就只能说是个别大都市的经济现象。在“会展热”的情况下,要想让会展成为本地经济亮点,必须挖掘特色、找准市场。展会的成功,还应该看它是否能激起市民的最大参与度,如果老百姓漠不关心,这样的会展只能是劳而少功。会展经济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而是一种舶来品,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出现会展经济现象,而且出现了一些会展经济极为发达的城市。不过,会展经济在中国出现以后,以比西方快得多的速度在传播,这不能不让人对会展经济进行冷静的思考。国内展览业只有朝着数量减少、质量提高、规模扩大的方向努力,才能使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否则会展经济不会走得更远。

2014年05月27日

会展经济何以这么热?

会展经济何以这么热?

会展以上海为例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上海会展业的直接收入约18亿元,交易额达到550亿元,观众总数超过480万人次,其中国外观众逾40万人。据上海税务部门预测,2002年上海和“会展经济”相关的各服务行业中,仅场地出租、货运、广告等几个行业的收入就达1.5亿元,产生的税收收入将在800万元左右。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京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展览会60次,会议90次,展览会观众150万人次,参会人员23万人,总收入达到了22亿元,会展经济初见效益。获得优质资源发展会展业意味着各行业可以在扩大的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从而大大减少了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有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而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的开放、更实际的比较、更精确的选择、更有效的配置,进而达到更有质量的增长,以增强经济安全系数。强化服务功能会展经济有助于中心城市增强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上海发展会展经济,受益的将是整个华东地区。目前,上海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量的比重达四分之一强,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周边地区。提升支持力度各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支持。除了金融、保险、运输外,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会展先行在西方国家已是普遍理念。因为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金融合作机构也往往会根据会展第一线的精确反应来决定相关的融资力度。增加就业机会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外贸、旅游、宾馆、交通、运输、保险、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从而有力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展览业服务配套的服务业、旅游业、广告业、餐饮业、通信业等行业将因此受益。

2014年05月09日

义乌会展经济透视

义乌会展经济透视

义乌会展建设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商贸城市是义乌市发展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久富盛名的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舞台。如今,提起“义博会”,人们就会想到义乌,而提起义乌,人们也会自然想起“义博会”,“义博会”几乎成了义乌向外打响的名片,这在中国特色城市建设中也是个很经典的范例。“义博会”是义乌小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延伸与当地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轻工业局、国家国内贸易局联合主办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也是国内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博览会。自1995年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小商品博览会,曾吸引了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瑞士、荷兰、捷克、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南非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企业参展。仅2000年举办的小商品博览会便有2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3个省、市近1300家企业参展,其中有2000多名外商来到义乌,参展、采购、参观人员达100多万次,成交额达38.56亿元,达成投资贸易合作意向20多个,协议利用外资近1亿美元。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经济性、外向性、实效性明显增强,以鲜明的大市场特色和巨大的展览效应,初步确立了全国知名展会地位,并开始向国际性展会迈进。前不久,浙江省和义乌市有关方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向海内外客商发出邀请,宣布2002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将于2002年10月22日至26日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这届“义博会”与前明显不同的是,义乌人首次将“国际化”的目标正式写进“义博会”,这不仅是“义博会”规格的提升,也是“义博会”走向成熟,并成为金牌会展的标志。据了解,这届“义博会”将由国家外经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促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五家单位联合举办,浙江省外经贸厅、义乌市人民政府负责承办。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承诺本届“义博会”将按照“国际化标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组织”的原则,努力把“义博会”办成中外客商云集、精品荟萃、商机无限的国际盛会。其主展馆将设在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达4.65万平方米,展位规模1500个(来自海外30个国家,国内各省市),全部设置国际标准展位,预计贸易代表将有6万人以上。在“义博会”期间,义乌市还将举行庆祝义乌市场发展二十周年暨福田市场开业典礼、规模较大的花卉艺术展,召开义乌投资环境推介会,举办一台大型文艺晚会、一场国际足球邀请赛。这届“义博会”将坚持“进出口企业优先、名牌产品企业优先、境外企业优先”的原则,组织一批海内外名牌产品和企业、具有外贸经营资格的企业参展,确保参展企业、产(商)品的质量,树立“义博会”的国际品牌。“义博会”除在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设立主展馆外,还在义乌城区各大专业市场设立分会场,在相关专业街设立展销区,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完善“义博会”专业网站内容,在时间、空间上实现从主展馆、分会场、网上博览会三大层次的延伸,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在总体策划上,这届“义博会”要注重规范、创新,并首次导入CI策划系统,由广交会广告公司负责设计,形成统一的形象、标识、色彩系统。今年还制订出台了展会资源开发管理办法,重点加强“义博会”产品的专用权、冠名权、会徽使用权。“义博会”的国际化走向及运作,充分显示了义乌人在城市发展中的远大目光和宏伟理想,以及他们在思想创新和管理创新中的新思路、新经验。通过这届“义博会”,相信人们也会重新认识一个国际化的义乌和国际化的“义博会”。

2014年05月09日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