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展资讯360全景,全景制作,全景

网展资讯

0 篇资讯

网展资讯 >  全景新闻 >  国产VR全景的症结 技术和生态皆需完善

国产VR全景的症结 技术和生态皆需完善

互联网      2016-09-05 17:42      分享新闻到

  虽然目前国内VR头显厂家在VR全景上的投入十分积极,但是所产生的效果十分不明显。这不仅仅是投入力度的原因,还有就是技术积累以及内容平台搭建上不完善。与三大主机VR和三星的Gear VR售价上的差距,其实也是VR全景技术上的差距。

国产VR全景的症结 技术和生态皆需完善

  VR全景技术发展至今,很多相关产品已经出现在了消费市场上,尤其是VR头显产品,非常受消费者们的欢迎。其中Oculus Rift、HTC Vive和索尼PSVR并称为三大主机VR,移动VR则是三星的Gear VR一统天下。反观国内市场上,很少有公司的产品能够与上诉四大设备匹敌,在抢占VR设备市场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国产VR全景的症结 技术和生态皆需完善

  1、技术指标尚未达标

  目前VR头显的主要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眩晕感,且沉浸感不足,这跟硬件的技术指标不达标有直接关系,这些指标主要是屏幕分辨率、屏幕刷新率、延迟和视场角度。

  分辨率:画面不清晰会影响沉浸感。Oculus和HTC的分辨率为2160*1200,国内大部分厂商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屏幕刷新率:90Hz的屏幕刷新率是人体基本感知不到屏幕有延迟的最低线。目前,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屏幕刷新率达到了90Hz,Sony PSVR号称可达到120Hz。三星Gear VR受制于手机屏幕刷新率的限制,目前可达到60Hz。而国内厂商的产品还没有可以达到90Hz标准的,大多在60到70Hz,大朋的75Hz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刷新率。

  延迟:戴着VR头显的时候,如果转动头部看到的屏幕内容会跟不上转动的速度,这就是延迟,会产生拖影,甚至会造成生理上的不适。理论上,延迟控制在19.3ms以内肉眼就感觉不到,而这个数值对应的屏幕刷新率就是75Hz。因此,目前把延迟控制在20ms左右是可以实现的,但做到的国内厂商不多。

  视场角度:人眼正常的视场角度是200度左右,视场角度越大,沉浸感越好。目前大部分产品的视场角在110度到120度左右,眼睛盒子比PCVR头显更低,沉浸感更差。

  然而VR头显并不仅仅是一堆硬件的组合,而是包含系统在内的一整套软硬件体系,其中系统底层的算法优化是核心。除了技术指标,底层算法的缺失也是国内VR头显厂商的弱点。

VR头显

  2、移动VR阵营率先崛起

  即使是Oculus官方也多次表示,移动VR是未来趋势。移动VR无疑会比PC/主机VR更快速的普及。不仅是因为眼镜盒子的低成本能带来价格优势,还因为移动VR的发展与手机产业链高度相关,而智能手机性能一直在持续快速提升,移动开发环境也已经成熟并且保持活跃,移动VR在硬件和内容层面都更有可能取得快速突破。

  当然,移动VR目前面临的现状是眼镜盒子性能不合格、市场格局混乱,这也是因为做眼镜盒子的门槛太低。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厂商或会成为移动VR生态建立的主要推手,促进市场逐渐规范。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积极布局VR全景的好处在于:进一步可以在产业初期就奠定自己的生态地位,而退一步也能够借势VR全景促进手机销量。

  3、做生态的野心

  VR头显厂商几乎都想做生态。任何VR全景体验最基本的条件都是要有一台VR头显,所以在VR全景产业链的诸多环节中,VR头显厂商最具备搭建生态的可能性。

  一个完整的VR生态包含几个部分:硬件、用户操作界面、开发工具、开发内容、分发渠道,不同的公司对生态中的不同环节重视程度不一,其中对内容的重视是基本统一的。因为在现阶段,VR头显厂商搭建生态的目的就是通过绑定足够多的内容,形成完整和丰富的VR全景体验,从而促进设备的销售。

  Oculus、HTC、Sony和Gear VR目前走的都是封闭生态的路线:通过完善的开发工具支持网罗了大量开发者之后,在通过与自身硬件绑定的分发平台进行内容分发。国内硬件厂商也偏向于做封闭生态,比如大朋、3Glasses都推出了与自身硬件绑定的分发平台。但暴风选择了开放生态,其暴风魔镜app可以安装在任何一个手机上,并搭配暴风魔镜之外的VR眼镜使用。

  无论是从硬件规格上还是内容生态上来说,国内的VR全景厂商距离国际一线厂商仍旧有不小的差距,其中很多公司也都是借着VR全景的幌子,在欺骗消费者。所以,如何完善VR全景的技术和生态,才是国内VR头显厂商的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阅读关键词:  VR设备VR内容VR生态

分享新闻到

热门标签

热点阅读

    全景推荐